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全册可编辑可打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全册可编辑可打印.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教学设计 教案说明:本教案注重了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 科 : ;任课班级 : ;任课教师 : ;20xx年 月 日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1、形体切挖教学目标: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学具准备: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
2、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二、发展阶段。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欣赏具有
3、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三、本课练习。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四、生作业,师巡视辅导。五、作品展示。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六、拓展。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2、点的集合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 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 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其
4、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课时: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请你猜猜我是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 (各种颜色的点)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欣赏比较: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2、纳蒂布港西涅克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
5、之一。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学生回答: 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 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二、发展阶段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
6、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比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2、欣赏作品,感受点的魅力。1)殉教者希腊马赛克镶嵌壁画小块的马赛克由点及面,追求绘画的效果。2)蜡染苗族民间工艺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3)黑屋顶吴冠中中国当代艺术大师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面。山水黄宾虹中国当代国画大师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象。4)构成维克托?瓦萨里法国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5)星月夜梵?高法国后印象派画家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
7、增强流动效果。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法国米罗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3、学生创作练习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取各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不同的点。欣赏课本P4 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题材不限。作业要求:用点的画法进行临摹或创作。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学生练习,教师辅导。三、展示与评价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与绘制过程中的感受。4、评出最佳作品四、下节课准备第二、三课时(第二课时欣赏制
8、作,第三课时继续完成作品,并展示评价)一、欣赏图片欣赏一组马赛克镶嵌壁画西方美术史学家认识最早的镶嵌画出现在公元前2500 年前后西亚的美索布达亚平原上,苏美尔人是这种艺术的始祖。但是镶嵌工艺真正得到广泛发展是古代欧洲的意大利半岛。公元313 年,在君士坦丁堡的米兰颁布基督教合法以后,各地开始大兴教堂,几乎在教堂所有的穹顶、墙上布满了基督教壁画,由于镶嵌艺术在平面中耐久的原因使其成为基督教教堂壁画的首选。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的形式多样,色彩各异。每一块马赛克都是一个漂亮的色点,成千上万个马赛克组成了色点的海洋,成千上万的色点构成气势宏大的镶嵌壁画,让人赞叹!我们能不能做出这种效果的装
9、饰画,用来美化我们的居室,美化我们的校园呢?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身边有没有可用的材料?彩纸剪贴、植物种子粘贴、蛋壳粘贴、彩色石子粘贴.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搜集身边常见的可用来制作色点装饰画物品。点的形式表现点的集合效果方法很多, 可以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三、步骤方法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蛋壳画。先了解制作的步骤、技巧。1、蛋壳要先洗净晾干, 特别是蛋壳内的薄膜要撕去。在白纸上画出喜欢的图案。然后把图形拷贝到彩色卡纸上,卡纸的颜色要深一些。2、用小毛笔蘸胶水涂在卡纸上, 胶水要涂的厚, 但不要涂太大面积。然后掰一小块蛋壳放在胶水上。用镊子把蛋壳压碎,把蛋壳
10、按照设计的图形排好。蛋壳的裂纹可大可小,关键是边缘一定要对齐。3、注意色彩的搭配,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粘贴。衣服上蛋壳的可以用稍大的碎片。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镶在中间。4、为了使画面色彩效果更丰富, 我们还可以用彩色水笔勾边, 按着蛋壳碎片的形状上色。用彩色水笔整理画面,嘴巴处可以用深浅的红色涂出丰富的层次。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步骤,学生观看了解,了解制作技巧。四、学生练习练习要求:1、利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来表现作品。2、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学生可以单独完成练习,也可以两人合作完成。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五、作业展示1、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展示板上,
