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策略.ppt
《高考语文备考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备考策略.ppt(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调整心态,把握规律,调整心态,把握规律,掌握技巧,沉着应对掌握技巧,沉着应对2008年高考语文备考策略年高考语文备考策略昆明市第十二中学 崔林山 高考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知识水平,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考试心态调节状况是软件。一个考生的失利可能失在知识的掌握上,也可能失在答卷的策略和技巧上,还可能失在心态上,这其中的任何环节都是成功的必要保证,不可忽视。一、调整心态,沉着应试一、调整心态,沉着应试 高考是紧张、激烈的脑力劳动,需要同学们全身心投入,且处于最佳状态,以保证每分钟都能积极思维。考试开始前,同学们应像运动员竞赛前先做准备活动一样,摒弃与高
2、考无关的一切杂念,排除种种可能在考场中分散注意力的因素,适当热身,提前进入“角色”。考试中要克服六种不良心态。1、偏急心态。2、犹豫心态。3、烦躁心态。4、固执心态。5、懊丧心态。6、冲动心态。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调节越重要,因此可以说,调节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如何调整好心态,概括为16个字:强化信心强化信心,优化情绪优化情绪,进入状态进入状态,充分发挥充分发挥。二、时间安排,合理高效二、时间安排,合理高效浏览全卷,大致了解试题的类型、数量、分值和试题的难易,进而确定题目相应的作答时间。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
3、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时间安排:卷30分钟左右,1420题45分钟左右,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一个小时。记住:考场上的时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你必须精打细算,其核心是让时间为你高考得分最大值这一目的服务。三、了解考纲,明确方向三、了解考纲,明确方向(一)考纲变化(一)考纲变化与2007年相比,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大纲有五点变化:1.识记字音由去年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读音”改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2.识记字形由去年的“识记常用字字形”改为“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3.表达应用中将第六点和第七点顺序
4、调整,突出修辞的位置;语言要求在原有的“简明、连贯、得体”之外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六字。4.在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识记中,将去年两条合并为一条: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5.写作中增加了星号注解: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二)考纲解读(二)考纲解读研读考纲,可以看出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总趋势:稳中稳中微调集中基础,变中求稳读写一贯微调集中基础,变中求稳读写一贯。1.语言识记考查范围、难度可能加大。五处变化集中在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方面。对作文中的错别字明确提出扣分要求,这在考纲是第一次,以往都体现在阅卷细则里,而且一般是三个错别字扣一分。这表明高考强化了对语
5、境中字词的音形义的考查。汉字字音与字形考查范围均去掉“常用”二字,意味着对汉字考查的范围可能加大,但不会出偏、难、怪字。2.语言运用考查面进一步扩大,突出高层次语文素养的考查。语法关乎语言运用的正确,修辞关乎语言运用的优美。今年考点排序修辞位置的提前预示着修辞地位的提高,而且“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大多与修辞相关,是较高层面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这一点与新课程理念是一致的。(二)考纲解读(二)考纲解读3.文学常识表述的变化不涉及实质性变化,只是表达更加简洁明了。4.阅读部分各项要求与2007年基本要求保持一致,体现了高考命题主体能力考查的一贯性、稳定性。5.作文部分要求和2007年要求
6、基本保持一致。6.题型、赋分、试卷结构和2007年基本保持一致。四、回归试题,了解规律,掌握技巧四、回归试题,了解规律,掌握技巧(一)语文知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一)语文知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1.字音辨析题的答题技巧字音辨析题的答题技巧:通读所给的选项,把握熟悉的字音;对吃不准的字音,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对多音字、形声字和形似字的把握,对多音字、形声字和形似字的把握,掌握掌握“音随意转音随意转”的原则的原则。(1)多音字)多音字: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如:2007年全国卷中“多财善贾()”,“贾”的注音就是“次读音”,它的“常读音”
7、为“ji”;“博闻强识(zh)”,“识”的注音是“次读音”,它的“常读音”为“sh”。再如:2007年重庆卷中“数(sh)见不鲜”,“数”的注音是“常读音sh”,注音错误,这里应读“次读音shu”。1.字音辨析题的答题技巧字音辨析题的答题技巧:(2)形声字:)形声字: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如2007年重庆卷中“耄耋(di)”,“耋”声旁是“至”,读音为“zh”,读音不随声旁,注音对;“喟(wi)然”,“喟”声旁是“胃wi”,读音随声旁错。如2007年辽宁卷中“睚眦(z)必报”,“眦”声旁是“此c”,读音不随声旁对。(3)形似字)形似字:所给加点
8、的字为陌生的字,且注音与该字字形相似的常用字相同时,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反之,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大。如2006年北京卷中“不落窠(cho)臼”,“窠”似“巢”,注音为“cho”错,应为“k”;2005年江西卷中“赧(nn)然”,“赧”似“郝ho”,注音不同对。(一)语文知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一)语文知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2.字形辨析题的答题技巧字形辨析题的答题技巧: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1)音辨法)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2007年全国卷中的“娇健”的“娇(jio)矫(jio)”;如2007年北京卷中“一言即出”的“即(j)既(j)”再如2007
