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动力学的两类问题2021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解读与训练(解析版).pdf
《专题6动力学的两类问题2021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解读与训练(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6动力学的两类问题2021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解读与训练(解析版).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 6 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动力学问题是将运动学与力学问题综合起来进行考查的一类问题,一般可分为“已知运动求力”和“已知力求运动”两类基本问题。求解两类动力学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好“两个分析”(即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抓住“一个桥梁”(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1.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的基本思路:先求出几个力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的有关公式求出速度或位移。2.由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受力情况的基本思路:已知加速度或根据运动规律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从而确定未知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受力分析和运动
2、分析是关键,加速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纽带,分析流程如下:4.常用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时一般采用合成法。(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 个或 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一、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是指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移等。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合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进一步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相关运动学量。二、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已知物体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是指在运动情况(知道三个运动学量)已知的条件下,求出物体所受的力或相关物理量(如
3、动摩擦因数等)。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在分析物考点解读直击考点 有的放矢受力情况maF 加速度a运动学公式运动v、t、s体受力情况的基础上,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相关力学量。例 1如图所示,劲度数为k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接触(未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用水平力 F 缓慢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0 x,此时物体静止.撤去 F 后,物体开始向左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40 x.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则()A.撤去 F 后,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 B.撤
4、去 F 后,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0kxgm C.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02xg D.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0()mgmg xk【答案】BD【解析】A.撤去 F 后,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的弹力和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不变,而弹簧的弹力随着压缩量的减小而减小,弹力先大于滑动摩擦力,后小于滑动摩擦力,则物体向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随着弹力的减小,合外力先减小后增大,则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物体先做变加速运动,再做变减速运动,最后物体离开弹簧后做匀减速运动,A错误;B.刚开始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0kxmgma 解得:0kxagm 典例赏析典例赏析 学以致
5、用B正确;C.由题意知,物体离开弹簧后通过的最大距离为 3x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ag 将此运动看成向右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则:201123xat 联立解得:06xtg,C错误;D.当弹簧的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速度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则有 Fmgkx 解得mgxk,所以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f00(mgWmg xxmgxk D正确。例 2如图所示,一质量 m0.4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恰好能沿倾角 37斜面匀速下滑。若现在给物体施加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 F,让物块以 v02m/s 的初速度由 A 点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
6、t2s的时间物块运动到 B点,A、B之间的距离 L10m。已知 sin37=0.6,重力加速度 g取 10m/s2。求:(1)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物块上滑时加速度 a的大小及到达 B点时速度 vB的大小;(3)拉力 F与斜面夹角 多大时,拉力 F最小及拉力 F 的最小值。【答案】(1)0.75;(2)3m/s2,8m/s;(3)37,4.8N【解析】(1)物块匀速下滑 sincosmgmg 有 tan0.75(2)由运动学公式得 2012Lv tat 0vvat 联立式子代入数据得 a=3m/s2,vB=8m/s(3)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cossinfFmgFma
7、 sincos0NFFmg 又 fNFF 联立得(sincos)cossinmgmaF 当 F 最小时,则分母cossin最大,由数学知识可知 5 435cossin=(cossin)sin(53)4 554 则对应 F 最小的夹角=37 联立代入数据得 F 的最小值为 Fmin=4.8N 三、总结 通过以上例题的分析与求解,可大致将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总结为:(1)明确研究对象。根据问题的需要和解题的方便,选出被研究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构成的系统。(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画好受力分析图、过程示意图,明确物体的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3)选取正方向或建立
