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公司绩效计划.docx
《铅酸蓄电池公司绩效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铅酸蓄电池公司绩效计划.docx(8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铅酸蓄电池公司绩效计划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4第二章 绩效管理系统9一、 绩效管理的直接理论基础9二、 绩效管理系统的作用20第三章 绩效管理概述24一、 绩效考核与员工待遇及发展挂钩24二、 绩效管理的含义24第四章 目标管理28一、 目标管理的过程28二、 目标管理的优势与不足29第五章 标杆管理34一、 标杆管理的分类34二、 标杆管理的含义37第六章 绩效信息的收集39一、 绩效信息收集的目的与意义39二、 绩效信息收集应注意的事项39第七章 绩效执行概述41一、 绩效执行的内容及其关键点41二、 绩效执行及其责任分工42第八章 薪酬战略概述44一、 薪酬战略的含义44二、 薪酬战略
2、的制定48第九章 战略性薪酬管理51一、 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原则及内容51二、 战略性薪酬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新要求54第十章 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57一、 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策略选择57二、 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作用61第十一章 市场薪酬调查63一、 根据薪酬曲线确定薪酬水平63二、 薪酬调查的内容63第十二章 薪酬结构概述66一、 薪酬结构策略66二、 薪酬等级68第十三章 宽带薪酬70一、 宽带薪酬结构的设计70二、 宽带薪酬的内涵75第十四章 职位薪酬制度体系设计78一、 绩效薪酬制度体系的实施条件78二、 技能薪酬制度体系的设计流程79第十五章 薪酬制度设计概述81一、
3、 薪酬制度体系设计的流程81二、 薪酬制度设计的依据84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与储存的装置,其行业细分品类较多,根据原理不同可划分为化学电池、生物电池以及物理电池。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化学电池根据其电化学反应是否可逆,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两大类。一次电池是活性物质仅能使用一次的电池,如锌锰电池,碱锰电池等;二次电池则可以通过充放电多次使用,又称蓄电池。蓄电池利用电池内活性物质在放电过程中发生电化学反应输出电能,在充电状态下发生逆向电化学反应储存电能。铅酸蓄电池,又称铅蓄电池,是蓄电池的一种,是指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按照应用领域划分,铅蓄电池
4、主要可分为动力电池、起动启停电池、储能电池和备用电池四大类。铅酸蓄电池产业链上游为铅酸蓄电池原材料市场,铅酸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铅及铅制品(包括铅、铅合金、极板、端子)、用于电池壳、隔板、板栅等制造的塑料(玻璃纤维、PP材料、ABS材料等),以及硫酸等原材料,其中铅及铅制品占铅酸蓄电池生产成本的60-70%。中国铅酸蓄电池研制与产业化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发挥了巨大优势和作用,在国家重点工程、民生应用、军事配套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铅蓄电池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十八大”以来,随着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
5、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人为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导向的新经济模式、绿色发展模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主流意识。铅酸蓄电池也因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限制生产。在我国铅蓄电池行业面对国家严格管理,国家从行业准入、行业标准、税收政策等方面设置了行业壁垒,通过扶优劣汰政策的实施,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加速工艺技术、生产装备升级。近年来,我国铅酸蓄电池产量较为稳定,均维持在20000万千伏安时以上。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0年1月至12月,全国电池制造业主要产品中,锂离子电池产量约188.5亿只,同比增长14.4%;铅酸蓄电池产量约22735.6万千伏安时,同比增长1
6、2.28%。在全球市场范围内,铅蓄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同时在二次电池中占据著主导地位,预计整体市场需求量将持续增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铅酸蓄电池进口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8年中国铅酸蓄电池进口数量为1094万个,为近年来最大值,出口量逐年下降,但仍远大于进口量。中国铅酸蓄电池出口量逐年下降。2020年,我国铅酸蓄电池进口量为586万个,同比下降35%,出口数量为16943万个,同比下降1%。在全球市场范围内,铅酸蓄电池在启动电池领域的地位无可替代,主要核心优势包括:一、技术成熟稳定,价格低廉,回收再利用技术成熟,适合普通大众消费;二、工作温度范围宽,可以在-4075,甚
7、至100度温度下正常工作。在高低温环境下,均能有效的发挥作用,不会出现低温难以起动、性能降低或高温故障率提升、寿命降低等情形;三、安全性高,在特殊工况下不会导致短路燃烧甚至爆裂;四、成本大幅低于同类型其他电池。近年来,我国用于起动活塞式发动机的铅酸蓄电池为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主要进出口产品,进出口份额占比较大。从进口结构上看,2020年,我国用于起动活塞式发动机的铅酸蓄电池进口量占比达17.77%,进口额占比达45.57%;其他铅酸蓄电池进口量占比达82.23%,进口额仅占54.43%。铅蓄电池行业铅污染较为严重,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严格执行、行业准入等相关政策的贯彻和实施,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环保投
8、入将进一步加大,成熟、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将被推广。只有实力雄厚、研发能力强、产品质量稳定、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环保治理能力的企业,才能得到稳固的市场地位。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环保政策压力,铅酸蓄电池行业整合、兼并重组的过程将进一步加快,骨干企业的规模将不断扩张,小型企业将因无法承担较高的环保投入以及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投入而逐步被兼并、淘汰。“十四五”期间,铅酸蓄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对培育内生动力推出更高要求,在政策的驱动下,铅酸蓄电池行业格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幅提升使得龙头优势更加明显,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目前,铅蓄电池产业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业、交通、