9、年山东卷中的“对薄公堂”的“簿(b)薄(b)”再如2006年北京卷中的“针贬”的“贬(bin)砭(bin)”。(2)形辨法)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还可以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辨析。2007年全国卷“磬竹难书”的“磬罄馨磐”,根据语境可知,该词与“石”无关,所以应为“罄”。2007年重庆卷“汗流夹背”的“夹荚颊浃狭峡侠”,根据语境中“汗”可得出“浃”正确,“哀声叹气”,根据语境推断,这个词应与“叹息”相关,可以推出与“口”有关,“哀”应为“唉”如2007年四川卷中“锻练”的“练炼拣”,根据语境的“锻”的形旁“金”可得知“炼”与“火”
10、有关,应为“炼”。2.字形辨析题的答题技巧字形辨析题的答题技巧(3)义辨法)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如2007年重庆卷中“苍桑”,可由“沧海桑田”推知,“沧”应与“水”有关;如2007年江西卷中“暴燥”,根据词义可知,“躁”应与“脚”有关;再如2007年安徽卷中“膨涨”,这个词应为物体长大,与“水”无关,根据词义推知,应为“胀”。(4)结构辨析法)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
11、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标新立意”的“意”应为“异”。当然,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第一印象很关键,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一)语文知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一)语文知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3.词语运用题词语运用题: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1)近义实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近义实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对近义实词的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对不同的语素重新组词的方法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
12、同的词语,可以先分解该词,把各个语素分别重新组词,辨析它们的差异,或者用设置新语境(用所给的该组近义词分别造句)的方法来辨析它们的差异。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3.词语运用题词语运用题: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2)虚词辨析题)虚词辨析题: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在高考中做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要通读全句,整体感知,认准关键,准确把握,另外,应熟悉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法,如动态助词“着、了、过”,“必须必需”,“将正已”;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
13、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要熟悉成对搭配对应的常见的关联词,了解关联词的使用规律(关联词在句子中的位置问题:两个分句的主语是同一个,则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主语不相同,则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根据前后内容的联系来确定关联词使用是否符合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再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做题时,可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3.词语运用题词语运用题 分析:C项中“日前”为“今天之前”,表示已经过去的事情,再加上后面的“进行了”中的“了”
14、也表示事情已经完成,而“将”表示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句子中的“日前”和“了”前后矛盾,应该删掉。A项中“了”,用在“说明”之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合乎语境。B项中“每”为指示代词,表示全体中任何一个或一组,合乎句意。D项中“第”用在整数的数词之前,表示次序,使用正确。例1、(2007年全国卷第4题)下列各句中,必须删去加横线的字的一句是 A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平均购房面积的下降,一方面是政策作用的显现,一方面也说明了购房人更加趋于理性。B对于有1.28亿人口的日本来说,这个销售量,相当于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人购买了这种高热量的食品。C日前,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宿州市文物管理所将联合对宿州市区
15、的一段隋唐大运河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D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所评估的55个经济体中,中国内地的竞争力在前一年度的基础上提高了3位,升至第15位。3.词语运用题词语运用题 例2、(2007年重庆卷第3题)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特别注重环境保护;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 ,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 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
16、会。”A坦陈 场所 必须 必然 B坦陈 场合 必需 必定C坦承 场合 必需 必然 D坦承 场所 必须 必定分析分析:比较第一组“坦陈坦承”,“坦陈陈述,述说”,“坦承承认”,对应语境“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应为“承认”之意,选用“坦承”,排除A、B两项;第二组“场合场所”不易辨析,跳开;比较第三组“必需必须”,“必需需要”是动词,“必须”是副词,对应语境,此处应为“放弃”的状语,应是副词,应选用“必须”;还可比较第四组“必然必定”,“必然当然”,表示所说情况已经存在,“必定肯定”,表示所说为推断,对应语境,应选用“必定”。答案应为答案应为D项项。3.词语运用题词语运用题 例3、(200
17、7年浙江卷第2题)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 ,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 ,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 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A质对 协议 不日 B质对 协约 翌日C质询 协约 翌日 D质询 协议 不日分析分析:比较第一组“质对质询”,“质对应对,对证”,“质询询问”,对应语境“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应选用“询问”,排除A、B项;比较第二组“协约协议”,“协约协商订立的
