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学》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农业微生物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微生物学》课件.ppt(3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 本课程讲授内容介绍及学时安排o绪论(2学时)o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5学时)o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真菌(3学时)o第三章 病毒(3学时)o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3学时)o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5学时)o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和环境条件(3学时)o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5学时)o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4学时)o第九章 微生物在农业和环保上的应用(3学时)参考书、作业、考试o教材n王贺祥主编 农业微生物学 n周德庆主编 微生物学教程n沈萍、陈向东编微生物学o作业n书面作业、课堂讨论、小组演讲(PPT)o考试n闭卷n成绩:平时10%,期中20%,期末70%绪 论 o1.微生物
2、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o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一般个体0.1mm).包括:n原核生物类:原核生物类: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n真核生物类真核生物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n非细胞类非细胞类: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放线菌放线菌蓝细菌蓝细菌Water:rich in CyanobacteriaCyanobacteria酵母菌酵母菌霉菌霉菌丝状真菌丝状真菌蕈蕈 菌菌显微藻类显微藻类原生动物原生动物Viruses 绪绪 论论o特点特点:个体微小、结构
3、简单、进化地位低n个体微小小 m 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nm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n构造简简单:单细胞、简单多细胞、非细胞n进化地位低低:原核生物类、真核生物类、非细胞类绪绪 论论oM M的五大共性的五大共性 n体积小、比面大(最基础特征)体积小、比面大(最基础特征)n吸收多、转化快吸收多、转化快 n生长旺、繁殖快生长旺、繁殖快 n适应强、易变异适应强、易变异 n分布广、种类多分布广、种类多1 体积小、面积大德国科学家H.N.Schulz等1999年在纳米比亚海岸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的一种硫磺细菌(sulfur bacterium),其大小可达0.75 mm,Thiomar
4、garita namibiensis,-“纳米比亚硫磺珍珠”个体小个体小:测量单位:微米或钠米 火星陨石中发现的细菌化石(直径火星陨石中发现的细菌化石(直径10nm10nm)小个体、大表面积的小个体、大表面积的意义意义共性的基础:微生物体积小、面积大是微生 物五大共性基础和关键之所在。扩大交换面:比面值大则扩大了微生物群体 对外界营养物质的吸收面、产 物和废物的释放面、信息和能 量的交换面 单细胞培养:启发了动植物研究中的单细胞 培养(发酵)。2 2.吸收多、转化快吸收多、转化快实例 E.coli(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耗乳糖 2000倍/每小时.自重(约为
5、人类的3,000,000倍)Candiada utilis 产朊假丝酵母 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为大豆的100倍、公牛的100,000倍意义o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了物质基础 o为物质转化、累积代谢产物提供条件 o更好地利用这一点,发挥微生物“活的催化化工厂”之功能3.生长旺、繁殖快o实例 nVibrio Natriegens(需钠弧菌需钠弧菌)9.8分钟/代nE.coli 12.520.0分钟/代o意义n积极作用:体现于发酵工业,周转快,效率高;运用于科学研究,是生化、遗传的良好材料;适用于农业方面,成为缓解粮食危机的好帮手。消极作用:使病原菌蔓延快,危害大。4.适应强、易变异o适应性适应性 n个体
6、微小,提供了微生物极其灵活的适应性 为适应多变的进化环境,微生物产生了许多灵活代谢调控机制。n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为人类探索宇宙微生 物拓展了新思路。南极Vostok湖冰芯样品中的微生物从永冻冰层分离微生物嗜盐菌有重要实用价值o淹盐环境中都能找到嗜盐性微生物,这些嗜盐菌有其重要实用价值。o如:盐生盐杆菌所含的视觉物质一一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是开发生物芯片的重要材料之一。另一方面,这种嗜盐古细菌对研究地球生命起源有重要价值。.探索高低温微生物生命的奥秘 高适应性微生物的研究o自然界有哪些高适应性的微生物?o有些微生物为什么在不寻常的温度条件 下能够生存?o为什么这类
7、微生物在极端高温或低温下 保持它们的强大生命活力和适应力?o它们的特殊性质究竟受什么因子所制约?o它们在生命演化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o它们在生产实践上有何经济意义等等。高适性微生物的概念o探索奇异生命的奥秘,首先对应了解高适应性微生物的特殊环境高低温、强酸、强碱、高浓度溶质以及干旱、高压等条件,只能在这种条件下生存、繁殖的微生物叫做高适应性微生物 o其中嗜高温微生物或嗜低温微生物是探讨的主题。自然界确实有这么一些微生物能在高温(100以上)或在低温(2以下)的特殊环境下生存,并保持它的生命活力,人们把这类微生物称为适高温或适低温微生物Scientists isolated the thermo
8、stable DNA polymerase Taq,an enzyme that drives PCR,from Thermus aquaticus Yellowstone type-1,a resident of geysers like this one at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变异惊人 o生物界的变异率相同(10-5-10 10)o微生物界的优势在于个体数惊人,因此其产生突变数量同样惊人与能见可计 o例:产量变异惊人nPenicillium chrysogenum 产黄青霉产黄青霉n20U./1943 5100,000U./目前约目前约5,000 5,0
9、00 倍倍 o抗药变异可怕nStaphlococcus aurreusStaphlococcus aurreus n0.020.02 g g/ml/1943 耐药量提高10,000倍5.分布广、种类多o分布广分布广 n为生物圈的开拓者和永久居民为生物圈的开拓者和永久居民o实例实例1 1:肠道正常菌群肠道正常菌群n种类种类 100400100400种种 n总量总量10101313个个 n占排泄物干重的占排泄物干重的1/3 1/3 n厌氧菌数量是好氧菌的几百至上千倍厌氧菌数量是好氧菌的几百至上千倍 分布广分布广o实例实例2 2:万米海底 n耐高温 100 n耐高压 1140 atm o实例实例3
