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教案.pdf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教案.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 附件 1:ace 与 GBT19011-2008 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1d 1.1.1 正弦定理 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2、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三角形;二、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教学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三、教学过程:1、引入 在初中,我们知道三角形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能否把这种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2、新课教学(1)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在RtABC中,设BC=a,AC=b,AB=c,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 si
2、naAc,sinbBc,sin1cCc,则sin sin sinabccABC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sin sin sinabcABC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2)锐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sinaB bA,则sin sinabAB,同理可得sin sincbCB,从而sin sinabABsincC(3)探究:P3钝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3、正弦定理:(1)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sin sinabABsincC 存在正数 k 使sin
3、a kA,sinb kB,sinc kC;(2)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1.1 附件 1:ace 与 GBT19011-2008 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2d 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4、讲授例题:例 1P3在ABC中,已知032.0A,081.8B,42.9acm,解三角形。例 2P4在ABC中,已知20acm,28bcm,040A,解三角形。5、练习:课本 P4 练习 1 2 四、课堂小结:(1)正弦定理(2)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1.1.2 余弦定理 一、教学目标:1、掌握余弦
4、定理;2、运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二、教学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教学难点:余弦定理的基本应用;三、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1.1 附件 1:ace 与 GBT19011-2008 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3d 正弦定理:sin sin sinabcABC 2、引入:探究:P5 3、余弦定理的证明:如图,设cABbCAaCB,,那么bac,则 ccc2b A =babac =babbaa2 C a B =baba222 从而 2222coscababC 同理可证 2222cosabcbcA2222cosbacacB。4、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
5、夹角的弦 的积的两倍。即:2222cosabcbcA;2222cosbacacB;2222coscababC。5、余弦定理的变式:222cos2bcaAbc222cos2acbBac222cos2bacCba 6、余弦定理的基本应用:(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其夹角可以求第三边;(2)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求出三角.7、讲授例题:(1)例 3P7(2)例 4 P7 四、归纳小结:(1)余弦定理(2)余弦定理的基本应用 五、作业:课本 P8 练习 1,2;1.1 附件 1:ace 与 GBT19011-2008 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4d 1.2 应用举例(1)一、教学目标: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
6、理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教学难点:建立数学模型,画出示意图。三、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引入:如何测量距离.3、新课教学:(1)例 1、如图,设 A、B 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 A 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 C,测出 AC 的距离是 55m,BAC=51,ACB=75。求 A、B 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m)(2)例 2、如图,A、B 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 A、B 两点间距离的方法。分析:这是例 1 的变式题,研究的是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测量问题。首先需要
7、构造三角形,所以需要确定 C、D 两点。根据正弦定理中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内角与一边既可求出另两边的方法,分别求出 AC 和 BC,再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 AB 的距离。(3)了解基线的概念 1.1 附件 1:ace 与 GBT19011-2008 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5d 4、课堂练习:课本 P13 练习 1,2 四、归纳小结: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课本 P13 练习 1,2 1.2 应用举例(2)一、教学目标: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解决有关物体高度测量的问题.二、教学重点:解决生活中的测量高度问题.教学难点:能观察较复杂的图形,从中找到解决问题
8、的关键条件.三、教学过程:1、引入:如何测量高度.2、新课教学:(1)例 3、AB 是底部 B 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 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 AB的方法。(2)例 4、如图,在山顶铁塔上 B 处测得地面上一点 A 的俯角=5404,在塔底 C 处测得 A 处的俯角=501。已知铁塔 BC 部分的高为 27.3 m,求出山高 CD(精确到 1 m)(3)例 5、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东行驶,到 A 处时测得公路南侧远处一山顶 D 在东偏南 15的方向上,行驶 5km 后到达 B 处,测得此山顶在东偏南 25的方向上,仰角为 8,求此山的高度 CD.3、课堂练习
9、:课本 P15练习 1,2,3 四、归纳小结: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解决有关物体高度测量的问题.五、作业:课本 P15练习 1 1.1 附件 1:ace 与 GBT19011-2008 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6d 1.2 应用举例(3)一、教学目标: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角度的问题。二、教学重点: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求角的关系。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关于角度的问题。三、教学过程:1、引入:如何测量角度。2、新课教学:例 6、如图,一艘海轮从 A 出发,沿北偏东 75的方向航行 67.5 n mile 后到达海岛 B,然后从 B 出发,沿北偏东 32的方向航行 54.0 n mi
10、le 后达到海岛 C.如果下次航行直接从 A 出发到达 C,此船应该沿怎样的方向航行,需要航行多少距离?(角度精确到 0.1,距离精确到 0.01n mile)3、课堂练习:课本 P16 练习 四、归纳小结: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角度的问题。1.1 附件 1:ace 与 GBT19011-2008 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7d 1.2 应用举例(4)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简单推导和应用;2、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来求证简单的证明题;二、教学重点: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学难点: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来求证简单的证明题;三、教学过程:1、引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新课教学:(
