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3)---青岛版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3)---青岛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3)---青岛版教学设计.doc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1课题1、动物的四肢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通过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四肢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多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意识到它们可以借助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猫足肉垫的特点和作用,意识到猫足肉垫对猫生存的作用。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四肢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动物四肢形态结构功能,适应环境的特点教学难点观察实验认识动物四肢的外部形态特征,动物如何通过四肢感知并适应环境教学准
2、备毛巾 橡皮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人新课教师展示几幅图片:猎豹追逐羚羊、小狗奔跑、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怎样借助四肢运动。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动物的四肢。二、探究活动(一)观察猫的足,说一说猫足的特点。1.教师展示猫足的放大图片,重点呈现猫足的肉垫和爪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猫足的肉垫和爪子,思考有什么作用。学生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按小组汇报交流的结果,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师生总结: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等作用,爪子有爬树、搏斗、捕食等功能。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猫足的肉垫和爪子还有哪些作用?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总结:猫足的肉垫
3、还可以感知不同物体的性质、大小、形状及震动,还有散热的作用;爪子还有创土、攀爬的作用。2.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2)教师出示方法指导和注意事現。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分别推动凳子,对比声音的大小。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分别推动凳子,对比声音和用力的大小。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将凳子抬至同一高度后,手握凳子让其落下,对比落地时手上震动感的强。(3)学生做实验,教师实时引导。(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5)教师总结:凳子上绑的毛巾相当于猫足的肉垫,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的作用。(二)说一说其他动物的四肢有什么特点。1.教师
4、出示猴子、青蛙、鳄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3种动物的四肢。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引导。3.师生总结:青蛙的后肢更加发达且有蹼,让青蛙不但擅长跳跃还能游泳。青蛙的前肢有支撑身体的作用。猴子的四肢长且有明确的分工,关节灵活,拇指可以与其他四指对握,有较强的操作能力。鳄鱼的四肢粗壮,能够支撑其沉重的身体。4.教师出示更多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四肢,描述它们四肢的特点。(三)动物的四肢是怎样适应环境的?1.教师展示海龟、马、猩猩、袋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4种动物的四肢。学生以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教师适时评价。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4种动物如何通过四肢适应环境?教师
5、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4种动物的生活环境,结合四肢的特点,说一说它们如何适应环境。教师总结:适应了海洋生活的海龟,前肢变成类似“桨“的形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有利于海龟在海水中运动。马的四肢健壮,有利于马快速奔跑。猩猩的四肢特别灵活,有利于猩猩在丛林中穿棱,袋鼠强壮的后肢有利于袋鼠通过跳跃快速移动。3.教师出示更多动物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如何通过四肢适应环境?三,拓展活动教师布置课下任务,提醒学生观察骆驼行走的图片或视频,或者直接到动物园等场所观察骆驼,思考骆驼能在沙漠中自由行走的秘密。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时注意安全,及时记录观察结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1课题2、动物的皮肤课型新授主备人
6、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通过皮肤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有的动物皮肤表面覆盖着鳞、毛或甲等。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皮肤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多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学生意识到动物可以借助皮肤感知并适应环境。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皮肤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探究动物如何通过皮肤感知并适应环境。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鱼有利于水中生存的身体特征教学难点了解动物的皮肤对自己的保护作用教学准备卡纸 彩笔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人新课教师用视频“动物的皮
7、肤“导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知识。教师出示海洋中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鱼上。教师板书课题:动物的皮肤。二、探究活动(一)鱼身体表面的哪些特点有利于它们在水中生存?1.观察鱼身体表面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观察鱼的身体表面?学生汇报。教师出示活动要求:摸鱼时,力量要控制好,不能对鱼造成伤害;活动后,及时洗手。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学生汇报:鱼的背部和腹部颜色不一样;鱼身体表面摸起来滑滑的;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线。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师生总结:鱼背部和腹部颜色不同,有利于保护鱼不被天敌发现;鱼的鳞片坚硬,可以保护鱼的身体;鱼身体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小鱼游动时水对它们的阻力。教师补
