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解析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解析版.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下列事实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B汽油作燃料D用石墨制铅笔芯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丝折弯B水挥发C水果腐烂D冰块融化3下列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A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B氢氧化钠固体放空气中变潮湿C蚊子被电蚊拍击中有烧焦羽毛味D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4我国的一项科研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O2B生
2、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16:9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变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5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现象ABCDA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50 毫升水与 50 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 毫升夏天,柳絮飞扬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BBCC解释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DD6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下列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布的四个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7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3、()A过程 I 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间隙C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1:1D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8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从下图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B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C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D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9将稀盐酸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D图甲可用来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10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溶液红色褪去B
4、pH 值变大C铁钉表面产生气泡D产生蓝色絮状沉淀11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作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 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01,相对原子质量为 258,则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01B157C258D35912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A8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C8 个质子和 6 个电子13有一种人造氢原子(可表示为B6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D6 个质子和 8 个电子)的原子核中有 3 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分子。一个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 2 的是()A原子B质子C中子D电子14火柴头原本是一种不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但火
5、柴头烧过之后,却能被磁铁吸引。原因是很多火柴头用氧化铁着色,点燃后会与木棒中的碳反应产生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碳等。由此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Fe3O4与 Fe2O3磁性不同,体现他们物理性质不同BFe3O4中铁的质量分数大于 Fe2O3C火柴头燃烧的方程式为 C+O2+6Fe2O34Fe3O4+CO2D火柴头原本不被磁铁吸引是因为不易被磁化15小金对某元素三种同位素的结构示意图,进行了相关阐述,不合理的是()A图示的是氢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首位BCD表示的电子带负电,质量远小于质子表示的中子不带电,三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表示的质子带正电,与中子的个数和质量都相等16小金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物质变
6、化微观示意图,表示物质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不同微观状态,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不合理的是()A两种反应物的质量之比为 14:3B符号 所表示的物质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的类型是化合反应D向该容器中添加氮气,能获得更多的生成物17有三种原子,甲原子核内有 8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 8 个质子和 9 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是同种原子C乙和丙核电荷数相等B甲和乙是同种元素D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18以下模型可以用来表示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形成氯化钠的是()ABCD19下列图片中,属于模型的是()A冬奥会会徽B冬奥会场馆
7、沙盘C冬奥会冰球项目标志D场馆内禁止吸烟标识。20下列属于符号的是()ABHCD二、解答题21图中,小金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填“变长”“不变”或“变短”)。222018 年杭州市萧山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拉开帷幕。全面推进小城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型,让小城镇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全面开展卫生镇创建工作,强化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破解镇街环境卫生管理难题,
8、全面提升镇街环境卫生面貌。(1)下列做法能“低碳、环保”理念的是。A用可降解“玉米塑料”代替传统塑料制作餐具B用回收的牛奶包装纸盒再生的材料制造休闲椅C多个展馆充分利用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2)在公共场所分布着许多“直饮水”点,其“直饮水”主要生产流程为:自来水活性炭超滤膜分离 紫外线消毒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其它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这个分离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3)正常雨水显弱酸性的原因是。(4)“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国策,过多的 CO2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大气中 CO2含量的增加,目前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字母序号
9、)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C开发燃煤新技术使其充分燃烧D植树造林,保护森林23(1)2021 年 3 月 20 日,三星堆祭祀区在 5 号祭祀坑中发现了半张体量非常大的黄金面具,据考证该面具距今 5000 年至 3000 年左右。初步检测发现,此次发现的黄金面具含金量大约为84%,出土的面具剔去泥土后,大部分仍然金光闪闪,灿烂夺目。请根据以上文字写出黄金的化学性质:。(写一条)(2)乙醇燃料作为一种新型能源,主要通过微生物进行发酵得来,又称生物能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乙醇燃料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现将质量为 1
10、40g的酒精完全燃烧一半,释放出的热量为J,若这些热量的 20%被温度为 20、质量为2.5kg 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q酒精=3.0107J/kg,c水=4.2103J/(kg)24二甲基硅油(C6H18OSi2)是洗发水中的常见成分之一,无味,透明度高,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耐寒性和导热性。二甲基硅油无毒无味,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若该物质超过标准,很容易产生二恶烷(C4H8O2)物质对肌肤以及头发造成严重影响。(1)“透明度高”属于二甲基硅油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2)C6H8O2Si2中 C、H、O、Si 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恶烷(C4H8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1、为。(结果精确到 0.1%)252020 年 11 月 24 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12 月 2 日,“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等着陆地球。(1)科学家利用美国公布的月壤密度 0.8g/cm3,设计了能装入 2000g 的月壤采样容器,但此次采集的月壤装满该容器实际质量为 1731g,则此次采集的月壤密度为g/cm3(保留 1 位小数);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不含(选填字母)。A空气B水分C矿物颗粒D腐殖质(2)月壤中有丰富的可作核聚变燃料的 He-3,如图所示为 He-3 发生的一种核聚变示意
12、图。所示的微粒中,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是(填写序号);共有种元素的原子。(3)随“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地球的还有一批质量为40g 的“航聚香丝苗”水稻种子,标志着我国水稻航天育种首次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太空特殊的环境可使水稻种子的发生改变;这种变异属于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三、实验探究题26下列物质的变化或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食盐是白色晶体氨气有刺激性气味酒精挥发酒精易挥发蜡烛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2719 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1897 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提出类似“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
13、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收集证据】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猜想与假设】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2)当 粒子轰击金箔时,下图能正确表示运动轨迹的是;(3)实验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
