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8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案含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8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8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案含解析.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30【2019【2019最新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808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案含解析调节教学案含解析 1从考查内容上看,血糖平衡调节、水平衡调节、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的生理作用是命题高频知识点。 2从考查角度上看,多结合人体健康及相关病例考查血糖平衡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以实验探究形式考查激素生理作用及应用。 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2016年高考命题仍趋向以图表曲线为知识载体考查血糖平衡,水平衡调节,以实验探究形式对激素的生理作用进行命题考查。 4从考查内容上看,对“反射与反射弧”和“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考查
2、最为突出。 5从考查角度上看,常联系具体反射活动,以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及异常分析为落脚点,对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进行命题;也会以实验分析与探究形式进行考查。 6从趋势预测上看,预计2017年高考命题仍会对神经冲动产生与传导、反射、反射弧进行考查,极可能将其与人脑高级功能相联系进行综合命题考查。 一、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一、兴奋的产生和传导反射弧及兴奋传导 结构特点 功 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部分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
3、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对内外界刺激发生相应的活动 只有感觉无效应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2 / 30(1)静息电位的形成: 电位:内负外正。 机理:K外流。 (2)动作电位的形成:电位:内正外负。机理:Na内流。(3)兴奋的传导:传导形式:局部电流。传导特点:双向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 (1)突触类型: 轴突胞体型: 轴突树突型: (2)突触的结构: (3)传递过程: (4)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重点突破】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需要完
4、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2)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为单向,取决于突触部位兴奋的单向传递。2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分析 (1)兴奋传导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2)局部电流方向Error!3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析 (1)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对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3 / 30(2)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3)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糖蛋白。(4)种类: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5)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6)特点: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
5、,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如果因药物或酶活性降低,递质不能失活,则会引起持续兴奋或抑制。二、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和激素分泌的调节二、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和激素分泌的调节1主要激素的种类及功能 2激素分泌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反馈调节: (3)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如: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重点突破】1激素之间的横向关系 (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促进产热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提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
6、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2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设计(1)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性腺和性激素。常用实验方法是:切除法、饲喂法、注射法。如探究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组别实验动物实验处理观察指标4 / 30对照组幼小动物不做任何处理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2)垂体和生长激素、胰岛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常用实验方法是:切除法、注射法。如探究胰岛素对动物血糖调节的影响组别实验动物实验处理观察指标实验组饥饿处理的小鼠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小鼠生活状况对照组饥饿处理的小鼠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状补充糖类小鼠生活状况3各种激素的化学本质 (1)蛋白质(多肽
7、)类: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素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蛋白质(多肽)类激素易被胃肠道消化酶分解而失去作用,一般采用注射方法补充,不宜口服。(2)固醇类: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性激素属于固醇类,口服后可以被吸收。(3)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口服后可以被吸收。三、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三、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 【归纳总结】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 (1)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即内钾外钠。静息时,由于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出现外正内负,形成静息
8、电位。 (2)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 四、有关脊椎动物激素调节四、有关脊椎动物激素调节1激素是化学物质,按化学结构大体分为四类5 / 30第一类为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第二类为氨基酸衍生物,有甲状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第三类激素的结构为肽与蛋白质,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降钙素等。第四类为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2激素的作用特点(1)激素是调节生理及代谢的物质,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为信息分子,只是使靶器官的功能加强或减
9、弱及改变物质代谢反应的强度和速度,而不能产生新的过程并使靶器官出现原先所没有的活动。(2)激素在血液中的生理浓度很低,但却对机体机能及代谢产生强大的效应。(3)激素的分泌有一定的节律,并随生理和病理的情况变化而变化。(4)激素在体内不断地失活,并不断地被排出体外。当激素灭活或排出有障碍时,则可表现出某种激素增多的症状。(5)激素作用有一定特异性,不同的组织细胞对不同的激素反应不同,大多数激素均有其固定的靶细胞。(6)各种激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的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有的激素之间互相拮抗作用,有的激素又是其他激素起生理效应的必要条件。3脊椎动物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分子周游全身,与各种细
10、胞接触,但只能识别它们的靶细胞。这是因为只有靶细胞带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有些激素的靶细胞,表面带有受体,另一些激素的靶细胞,受体不在表面而在细胞内部。这两类激素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1)受体在靶细胞内部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的作用)(2)受体在靶细胞膜表面的激素(如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过程)五、有关神经调节五、有关神经调节1反射弧兴奋传导方向的判断6 / 30(1)从灰质来判断:前(角)大后(角)小,前者发出的是传出神经,后者发出是传入神经。(2)从脊椎来判断:前有前正中裂。(3)从神经元结构判断: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在外周(脊髓之外)常常聚集成神经节。(4)从跨神经元的传递方向来判断:由前一神
