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前诊断.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前诊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前诊断.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1 / 13【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规律与伴性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遗传”前诊断前诊断一、选择题1(2013全国卷)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
2、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解析:选 A 验证分离定律可通过下列几种杂交实验及结果获得:显性纯合子和隐性个体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 31的性状分离比;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出现 11 的性状分离比;杂合子自交,子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由此可知,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并不影响实验结论。验证分离定律时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易于区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2(2016全国甲卷)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
3、株进行杂交,F1 全部表现为红花。若 F1 自交,得到的 F2 植株中,红花为 272 株,白花为 212 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 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 101 株,白花为 302 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 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 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2 种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
4、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2 / 13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 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解析:选 D 本题的切入点在“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 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 101 株,白花为 302 株”上,相当于测交后代表现出 13 的分离比,可推断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设相关基因为 A、a 和B、b,则 A_B_表现为红色,A_bb、aaB_、aabb 表现为白色,因此F2 中白色植株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F2 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
5、AABB、AaBB、AABb 4 种;控制红花与白花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 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5 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4 种。3(2016全国乙卷)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解析:选 D 联系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6、的平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均等于 1 减去该病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3 / 13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 1 减去该病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因男性只有一条 X 染色体,男性只要携
7、带致病基因便患病,故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4(2015全国卷)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解析:选 B 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相等。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发病率。白化病属
8、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5(2016全国甲卷)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G、g 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 对 g 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 G、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解析:选 D 结合选项,并根据题干信息:子一代果蝇中雌题目看错的原因:1、
9、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4 / 13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可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若亲代雄蝇为显性个体,则子代雌蝇不可能有两种表现型,故亲代雄蝇应为隐性个体,基因型为 XgY,说明受精卵中不存在 g 基因(即 G 基因纯合)时会致死。由于亲代表现型不同,故
10、亲代雌蝇为显性个体,且基因型为 XGXg,子一代基因型为 XGXg、XgXg、XGY(死亡)、XgY。综上分析,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6(2014全国卷)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 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2 和4 必须是纯合子B1、1 和4 必须是纯合子C2、3、2 和3 必须是杂合子D4、5、1 和2 必须是杂合子解析:选 B 假设致病基因为 a,由题意可知,2、3、4的基因型
11、都为 Aa,3 的基因型为 AA(占 1/3)或 Aa(占 2/3),1/48可分解为 1/41/41/3,1 是杂合子的概率需为1/21/21/4,2 是杂合子的概率需为 2/31/21/3,若要满足以上条件,则1、1 和4 必须是纯合子。二、非选择题7(2016全国甲卷)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 D、d 表示,后者用 F、f 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
12、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5 / 13个体(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 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2)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 和无毛黄肉 C 的基因型依次为_。(3)若无毛黄肉 B 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若实验 3 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
13、5)实验 2 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解析:(1)由实验 3 有毛白肉 A 与无毛黄肉 C 杂交的子代都是有毛黄肉,可判断果皮有毛对无毛为显性性状,果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2)依据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对应关系,可确定有毛白肉 A的基因型是 D_ff,无毛黄肉 B 的基因型是 ddF_,因有毛白肉 A 和无毛黄肉 B 的子代果皮都表现为有毛,则有毛白肉 A 的基因型是DDff;又因有毛白肉 A 和无毛黄肉 B 的子代黄肉白肉为 11,则无毛黄肉 B 的基因型是 ddFf;由有毛白肉 A(DDff)与无毛黄肉C(ddF_)的子代全部为有毛黄肉可以推测,无毛黄肉 C 的基因型为ddFF。
14、(3)无毛黄肉 B(ddFf)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ddFFddFfddff121,故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实验 3 中亲代的基因型是 DDff 和 ddFF,子代为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6 / 13有毛黄肉,基因型为 DdFf,其
15、自交后代表现型为有毛黄肉(9D_F_)有毛白肉(3D_ff)无毛黄肉(3ddF_)无毛白肉(1ddff)9331。(5)实验 2 中无毛黄肉 B(ddFf)与无毛黄肉 C(ddFF)杂交,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为 ddFF 和 ddFf。答案:(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8(2014全国卷)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下面所示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6、(1)根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 Y 染色体上,依照 Y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_(填个体编号)。(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 X 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填个体编号)。解析:(1)由于图中1 和2 不表现该性状而生下具有该性状的公羊,说明该性状为隐性性状。(2)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则该性状只在公羊中体现,不在母羊中体现;3(具有该性状)后代3 应无该性状,而4 应具有该性状;1(不具有该性状)后代1 应该不具有该性状,因此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遗传 规律 诊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