14、是;28小魔术“空瓶生烟”方法如图 1,下瓶中充满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上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产生浓浓的白烟,如图2 为此实验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回答:(1)图 1 中,若两瓶调换位置(上瓶是氨气下瓶氯化氢)你还能看到“白烟”这一现象吗?(填“能”或“不能”)由此体现分子的基本性质。(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瓶,待白烟散去能看到,原因是。29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根据图可以获得的化学信息有:(1)在水电解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不变的微粒是,生成新物质的微粒是;(请说出具体分子、原子的名称)(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
15、别是;30某小组用耐强碱的反应管等仪器组装成如图实验装置,以研究铜酸钠(NaCuO2)跟 H2的反应,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固体中出现紫红色物质;试管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回答:(1)经检验紫红色物质为一种金属单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uO23H2=2NaOH。(2)若实验过程中包含下列步骤(没有根据操作顺序排列):停止通 H2;通纯净 H2排净装置里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3)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实验现象(选填“”或“”),可直接判断氢气发生了化学变化。(4)完全反应后,为了测定固体产物中 Cu 的质量,要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后晾干
16、、称量。在洗涤环节中判断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四、填空题31某市化工企业发生氢氟酸泄漏事件,经过现场处理,泄漏得到了控制。氢氟酸是氟化氢(HF)气体的水溶液,呈酸性,且有剧毒性和腐蚀性,当氢氟酸少量泄漏时,可用砂土和干燥熟石灰的混合物处理。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氢氟酸的 pH7(选填”、“=或“);(2)剧毒性和腐蚀性属于氢氟酸的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3)写出氢氟酸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2将一根棉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两边。把框架浸入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现用烧热的针刺破棉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就会把棉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
17、,这个实验现象说明。33实验室中常见的盛放硝酸银溶液的试剂瓶,瓶身为棕色,可推测硝酸银溶液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滴管滴加了硝酸银溶液后,插回到滴瓶前(填“需要”或“不需要”)用水清洗。34易挥发、易吸水、易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物质,都需要密封保存。NaOH 溶液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1)写出 NaOH 溶液吸收 CO2的化学方程式;(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 NaOH 溶液吸收 CO2前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微粒的符号是。35科学研究是以为基础的,如图所示,一凹陷乒乓球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一会儿可以”表示的看见的现象是,试解释这一现象:。请问实验时需要凹面朝下贴着热水的水面吗?答:
18、。36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带电粒子,一种是质子,带电,另一种是电子,带电。因为通常情况下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正负电荷能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体现带电性。37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问题。(1)1897 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提出了“面包模型”。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2)1911 年,卢瑟福发现“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382021 年 4 月 13 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宜布向太平
19、洋排放核废水的消息引起全球关注。材料一:2011年 3 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发生核泄漏事故,为持续冷却核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水已经达到 130 万吨,该核废水中除了氚,还存在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铯、锶等放射性元素。材料二:正常运行且按国际通行标准排放的核废水中,也存在一定含量的氚元素,但含量极低,不会对人体和其它生物造成伤害。(1)氚原子含 1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示意图是(填字母);(2)关于核废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核废水含有放射性氚元素,所以应禁止发展核电站者B福岛核电站排放的核废水,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C按国际通行标准排放的核废水,对环境基本没有影响3
20、9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1)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性,在这个过程中竹片发生了变化。(2)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在实验室把1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稀释成 5%的稀硫酸,需用量筒量取毫升的蒸馏水,稀释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和。40每年的 4 月 24 日是我国的航天日,今年的主题是“扬帆起航,逐梦九天”(1)5 月 21 日,中国“祝融号”火星车登上火星并成功传回照
21、片。乐乐查阅有关火星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大量的镁和二氧化碳资源,或能作为航天器的燃料。因为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热,生成氧化镁和碳。写出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5 月 30 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精准对接“天和”核心舱,顺利完成对空间站运输氧气、食物等任务。空间站内的氧气还可通过水的电解反应获得,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选填“化合”或“分解”)(3)研究表明,太空中的某些带电粒子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不会影响探器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是_。A原子核B电子C质子D中子答案解析部分【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
22、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解答】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干冰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时吸热,为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B.汽油作燃料,利用汽油的可燃性,为化学性质,故B 符合题意;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利用氢气的密度比较小,为物理性质,故C 不合题意;D.用石墨制铅笔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为物理性质,故D 不合题意。故选 B。【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铁丝折弯,只是改变了铁丝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 不合题意;B.水挥发,只是改变了水的状态,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 不合题意;C.水
23、果腐烂,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化学变化,故C 符合题意;D.冰块融化,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 不合题意。故选 C。【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有物新物质生成。【解答】A.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B.氢氧化钠固体放空气中变潮湿,即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C.蚊子被电蚊拍击中有烧焦羽毛味,即发生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D.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即碳酸钙与酸反应,生成了新盐、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则与其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B。故选 B。【解析】【分析】根据图
24、示中各粒子的分子构成书写化学式,并按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出方程式,结合化学反应实质及置换反应定义分析。【解答】A、图中乙为单质,化学式为 H2,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方程形式为 CO2+3H2=CH4O+H2O,则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32:1816:9,符合题意;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 B。【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观察分子需要用先进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做永无停息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解答】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夏天有
25、阳光温度高,冬天温度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会加快分子的运动,使运动更加剧烈,所以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A 说法正确;B、50 毫升水与 50 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毫升,这个现象就是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故 B 说法正确;C、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也是分子的热运动,但是夏天,柳絮飞扬中的柳絮不属于分子,不可以说是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而是风力的作用,故解释错误;D、固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中考 科学 第一轮 专题 复习 构成 物质 微粒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