11、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树突或胞体。(5)从前根与后根判断:后根上有神经节,与传入神经相连。前根与传出神经相连。2兴奋的传导特点及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以后,以局部电流形式从刺激点开始同时向两侧传导,速度很快,称“双向传导”。.刺激a处后,兴奋同时向b、c、d处进行传导。电流计连接在bd之间时,由于兴奋首先传导至b处,b处电位为负,而此时d处仍为正,故电流计中产生自右向左的电流;当兴奋继续传导至d处,d处电位为负,而此时b处已恢复为正,故电流计中产生自左向右的电流。因此,刺激a点,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刺激c点且bccd。由于bccd,兴奋同时到达b处和d处,两处
12、电位同时为负,电流计中无电流产生,指针不偏转。.刺激c点且bccd。由于bccd兴奋首先到达b处,b处电位为负,而此时d处仍为正,故电流计中产生自右向左的电流;后来兴奋继续传导至d处,d处电位为负,而此时b处已恢复为正,故电流计中产生自左向右的电流。因此,电流计指针也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具体过程: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通过突触前膜将递质释放到突触7 / 30间隙里,然后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下一
13、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方向传递,称“单向传递”。兴奋由一个神经元传递至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ms),称“突触延搁”。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要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慢。.刺激b点,兴奋会同时向a、c、d传导,虽然abbd,但由于a和b在同一神经纤维上,b和d在两个神经元上,所以兴奋先传导至a处,a处电位为负,此时d处仍为正,故电流计中产生自右向左的电流。当兴奋继续传导至d处,d处电位为负,而此时a处已恢复为正,故电流计中产生自左向右的电流。因此,刺
14、激b点,指针偏转2次。.若刺激c点,由于兴奋只能由c向d处传导,传至d处时,d处电位为负,a处为正,故电流计中产生自左向右的电流。后来d处恢复为正,a处仍为正,故电流计不产生电流。因此,刺激c点,指针只偏转1次。.若刺激a点,兴奋由a向b、c和d点传,a处兴奋电位为负,此时d处仍为正,故电流计中产生自右向左的电流。当兴奋继续传导至d处,d处电位为负,而此时a处已恢复为正,故电流计中产生自左向右的电流。因此,刺激a点,指针偏转2次。特别提示:(1)突触类型:轴突树突(如图中1、3);轴突胞体(如图中2、4),这可以从较宏观的模式图中直接作出判断。而在微观方面,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中,所以要判
15、断兴奋在相邻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方向,只需确认突触小泡的存在部位,即有突触小泡的为突触前膜。如图是3个神经元较复杂突触简图,神经兴奋只能从A细胞向B细胞传导,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2)突触传递过程: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神经元之间传递特征:8 / 30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就是从突触前神经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而不能逆向传递。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的进行。神经纤维每次兴奋时所释放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Ach)在发生效应之后必须能迅速清除,否则它将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影响到下一次神经冲
16、动的效应。事实上,突触后膜及其以外的肌纤维膜的基膜上含有能使Ach分解的胆碱酯酶(乙酰胆碱酶AchE),能将Ach迅速降解。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 ms),这段时间就叫做突触延搁。六、有关免疫调节六、有关免疫调节1与免疫有关细胞的比较2.记忆细胞与二次应答反应(1)免疫记忆的长寿命淋巴细胞。包括记忆性B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较之初始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对抗原更为敏感,当再次遇到原先致敏的抗原时,可出现快速的增强性应答。记忆细胞记忆时间的长短还
17、与抗原刺激的强度和次数有关,一般来说,刺激越强,次数越多,记忆的时间就越长。(2)二次应答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地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它具有比初次反应快、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的特点。初次和再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的浓度变化可用下图表示。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特别提示:过敏原引起产生的抗体与抗原引起产生的抗体在分布、反应时机和反应结果的区别:过敏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抗体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血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遭到相同过敏原刺激时,这些表面附着有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的组9 / 30
18、织细胞就会释放组织胺等,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进一步导致过敏性反应。抗原刺激机体后,机体发生正常的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存在于体液尤其是血清中,其作用是与抗原发生沉淀或凝集反应,最后达到消灭抗原的目的。七、稳态调节机制的综合应用七、稳态调节机制的综合应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调节作用,通过它们之间共有的信息分子构成了复杂的一个网络(如图41017)。这三个系统各自以自身特有的方式
19、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着调节作用,它们之间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取代另外两方(免疫系统能够感知神经内分泌系统不能感知的刺激物,如细菌、病毒等)。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或激素作用于免疫系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而免疫系统则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产生神经肽和激素两条途径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使机体的调节系统间形成完整的调节网络,使机体的稳态得以保持。考点一考点一 通过神经的调节通过神经的调节例1(2016高考全国乙卷)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
20、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选B。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形成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故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故B项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故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将Na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故D项正确。10 / 30【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甲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
21、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答案】(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举一反三】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考点二考点二 通过激素的调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例2(2016高考全国甲卷)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
22、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解析】选D。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如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多,人体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增多,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故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会下降,B项正确。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故可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D项错误。11 / 30【变式探究】(2016高考天津卷)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
23、联系。如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据图回答:(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图中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_信号到_信号的转变。(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_调节。在HPG轴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_,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_,原因是_。【答案】(1)松果体 电 化学(2)体液(或激素) 垂体(3)降低 LH促进雄激素的分泌,雄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考点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08 动物 人生 活动 调节 教学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