18、条约”,“协议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对应语境,应选“协议”;第三组“不日翌日”,“不日要不了几天,几天之内”,“翌日次日,第二天”,对应语境,应选“不日”。答案为答案为D项。项。(一)语文知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一)语文知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4.成语辨析题的答题技巧成语辨析题的答题技巧 第一,注意不能望文生义。2007年北京卷第3题D项:“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这项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含英咀华”的意思是“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并非是指“含苞待放”之义。2007年浙江卷第3题C项“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
19、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项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推波助澜”并非“推动帮助”的字面意义,而是“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2007年江西卷第4题A项“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休养生息”是指在国家大变动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不是“在家休息”之义。2007年山东卷第3题C项“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慷慨解囊”并非“纷纷掏出钱来或舍得花钱”之义,而是“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
20、帮助别人”。4.成语辨析题的答题技巧成语辨析题的答题技巧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2007年全国卷第2题B项“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属于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对应。2007年全国卷第3题C项“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凤毛麟角”意思是“珍贵而稀少的事物”,属于褒义词,不能用来形容“不自觉者”,感情色彩不对应。2006年重庆卷第3题C项“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
21、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睚眦必报”指“瞪眼睛这样的小怨恨也要报复,多指人心胸狭窄,气量小”,属于贬义词,感情色彩不符合语境。4.成语辨析题的答题技巧成语辨析题的答题技巧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2007年全国卷第2题A项“在这次举办的当代书法艺术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等量齐观”意为“把有差别的事物不加区别地同等看待”,不能陈述“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对象不当,不合乎语境。2005年广东卷第3题B项“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抛砖引玉”意思是“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
22、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属于谦词,这里用错对象。2006年辽宁卷第4题D项“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珠圆玉润”意思是“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诗文流畅明快”,与“穿戴”无关,对象错误。2006年山东卷第3题D项“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不期而遇”是指“没有约定而意外相遇”,多用于人,对象错误。4.成语辨析题的答题技巧成语辨析题的答题技巧例1(2006年湖北卷第3题)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
23、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出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少得可怜。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不暇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见”。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坐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分析分析:A项“绘声绘色”意思是“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用在这里实属望文生义,不合乎语境。B项“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C项“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D项“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选选A项
24、项。4.成语辨析题的答题技巧成语辨析题的答题技巧例2、(2006年全国卷第2题)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C“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彪炳千古。D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分析分析:A项“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仿的法则
25、或典范,不是“不值得作为教训”的意思,属于望文生义的错误。B项“卓尔不群”意思是超出寻常,与众不同。C项“彪炳千古”意思是“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D项“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答案为答案为A项项。4.成语辨析题的答题技巧成语辨析题的答题技巧例3、(2006年全国卷第2题)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备考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