11、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胜作品。2、组间对优胜作品互评。选出最佳作品若干幅,作者谈谈创意,感受。3、教师点评六、收拾整理,保持环境卫生,布置下节课任务及所需物品。3、远去的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2.过程与方法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
12、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教学难点: 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 范图、学生作业用纸绘画工具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生:近大远小。二、讲授新课、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去的路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去的路)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13、、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什么是透视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6、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师示范先找到消失点。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三、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生作业,师巡视辅导,对有困
14、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四、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尝试:绘画或拼贴一副有路的风景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掌握绘画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教学重点: 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教学难点: 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教学准备: 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教学过程:一、讲评上节课作业透视现象是否准确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二、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三、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
15、。四、作业展示师生共同评价。74、线与造型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初步认识线造型的艺术特点,并能运用正确的技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使健康和谐地发展。2. 能力目的: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3. 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用金属线材创作一个艺术造型。难点:线造型的创意表现。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软材与硬材。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上课所备的工具材料情况。2
16、. 教师从教学知识说起,引导学生认识“线”。线:两点之间作连接,便是线。3. 教师拿实物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软材,什么是硬材。点明本课学习硬线造型。导入本课,板书课题。二、欣赏认识线造型1.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线造型作品和学生作品中,认识线造型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2. 引导学生线造型作品。三、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85、风景写生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培养表现力2、大胆运用颜色作画3、掌握风景写生的布局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1、全理构图2、大胆用色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风景写和生(一)二、讲授新课1、风景画的
17、透视作画时要先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近大远小的透视)主要掌握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表现空间感,一般来讲,中景主要用来刻画主体物,画得比较实,而远景是为了衬托中景,画得比较虚。掌握得好,有了虚实,也就塑造了空间感。2、欣赏范画3、讲解绘画步骤(1)构图(2)画铅笔稿,用线要轻掌握好近景、中景、远景(3)着重刻画4、体会怎么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5、学生绘制,教师巡回指导(1)用钢笔、铅笔或色彩画一幅风景写生(2)可以外出写生,也可以临摹(3)可用多种方法6、作业评价(1)作业展评(2)学生
18、互评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培养观察能力92、进一步学习风景的有关知识3、掌握色彩画知识教学重点及难点:1、构图2、取景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风景写生(二)二、讲授新课1、取景风景写生,首先要取景,取景就要解决构图的问题。怎样取景:可以用取景框或者用手代替取景框来选择景物的一部分,对于自然景物,根据画面的需要可以有取有舍。在取景构图中,视平线在画面上的高低位置是很重要的, “画面”上视平线低,就产生开阔的感觉;视平线高,则近景显得更为具体充实。这是根据需要来决定的。在画风景写生时,还要注意近、中、远景三个层次,表现出空间距离。2、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写生,讲解构图(
19、1)从不同的角度看一自然风景,先仔细观察,确定主体物并可作适当移动,将别处的景移到自已的画上。(2)落笔时,注意留“天” 、留“地”,整体饱满,切忌散乱,不管在哪个角度,主体物要突出。(3)打好轮廓,可上一些明暗。3、学生写生,教师巡回指导(1)用水粉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2)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4、作业讲评。106、让剪影动起来教学目标: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3、选
20、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阶段。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二、发展阶段。11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 组