8、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以加速度方向为某-坐标轴的正方向。(4)确定合外力 F。(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1.在 2014 年索契冬奥会上,奥地利选手梅耶耳力战群雄,最终夺得男子高山滑雪冠军。假设滑雪赛道可简化为倾角为=30,高度为 h=945m 的斜面,运动员的质量为 m=60kg,比赛中他由静止从斜面最高点开始滑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v=30m/s,该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g 取 10m/s2)求:好题精练精选精练 考点全过(1)整个过程运动时间;(2)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26s 2
9、86N【解析】(1)由题意梅耶耳在比赛中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 由以上二式解得:a=0.238m/s2t=126s(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解得 F阻=286N 2.如图所示,A 球从倾角=300的光滑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滚下,然后进入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经 M 点时速度大小不发生变化,方向立刻变为水平向左。B 球从 M 点开始向左做直线运动,试问:若 A球从斜面上某一高处静止滚下,同时 B球以 v0=8 m/s 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A球的高度满足什么条件,A,B两球能发生碰撞。若 A 球从斜面上 N 点静止开始滚下,MN=10m,B 球同时从 M 点由静止向左以加速度 a
10、=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问:经多长时间两者相碰?(g=l0 m/s2)【答案】【解析】(1)A 到达水平面上的速度只要大于,A,B两球就可以发生碰撞 t=1.6s (2)球从 与相碰:考虑到实际情况 3.观光旅游,科学考察经常利用热气球,保证热气球的安全就十分重要。科研人员进行科学考察时,气球,座舱,压舱物和科研人员的总质量为 800kg,在空中停留一段时间后,由于某种故障,气球受到的空气浮力减小,科研人员发现气球在竖直下降,此时下降速度为 2m/s,且做匀加速运动,经过 4s 下降了 16m 后,立即抛掉一些压舱物,气球匀速下降。不考虑气球由于运动而受到的空气阻力。重加加速度 g10
11、m/s2。求:(1)抛掉的压舱物的质量 m是多大?(2)抛掉一些压舱物后,气球经过 5s 下降的高度是多大?【答案】(1)m=80kg;(2)H=30m【解析】(1)设气球加速下降的加速度为 a,受到空气的浮力为 F,则 由运动公式可知:x=解得 a=1m/s2 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 抛掉质量为 m 压舱物,气体匀速下降,有:(M-m)g=F 解得 m=80kg(2)设抛掉压舱物时,气球的速度为 v1,经过 t1=5s下降的高度为 H 由运动公式可知:v1=v0+at H=v1t 解得 H=30m 4.一质量 m0.5kg 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 30 足够长的斜面,某同学
12、利用 DIS实验系统测出了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多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为通过计算机绘制出的滑块上滑过程中的 v-t图。最大静摩擦力可视为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 10m/s2,求:(1)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判断滑块最后能否返回斜面底端?若能返回,求出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若不能返回,求出滑块停在什么位置。【答案】(1)a=12m/s2;(2)=;(3)x=1.5m【解析】(1)根据 v-t图像的斜率描述加速度,可求滑块的加速度,故加速度大小为 12m/s2;(2)在物体冲上斜面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代入数据可求动摩擦因数(3)由题意知,tan
13、30,故滑块速度减小到零时,重力的分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不能再下滑;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滑块运动的位移,即滑块停在距底端 1.5m处。5.如图歼-15 舰载机成功着陆“辽宁号”航母。若歼-15飞机以 v0=50m/s 的水平速度着陆甲板所受其它水平阻力(包括空气和摩擦阻力)恒为 1105N,歼-15 飞机总质量 m=2.0104kg。设歼-15 在起,降训练中航母始终静止,取 g=10m/s2。(1)飞机着舰后,若仅受水平阻力作用,航母甲板至少多长才能保证飞机不滑到海里?(2)在阻拦索的作用下,飞机匀减速滑行 50m 停下,求阻拦索的作用力大小。(3)“辽宁号”航母飞行甲板水平,但前端上翘
14、,水平部分与上翘部分平滑连接,连接处 D 点可看作圆弧上的一点,圆弧半径为 R=100m,飞机起飞时速度大容易升空,但也并非越大越好。已知飞机起落架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为飞机自重的 11倍,求飞机安全起飞经过圆弧处 D 点的最大速度?【答案】(1)250m(2)4105N(3)100m/s【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 a=105N/2.0104kg=5 m/s2 故 s=v2/2a=250m 由匀减速可知=25m/s2 F+f=ma,F=4105N 由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得 6.为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找来一个倾角可调,斜面比较长且表面平整的斜面体和个滑块,
15、并在滑块上固定一个高度可升降的风帆。他们让带有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下滑过程帆面与滑块运动方向垂直。假设滑块和风帆总质量为 m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帆的运动速率成正比,即Ff=kv。(1)写出滑块下滑过程中加速度的表达式;(2)求出滑块下滑的最大速度,并指出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小最大速度;(3)若 m=2kg,斜面倾角=300,g 取 10m/s2,滑块从静止下滑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图中的斜线t=0时 v-t图线的切线,由此求出,k 的值。【答案】(1)a=gsin-gcos-(2)适当减小斜而倾角(滑块能静止下滑);风帆升起一些。(3)0.23【解析】(1)a=g
16、sin-gcos-(2)当 a=0 时速度最大,vm=减小最大速度的方法有:适当减小斜而倾角(滑块能静止下滑);风帆升起一些。(3)当 v=0时,a=gsin-gcos=3,解得=0.23 最大速度 v=2m/s,Vm=2,解得 k=3kg/s 7.如图所示的装置叫做阿特伍德机,是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绳子两端的物体下落(上升)的加速度总是小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g,同自由落体相比,下落相同的高度,所花费的时间要长,这使得实验者有足够的时间从容的观测,研究。已知物体 A,B的质量相等均为 M,物体 C的质量为 m,轻绳与轻滑轮间的摩擦不计,轻绳不可伸长
17、且足够长,如果,求:(1)物体 B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时间与其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2)系统在由静止释放后的运动过程中,物体 C 对 B的拉力。【答案】(1)3(2),方向向下【解析】由 T-Mg=Ma 对 B,C整体:(M+m)g-T=(M+m)a 解得 a=根据运动学公式得,hat2,h=gt02解得 所以物体 B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时间是自由下落同样距离所用时间的 3 倍 (2)设 B,C间的拉力为 F,对 C物体:mg-F=ma F=mg-ma=由牛顿第三定律知,C对 B的拉力为,方向向下 8.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 30o,AB 物体与水平面间摩擦系数均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动力学 问题 2021 年高 物理 二轮 解读 训练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