9、通信、金融、国防军工、航海航天、新能源储能和人民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发展与利益密切相关,在经济和国防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我国铅蓄动力电池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结合国内锂离子电池对铅酸蓄电池替代情况,前瞻保守估计“十四五”期间我国铅酸蓄电池产量将以2%的年复合增长率低速增长,到2026年达到25604万千伏安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昆明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475.9亿元、增长6.5%(按可比价格计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630亿元、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56.6亿元、增长9.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6289元和16356元,分别增长7.7%和9.8%。“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在昆明交汇叠加,昆明的战略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正从交通末梢转变为交通枢纽、从市场边缘转变为市场中心、从开放末端转变为开放前沿。受国际疫情形势影响,跨境电商有望成为外贸突围的关键,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昆明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我市在更大空间和更广领域加快发展。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全省基本持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
11、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第二章 绩效管理系统一、 绩效管理的直接理论基础(一)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理论(goalsettingtheory)由美国管理学家查尔斯.L.休斯和心理学家洛克(E.A.Locke)最早提出。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是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人们预先规定的、合乎自己需要的“诱因”,是激励人们的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成功标准。达到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动机,也是提高激励水平的重要过程。成长、成就和责任感的需要都要通过目标的达成来满足。重视目标和争取达到目标是激发动机的重要过程。洛
12、克认为,目标的难度与个人对目标获得的忠诚度这两个方面决定个体的努力程度;具有明确目标的人们,其绩效高于那些没有目标的或者具有空泛的“尽力做好”要求的人们。(二)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核心理论,是对如何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的过程是从个人的需要出发的.当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个人将寻求和选择满足这些需要的方法和途径。个人一般通过目标行为或工作来满足需要,个人实现目标方面的绩效成就,要由个人或别人(组织)来进行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或
13、惩罚。最后,由个人来评价绩效与报酬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最初的需要,如果这个激励过程满足了需要,个人就会产生平衡感和满足感;反之激励过程就要重复,可能会选择一个不同的行为。它说明了为什么绩效评价能够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绩效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绩效的提高。激励理论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强化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从激励的内容即需要出发,重点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14、强化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激励的目的(即改造、修正行为),主要包括挫折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激励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使得人们产生了综合、简化这些理论的倾向,试图找到一个能体现各个理论有效性和互补性的综合模型。较早做这种尝试的是波特和劳勒,他们提出的基于努力、绩效、奖酬、满足等变量的整合模型为人们普遍接受,随后又有包括聚合模型、混合模型、整合模型等的出现。这些综合激励模式成为分析解决组织当中的激励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三)成本收益理论成本收益分析是指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与产出进行估算和衡量的方法。它是预先做出一种计划方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组织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要考虑具体经济行为在经济价
15、值上的得失,以便对投入与产出关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估计。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量入为出的经济理念,它要求对未来行动有预期目标,并对预期目标的概率有所把握。经济学通常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研究各种条件下的行为与效果的关系,探究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其他社会科学也可运用这一方法来分析人的行为。事实上,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蕴含着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动机,都可以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进行研究和说明。当代行为科学已用大量事实证明,决定人的道德行为选择的最根本的动因是人们对其行为结果的预期,这种预期是建立在人们对行为结果的代价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而且,在这种行为结果的预期中,经济利益上的考虑通常起着最重要的
16、作用。自利性、经济性、计算性是成本收益分析的基本特征。成本收益分析对效益的追求带有强烈的自利性,成本收益分析的出发点和目的是追求行为者自身的利益。成本收益分析追求的效用是行为者自己的效用,而不是他人的效用,行为者这种自利的动机,总是试图在经济活动中以最少地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使经济活动经济、高效。行为者由于自利动机及其对效益的追求,必然要对自己的投入与产出进行计算。因此,成本收益分析蕴含着一种量入为出的计算理性,没有这种精打细算的计算,经济活动要想获得好的效果是不大可能的。由此可见,成本收益的计算特性是达到经济性的必要手段,也是保证行为者行为自利目的的基本工具。(四)目标一致性理论目标一致性理