21、,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第二课时剪影表演课前准备: 布置环境一、 8 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127、漂浮的画教学目标:1、了解流色转印的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特性,转印出不同肌理的画面。2、通过自觉教材及老师的
22、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3、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颜色,水粉纸等。学生:油漆、具有吸附能力的纸张(水彩纸、生宣纸等)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汽油。重点:利用水与油的不相溶的性质,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练习。难点:根据制作过程中没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同学们,你们知道都有什么东西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吗?你们猜猜看,这节美术课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是什么呢?画怎么能在水上漂浮呢?演示吸附的方法。2
23、、欣赏作品:说一说,你们感觉欣赏的作品像什么?有何感受?二、发展阶段1、自学教材,尝试探究小组内讨论,尝试制作:在敞口容器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滚入和滴油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小结:(1)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 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 还有的在水中漂浮。(2)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2、作品展示,汇报交流学生提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师生讨论解决。3、深入探究,讲解演示。在清水中放入油漆(水面要浅)快速搅拌把纸平放在水面进行吸附印制。三、创作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选用任意颜色搭配并用吸附法完成肌理作品。四、评价阶段1、分析并展示作品,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
24、评价活动。2、学生针对自己喜爱的作品异形丰富的联想与想象。13五、课后拓展干透后,压平,根据肌理图案运用刮线或剪图形等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意义的作品。8、山山水水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2 、能用中国画的方法,大胆表现出有远近层次的中国山水画。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学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有远近层次的山水画。教学难点: 如何控制水墨的浓淡,表现出远近层次的景色。课前准备:毛笔、墨汁、颜料、学生用纸、调色盘、水桶等。教学活动:一、欣赏导入: 自然风光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欣赏,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导
25、入课题并板书山水画。二、新课讲授:1 、名家作品对比欣赏。感受画家的不同表现技法带给人不同艺术视觉效果。2 、赏析画家作品找变化。感知发现近景、中景、远景不同表现方法。学生欣赏,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可小组讨论分析。小结:近景画得具体,远景简略;近景墨色浓,远景墨色淡些。了解墨色浓淡、深浅变化。学生结合范画分析讨论,如何表现画中的浓淡干湿?浓淡干湿主要是通过笔中水和墨的多少来控制的,需要多尝试,多练习。看多媒体图片,看教师示范,尝试跟老师一起来做,体验一下。 3 、实践、探究:学习中国画用笔方法。看教师示范,什么是中锋,什么是侧锋,效果有何不同。跟教师一起做,尝试,体验。体验墨色浓淡的变化。4
26、 、教师示范并讲解:(1)学会概括表现山水画的近景、中景、远景。(2)掌握中国画中表现山水景物的几种基本技法:勾、皴、点、染。14(3)教师示范山石的画法画石头时要注意石分三面,大小相间。注意勾、皴、点、染几个步骤。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练习步骤:1、先勾出山石的外轮廓,注意大小相间,前后关系明确。2 、根据山石的结构,皴山石,表现其结构和体积。3、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擦出山石的结构,使其三面分明,表现出质感和体积感。4 、根据需要点苔,在淡墨皴擦基础上渲染出石头的结构,然后罩染赭石色,根据需要用花青分染石头。五、作业展示,小结六、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法范例159、彩墨家园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水墨
27、画的基础知识。即,工具材料,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几张小动物的照片。准备好笔、墨、宣纸等。教师准备几幅小动物的图片。教师准备范图。教学过程:1. 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2. 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a. 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b. 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c. 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d. 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3教
28、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a. 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b. 讲述调墨、调色。c. 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d. 修改调整完成。4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5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是用笔、用墨以及动物的造型。6征集作业、讲评,提高审美能力。16(三)课后拓展收集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10、我做的乐器教材分析:从一年级就开始的“能.的玩具” 系列到五年级就结束了。但是,与这个系列“含有科学原理”一脉相承的课程仍然存在。本课所设计的“乐器”就不能仅仅创作出外形,还需要比较“谁制作的乐器更美观、更实用,谁的乐器能发出更美妙的声音?