8、充不同种类鱼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观察。学生汇报,教师总结。2.探究鱼身体表面的颜色对鱼生存的作用。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灰色背景上带“小鱼“空白轮廓的卡片。教师出示活动要求:给“小鱼“涂哪一种颜色会让“小鱼“不容易被发现?学生以小组讨论,并汇报方法。教师点评每个小组的方案,引导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以小组展示,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灰色的“小鱼“不容易被发现。在自然环境中,鱼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色接近时,鱼就能很好地隐藏于环境中,不被天敌发现。像这样,通过模拟活动来验证哪种颜色的“小鱼“更不容易被发现,就是在做模拟实验。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3.探究鱼皮肤表
9、面的黏液对鱼生存的作用。教师出示气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检查气球是否完好?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演示给气球吹气的过程,检查气球完好后给气球注入适量水。学生以小组完成气球的检查后给气球注水。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说一说自己感觉。教师引导学生将洗洁精涂抹在气球的表面,再摸一摸气球,与之前的感觉对比。学生以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总结:鱼身体表面的黏液能帮助鱼减小身体与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运动的速度。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了解鱼侧线的知识。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其他动物的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教师出示海豚、变色龙、鸭子、河马和北极熊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说一说这些动物皮肤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结
10、合动物的生活环境,思考:它们怎样通过皮肤接触和感知环境?学生以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评价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教师总结:海豚的皮肤能帮助海豚在水中高速运动,并且颜色能很好地帮助它们隐身“。变色龙的皮肤能让其身体颜色与周围的环境接近。鸭子的皮肤表面覆盖着羽毛,能防水,帮助鸭子浮在水面上。河马的皮肤要经常浸在水中,以保持湿润。北极熊的皮肤能帮北极熊吸收热量并减少散热。三,拓展活动教师布置课下拓展任务,提示学生观察更多动物皮肤的图片,或者直接到动物园等现场观察,说一说有哪些新的发现。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很多动物不能直接接触。通过观察,学生感受到动物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11、,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1课题3、动物的翅膀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通过翅膀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2.在数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翅膀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多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它们可以借助翅膀感知并适应环境。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翅膀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翅膀的外部形态教学难点翅膀构造为了感知并适应环境教学准备羽毛 彩纸 滴管 盘子 小刀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人新课教师用谜
12、语“千里奔驰爱热闹,常在晴空打呼哨,光送信来不送报,见谁都把姑姑叫“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谜底一一鸽子。教师总结:鸽子因为有翅膀,所以能在天空中飞行。教师板书:动物的翅膀。二、 探究活动(一) 观察鸟翅膀的特点,想一想鸟是怎样利用翅膀适应环境的。1. 观察翅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张开翅膀飞行的海鸥和麻雀的图片,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它们的羽毛是怎样排列的。学生观察图片,小组内讨论。教师总结:鸟的羽毛排列整齐,部分重叠。2. 探究鸟羽毛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掂一掂的方式感受羽毛的重量,往羽毛上滴水后检验防水性,剖开羽毛后观察内部构造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生以小组讨论具体的操作方法,教师巡视引导。小组派代表
13、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评价,并提示学生实验中要注意滴管的使用方法,剖开羽毛时要注意用刀安全。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汇报小组的观察结果。教师总结:通过掂一掂,我们能发现羽毛非常轻。水滴在羽毛上,没有渗入羽毛中,剖开羽毛后发现羽轴是中空的。这些特征有利于鸟在空中飞行。3. 探究翅膀大小对鸟飞行的影响。教师出示两张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纸,引导学生折成两个“翅膀”大小同的纸飞机,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来完成这个实验。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出示实验方法: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在室内无风的条件下,将两个纸飞机从同一高度同时放飞。观察哪架纸飞机飞
14、行时间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注意事项。学生以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教师总结:放飞高度、纸张大小、室内环境等因素必须是相同的。学生做实验,记录哪一架飞机飞行的时间更长。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飞机“翅膀”越大,飞行时间越长。因此,翅膀比较大的鸟一般能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这也是它们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二) 其他动物的翅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利用翅膀适应环境的?教师出示企鹅、鸟、灰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动物的翅膀,分别总结这几种动物翅膀的特点。学生以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评价。教师总结企鹅、蛇鸟和灰雁翅膀的特点。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师出示更多种鸟的图片或
15、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是怎样借助翅膀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的?三、拓展活动教师布置课下任务,提醒学生观察身边其他动物的翅膀,或者到动物园等场所直接观察。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通过观察,学生感受到翅膀对动物的生存有重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提高科学素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1课题4、冬眠与迁徙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通过迁徒、冬眠等方式适应季节变化。2.在教师引导下,能根据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迁徙和冬眠的过程、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