11、1)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S=21absinC,S=21bcsinA,S=21acsinB(2)例 7、在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求三角形的面积 S(精确到 0.1cm2)(3)例 8、如图,在某市进行城市环境建设中,要把一个三角形的区域改造成室内公园,经过测量得到这个三角形区域的三条边长分别为 68m,88m,127m,这个区域的面积是多少?(4)例 9、在ABC 中,求证:(1);sinsinsin222222CBAcba(2)2a+2b+2c=2(bccosA+cacosB+abcosC)3、课堂练习:课本 P18 练习 1,2,3 四、归纳小结:(1)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简单推导和
12、应用;(2)求证简单的证明题;五、作业:课本 P18 练习 1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1 附件 1:ace 与 GBT19011-2008 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8d 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2、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3、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二、教学重点:数列及其有关概念;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三、教学过程:1、引入:三角形数:1,3,6,10,正方形数:1,4,9,16,25,2、新课教学:(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的第 1 项叫做首项。(3)数列的一般形式
13、:,321naaaa,或简记为 na。(4)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摆动数列。(5)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 na的第 n 项na与 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注意: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3、讲解例题:(1)例 1 P29 数列的表示法:通项公式法,图象法,列表法,递推公式法(例 3)。(2)例 2 P30(3)例 3 P31 4、课堂练习:课本 P31 练习 1,2,3,4;四、归纳小结:(1)数列及其有关概念;(2)数列的通项公式。五、作业:课本 P31练习 1,2,4;2.2 等差数列 一、教学目标:1
14、、了解公差的概念,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性质;3、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二、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1.1 附件 1:ace 与 GBT19011-2008 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9d 三、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数列的定义 数列和表示方法列表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2、引入:(1)四个数列 P22 0,5,10,15,20,25,48,53,58,63 18,15.5,13,10.5,8,5.5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 观察:P37 以上的数列有
15、什么共同特征?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3、新课教学:(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注意:对于数列na,若na1na=d(与 n 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2)等差中项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 A,使a,A,b成等差数列数列,那么 A 应满足什么条件?由定义得 A-a=b-A ,即:2baA(3)思考:P37数列、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由其定义可得:daa12即:daa12
16、 daa23即:dadaa2123 daa34即:dadaa3134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dnaan)1(1(4)例题讲解:例 1:P38求等差数列 8,5,2的第 20 项。例 2:P38 出租车问题 例 3:已知数列na的通项公式qpnan,其中p、q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4、课堂练习:课本 P39 练习 1;四、归纳小结:1、了解公差的概念;2、等差数列的性质;3、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五、作业:课本 P39 练习 1,2;1.1 附件 1:ace 与 GBT19011-2008 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10
17、d 2.3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一、教学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及其思路;2、用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二、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 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三、教学过程:1、引入:高斯的老师出了一道题目“1+2+100=?”高斯的解法:1+100=101;2+99=101;50+51=101;10150=5050”求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倒序相加”法。2、新课教学:(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1nnaanS 证明:nnnaaaaaS1321 1221aaaaaSnnnn 1.1 附件 1:a
18、ce 与 GBT19011-2008 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11d+:)()()()(223121nnnnnnaaaaaaaaS 23121nnnaaaaaa)(21nnaanS由此得:2)(1nnaanS(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1(1dnnnaSn 用dnaan)1(1 代入公式2)(1nnaanS即得:2)1(1dnnnaSn(3)例题讲解:例 1 P43(略)例 2 P44(略)例 3 P44(略)例 4 P45(略)3、课堂练习:课本 P45练习 1,2,3 四、归纳小结:(1)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及其思路;(2)用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1.1
19、附件 1:ace 与 GBT19011-2008 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12d 2.4 等比数列 一、教学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2、等比数列的性质;3、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二、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定义式及通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三、教学过程:1、引入:课本 P48 1,2,4,8,16,1,12,14,18,116,1,20,220,320,420,100001.0198,210000 1.0198,310000 1.0198,410000 1.0198,510000 1.0198,观察:、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第一项与前
20、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2、新课教学:(1)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 q 表示(q0),即1nnaa=q(q0)(2)等比中项:如果在 a 与 b 中间插入一个数 G,使 a,G,b 成等比数列,那么称这个数 G 为 a 与 b的等比中项.即 G=ab(a,b 同号)(3)探究:P50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0(111qaqaann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有:qaa12;1.1 附件 1:ace 与 GBT19011-2008 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13d 21123)(q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学人 必修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