29、”这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不言而喻。所以在“搜集:各种乐器的图文资料”的同时,必须“了解:乐器发声原理”,接下来就可以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制作了。其实,在“了解”之后,设计是关键,而制作并不一定“高难度” 。这从“学生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作为美术课,“美观”千万不能忽视!教学思路:采用“感知体验探索实践”的教学策略。即:首先引导学生听一听不同类型乐器的声音特征,看一看乐器的外形特征,再鼓励学生尝试探究各类乐器的发声原理,最后展开想象,合理设计乐器,体会设计与物品功能之间的联系。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各种乐器的发生原理,了解乐器的基本组合和制作方法
30、。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草图来制作一件乐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体会制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探究乐器的发声原理,并设计制作一件乐器。教学难点: 将材料巧妙利用,合理设计,使乐器声音动听,外观精美。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自制乐器。学生:能制作乐器的铁盒,竹筒纸等多种工具材料。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看视频“另类乐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2.看了这段视频,你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件乐器呢?出示课题我做的乐器。二、发展阶段1选择材料(1)听一听引导学生听打击乐演奏。乐曲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2)看一看图示打击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 一边出
31、示一边演示演奏方法。像这样能打、敲、摇、刮响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3)选一选17你觉得什么材料适合做打击乐器?并说明理由。现在老师再添加几种新的材料:网线、颗粒状小件(如米粒、豆子、彩珠、铃铛、铁环等),你能不能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刚才的材料组合构成一件打击乐器?(4)试一试尝试组合,并在小组内交流组合方式。小结: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乐器音质是不同的。选择材料时,先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音质,再根据需要选择材料。还可以尝试把几种材料组合到一起制作乐器。2外形设计乐器王国里除了节奏明快的打击乐家族,还有一个重要分支,那就是声音柔美、动听的弦乐家族。(1)听一听引导学生听弦乐曲。视频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
32、?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2)看一看图示弦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竖琴。请学生观察用橡皮筋做的弦是怎样绷上的。还可以怎样绷弦?(3)想一想弦乐的音质和什么有关呢?弦乐的外形与它的发声有没有联系呢?(4)试一试尝试拨响几件粗细、多少、松紧不同的弦板,体会弦乐音质的变化。尝试拨响带回音箱和不带回音箱的弦乐及不同大小孔洞的弦乐,体会音质的变化小结:各种乐器独有的外形并不是随便设计出来的,乐器的外形是为了发出更动听的声音而精心设计的。弦乐是通过改变弦的粗细、多少使音质产生变化。弦乐还通过改变孔洞和回音箱的大小形状来改变音质。3排列组合(1)听一听管乐是利用嘴唇把气流吹入,引起乐器的发声部分产生振动而发声
33、的乐器。教师演示吹瓶子口,但这个瓶子还不能称为乐器,现在把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几个瓶子组合在一起,吹奏起来有音阶的变化,就成为一件乐器了。(2)看一看欣赏利用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的乐器。学生观察排列组合的方法。小结:把形状、质地相同的物体按大小相接,顺序排列就能组合成一件乐器了。(3)试一试收集挑选形状、材质相同的材料按大小排列组合,并试着演奏。4装饰(1)欣赏各类装饰独特的乐器,启发学生思维。(2)装饰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乐器的材料选择适合的装饰方法。三、创意制作1设计草图。2根据草图选材制作,教师巡回辅导。18四、展示评价1独奏并请学生介绍为了使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做了哪些设计。2组织学生按
34、不同种类乐器分组合奏。五、收拾整理收拾整理各种工具、材料。1911、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目标:1 、认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2、尝试废旧物品利用,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意义的制作,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探究能力。3、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感受美、创造美。教学重点: 根据废旧物用品的外形、材质等特点,展开联想。教学难点: 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有创意的作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看图片,了解我国险峻的环保状态,垃圾山,河面漂浮物、景点垃圾.严重破坏环境卫生,这里面有易拉罐,包装盒,饮料、矿泉水瓶,旧衣服,旧画报.想一想,这些东西真的毫无用处,
35、只能走进垃圾场吗?2、欣赏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创作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出示课题废旧物的“新生命” 二、新课教学1、出示课件,欣赏废弃物制作的简单工艺品。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说说它们是用哪些废旧材料创作出来的?欣赏时思考: 这些废弃物变成艺术品用了哪些方法?2、小组讨论废弃物的加工方法及使用工具方法:剪,卷,贴. 工具:剪刀,双面胶.3、废旧材料分类想一想,该如何给我们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分类呢?20学生归纳回答,说说各种废弃物自身的材质。(1)纸质类:纸盒、纸板. 色彩丰富易加工(2)金属类:铁丝、易拉罐件. 规整光洁(3)塑料类:饮料瓶、光盘. 透明美观4、出示制作要求以瓶、杯、盒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的形体特征,通过联想,制作一件特征突出的工艺品。5、各小组讨论制作方案。6、领取材料,进行制作7、作品展示,学生自评和互评。提供评价建议:(1)作品是否有创意( 2)是否把废弃物的最佳价值体现出来。(3)色彩搭配是否和谐( 4)做工是否细致(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搭档奖、最佳色彩奖、最佳细心奖各一名,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8、教师小结三、课后延伸1、同样的材料你还能创作什么?2、能用其他废弃物制作有特色的造型艺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