16、保护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冬眠的动物怎样过冬,知道冬眠是为了适应环境教学难点动物迁徙,迁徙是因为季节变化、觅食、繁殖等原因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人新课教师用谜语“小小姑娘黑又黑,秋天走了春天回。带着一把小剪刀,半天空中飞呀飞“来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迷底燕子。教师提出问題:北方的燕子为什么秋天走春天回?学生回答。教帅板书:冬眠与迁徒。二、探究活动(一)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教师出示乌龟、青蛙、刺猬过冬时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3种动物的状态。学生以小组讨论:这些动物正在做什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以小组汇报。教师出示资料卡:随着气温的降低,青蛙的体温会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会钻进泥土
17、中“睡觉“,以此来躲避严寒。学生阅读资料卡后,交流、汇报了解的知识。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师总结: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冬眠。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以及如何冬眠。学生汇报。教师出示更多冬眠动物的图片或视频。(二)它们在做什么?教师出示角马、大雁、大麻哈鱼迁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正在做什么。学生观察图片后以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评价。教师出示资料卡:大麻哈鱼出生在河流中,孵化后进入海洋。在海洋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大麻哈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寻找合适的场所产卵。学生阅读资料卡后,交流、汇报了解的知识。教师总结:有些动物
18、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教师启发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会迁徙以及如何迁徙。学生汇报。教师出示更多迁徙动物的图片或视频。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三、拓展活动教师布置课下任务:调查不迁徙也不冬眠的动物有哪些,了解它们是怎样过冬的。例如:为了过冬,有的动物换毛,有的动物储存食物等。学生全面了解动物在适应季节变化过程中的本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2课题5 植物的身体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2.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知道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成长植物
19、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身体”的结构表现出探究兴趣。4.懂得珍爱生命,爱护植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成长植物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教学难点对植物“身体”的结构分析总结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人新课问题导入:世界上的植物种类繁多,植物的“身体“是怎样构成的?不同种类植物的“身体“有相似的地方吗?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尝试回答。教师板书课题:植物的“身体“。三、 探究过程(一)观察凤仙花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吗?植物和人体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植物的“身体“由哪几
20、部分构成呢?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交流。2.教师出示带有花和果实的凤仙花盆栽或凤仙花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3.学生先自行观察,再在小组内展开讨论。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观察结果,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进行介绍。5.数师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6部分构成的。教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教学过程二次备课6.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中的“连一连凤仙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二)探究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1.教师出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种子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其外部特征进行分类。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多种类别的植物,说出其“身体“的构成部分
21、。学生以小组的为单位进行观察和讨论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允许其他学生进行补充。4.教师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比如蕨类植物由根、茎、叶构成;苔藓类只有茎、叶。5.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说一说熟悉的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6.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中“写出苹果树身体“各部分名称“的活动。三,拓展活动(一)树立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1.教师提问:假如世界上没有植物,会怎样?2.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进行回答。3.教师总结: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我们要更加爱护植物、保护环境。(二)观察周围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
22、构成。1.教师提出课下任务: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的植物,了解其“身体“是由几部分构的;选择一种适合盆栽的植物,亲自种下种子,观察和记录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学生选择喜欢的任务课下完成。2.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2课题6、植物的根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等作用。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教学重点植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三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青岛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