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2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押题专练含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2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押题专练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2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押题专练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8【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 0202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物质跨膜运输与酶 ATPATP押题专练含解析押题专练含解析1关于 ATP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TP 分子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蓝藻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分别通过有氧呼吸、光合作用产生 ATPCATP 分子中储存着大量的活跃化学能,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D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能产生 ATP 的结构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有关酶和 ATP 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合成 ATP 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B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C酵母菌产生 CO
2、2 的过程中都有 ATP 的合成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解析】选 B。人体细胞合成 ATP 在无氧呼吸下也能产生,故 A 错误。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故 B 正确。酵母菌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时产生 CO2,同时有 ATP 的合成,但在无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时没有 ATP 的合成,故 C 错误。如果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因为蔗糖是否被分解无法用碘液检测,故 D 错误。3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 1 与产物 B 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
3、空间结构决定B酶 1 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酶 1 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 B 结合,因此酶 1 不具有专一性2 / 8D酶 1 与产物 B 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 A【解析】选 C。分析题图可知,当产物 B 浓度高时,可与酶 1 的变构位点结合,引起酶 1 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 1 变性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也说明酶 1 与产物 B 的相互作用可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 A,A、D正确;酶 1 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有着特定的氨基酸序列,B 正确。4取 5 支试管,编号为 15,分别加入 2 mL 物质的量浓度为 1.0 mol/L的 H2
4、O2 溶液,进行如表所示实验。据表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12345加入物质蒸馏水锈铁钉生土豆块熟土豆块生土豆块、稀 NaOH 溶液实验结果几乎无气泡少量气泡大量气泡几乎无气泡几乎无气泡A.1 号和 3 号对比,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2 号和 3 号对比,说明不同种酶的催化效率不同C4 号和 5 号对比,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pH 的影响D本实验不能用来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解析】选 D。分析 5 支试管所加入的物质及实验结果可知,2 号中锈铁钉含有的 Fe3可以催化 H2O2 分解,但气泡较少;3 号中生土豆块含有的 H2O2 酶能催化 H2O2 分解,气泡很多;4 号中熟土豆块因高
5、温导致 H2O2 酶失活,不能催化 H2O2 分解,几乎无气泡产生;5 号中稀 NaOH 溶液导致生土豆块中的 H2O2 酶失活,不能催化 H2O2 分解,几乎无气泡产生;1 号作为对照组。3 号和 1 号对比,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2 号和 3 号对比,说明 H2O2 酶的催化效率比 Fe3的高,即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3 号和 4 号对比,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5 号和 3 号对比,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 pH 影响。由于没有设置多种不同温度,故本实验不能用来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5.某同学在进行某一酶促反应实验时,第一次实验测得产物生成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中曲线 a 所示,
6、第二次实验仅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处3 / 8调整,实验结果如曲线 b 表示。该同学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改变了酶的种类 B改变了酶的用量C改变了底物浓度 D改变了反应温度6如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A温度 BpHC淀粉溶液量 D唾液量【解析】选 C。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进行到 12 min 后,还原糖的生成量不再增加,两组反应都不再进行,改变某一条件后生成物总量降低,反应物淀粉溶液量减少会导致此结果。而改变温度、pH 和唾液量均只会改变反应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不改变生成物总量。7如图
7、中曲线 a 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 pH 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曲线的 AB 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B在曲线的 B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酶,可以用曲线 b 表示C酶的数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 c 表示D降低 pH,重复该实验,曲线中 B 点位置不变8为了比较甲、乙两种酶对温度和 pH 的耐受程度(即保持活性的范围)的差异,科研人员作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酶对温度的耐受程度比乙酶大B在 pH 为 67 的环境下,几乎测不到甲酶活性C甲酶活性在任何环境中都比乙酶高D测定 pH 对酶活性影响时温度应设为
8、 209在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新鲜猪肝研磨液、唾液,一段时间后测得底物含量变化如图所4 / 8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乙表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曲线甲与曲线乙对照反映了无机催化剂具有专一性B曲线丙表示猪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曲线甲与曲线丙对照反映酶具有专一性C曲线丙与曲线乙对照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曲线甲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唾液淀粉酶与该底物不能形成酶底物复合物【解析】选 A。酶的高效性是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由图分析,催化效率丙乙甲,则三条曲线对应的条件是:甲为唾液,乙为二氧化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02 物质 运输 ATP 押题 专练含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