17、论运用于绩效评价活动中时的具体含义,是指评价对象的系统运行目标、绩效评价的目的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者之间的目标一致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对象的系统运行目标的一致性。绩效评价的目的,是帮助评价对象实现系统运行的最终目标,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与评价对象的系统运行目标保持一致。这种一致性具体又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与系统运行目标的内容是否一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反映评价对象的系统运行目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能够引导评价对象产生符合系统运行目标的输出,促进评价对象实现其系统运行目标。二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是否完整地反映了评价对象的系统运
18、行目标。系统运行的综合评价要求绩效评价指标不应是单一的,而是根据系统运行的总目标进行科学分析,建立一套能够反映系统运行总目标和整体效率的全面的、多层次的、有机联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价目的的一致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组既独立又相关,并能较为完整地反映评价对象系统运行目标的评价因素,而绩效评价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系统运行目的的实现。因此,绩效评价目的同样也会影响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指标应充分体现评价目的对评价指标的要求。(3)绩效评价目的与评价对象的系统运行目标的一致性。绩效评价指标既要与评价对象的系统运行目标相一致,又要与绩效评价的目的相一致。这
19、就对绩效评价的目的与评价对象的系统运行目标的一致性提出要求。否则,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就会因难以与两者同时保持一致而陷入困境,导致绩效评价工作的失败。另外,系统运行目标决定了切活动;绩效评价工作必须服务于系统目标。绩效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活动是毫无价值的。因此,评价目的必然要服从评价对象的系统运行目标。(五)组织公平感理论组织公平感(perceivedorganizationaljustice)是一种心理建构,是员工在组织内所体会到的主观公正感受。对公平的探讨,始于亚当斯对分配公平问题的开创性研究。亚当斯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地模型来评估公平,提出公平感主要是研究报酬分
20、配的合理性。亚当斯认为,人们将自己的结果或收益与自己的投入或贡献(如学历、智慧和经验)的比率与选作参照对象的这一比率进行比较,若两个比率相等则产生公平感;反之,则会产生不公平感。决策控制:即个体在对分配程序获得控制权之后,不论结果如何也能引发公平感。1980年,莱文赛尔(Leventhal)等人把程序公平的观点应用到组织情境中,为了保证结果公平,他们提出了程序公平的六条标准:一致性规则,即分配程序对不同的人员或在不同的时间应保持一致性;避免偏见规则,即在分配过程中应该摒弃个人的私利和偏见;准确性规则,即决策应该依据正确的信息;可修正规则,即决策应有可修正的机会;代表性规则,即分配程序能代表和反
21、映所有相关人员的利益;道德与伦理规则,即分配程序必须符合一般能够接受的道德与伦理标准。莱文赛尔等人所提出的程序公平标准,涉及分配制度的制定(如代表性规则、道德与伦理规则)、分配制度的执行(如一致性规则、避免偏见规则、准确性规则等)和分配制度的完善(如可修正性规则),是对程序公平的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评价。毕斯和牟格则关注分配结果反馈执行时的人际互动方式对公平感的影响,他们将其称为互动公平(interactionaljustice)。所谓互动公平就是指个人所感受到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质量,不论分配结果是否公平,员工最早获得了这些信息,而且还会对这些信息产生反应,信息提供者需要对员工的反应作出回应。格林
22、伯格(Greenberg)进一步把互动公平分为人际公平(interpersonaljustice)和信息公平(informationaljustice)两种,人际公平主要指在执行程序或决定结果时,权威或上级对待下属是否有礼貌、是否考虑到对方的尊严、是否尊重对方等;信息公平则主要指是否给当事人传达了应有的信息,即要给当事人提供一些解释,比如为什么要用某种形式的程序或为什么要用特定的方式分配结果等。在组织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是否允许员工参与、评价指标是否客观、奖酬分配是否体现业绩导向以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都会从不同层面影响到员工的组织公平感。因此,应以组织公平感理论为指导,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
23、评价系统和绩效导向的奖酬分配制度,加强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双向沟通,重视员工的参与,完善员工申诉机制和有效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组织公平感。(六)权变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contingencymanagement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其主要来源于两大领域,一是组织结构研究领域:二是领导方式研究领域。管理学者们通过对这两大领域的大量案例和实证研究,形成了具有科学依据的一系列管理的权变观点。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散斯在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文章“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1973)和著作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对当时广
24、泛出现的各种权变理论研究进行了整合,提出了一个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框架,为权变管理理论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从而标志着权变管理理论的正式形成。卢散斯对当时的主要管理学说进行了概述、分析和评价,指出权变学说作为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将最有希望融合其他主要学说,从而使管理理论研究走出孔茨提出的“管理理论的丛林”,走向融合。卢散斯认为,所谓权变管理理论就是通过具体地研究和建立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权变关系,从而使管理活动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系列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理论体系。权变管理理论首先以系统观为基础,将组织视为一个与其环境不断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的开放系统,组织的管理活动所构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蓄电池 公司 绩效 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