10、3:几万米高空n8.5万米处发现微生物 o实例实例4 4:地层下的岩石n球菌,杆菌和真菌 2.M与人类的关系o有益方面o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o地球的清洁工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o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农药o有害方面o人类疾病大流行n鼠疫(黑死病)、天花、麻风、梅毒、肺结核、爱滋病、SARS等o植物病害n马铃薯晚疫病小麦秆锈病小麦秆锈病 水稻稻粒黑粉病水稻稻粒黑粉病橡胶树白粉病稻瘟病16.叶瘟(1.急性型;.2急性型转慢性型;34.慢性型;5.褐点型;6白点型;)7.健穗;8.穗颈盖初期症状;910.穗颈盖后期症状;11.支梗瘟;1213.节瘟;14.谷粒曾;1
11、5.护颖瘟;16.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3.微生物学的发展简介微生物学的发展简介o微生物学(Microbiology)n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n包括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微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生态等 o农业微生物学n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和与之相关的理论探索。3.3.微生物学的发展简介微生物学的发展简介o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n史前期史前期1676年之前(约年之前(约8000年)年)朦胧阶段 n初创期初创期16761861(约(约200年)年)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n奠基期奠基期18611897(约(约40年
12、)年)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科赫)n发展期发展期18971953(约(约50年)年)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n成熟期成熟期1953至今至今 分子生物学水平阶段 史前期史前期16761676年之前(约年之前(约80008000年)年)o朦胧阶段n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n缺乏合适的工具来观察微生物o1546年 Fracastoro(1478-1553)认为肉眼不可见的生物引起人类的疾病。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
13、和 不清洁食物;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初创期初创期1676186116761861(约(约200200年)年)o形态描述阶段n列文虎克(1632-1723)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小动物”。n缺乏适当的方法来研究微生物列文.虎克奠基期奠基期18611897 18611897(约(约4040年)年)o生理水平研究阶段n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1822-1895)o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o免疫学-预防接种o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o巴斯德消毒法 巴斯德奠基期奠基期18611897 18611897(约(约4040年)年)o生理水平研究阶段n细菌学奠基人柯赫(1843
14、-1910)o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o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获诺贝尔奖o柯赫法则o建立了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科赫发展期发展期1897195318971953(约(约5050年)年)o生化水平研究阶段n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研究n发现微生物代谢的统一性o普通生物学开始形成成熟期成熟期19531953至今至今o分子生物学水平阶段nJ.Waston&F.Crick 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n1961 年加古勃(F.Jacab)和莫诺德(J.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n1977年,C.Weose 等在分析原核生物16S rRNA 和真核生物18S rRNA序列的基础
15、上,提出了可将自然界的生命分为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三域(domain)4.微生物学分科微生物学分科微生物学分科5.5.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o1753年 二界系统 动物界动物界、植物界、植物界 o1860年 三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物界 o1956年 四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界生物界、菌界o1969年 五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生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 o1949 1977 六界系统+病毒界病毒界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o
16、1978年 三域学说(16S、18SrRNA)n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生菌域 n由共同的远祖进化而来 第一章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o原核生物原核生物n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nuclear region)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n包括: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第一节 细菌1.细菌的基本形态和大小 n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n大小:测量单位是微米(m)o球菌:只测直径,一般在0.21.5微米 o杆菌大小:用宽长 或 长宽表示一般为(0.5-1)(15)o螺旋菌:(0.3-1)(1-8)球菌球菌o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c
17、occus,由于是圆形,在干燥时较不易变形n单球菌 n双球菌 n链球菌 n四链球菌 n八叠球菌 n葡萄球菌 双球菌链球菌四链球菌葡萄球菌杆杆 菌菌o是细菌中最大的一种,形态呈杆状n短杆菌:菌体较粗短,似球形,两边钝圆 n长杆菌:菌体细长,长:宽2 n链杆菌:杆状的细胞呈链存在 n棒杆菌:在杆菌细胞的一端或两端膨大 n分枝杆菌:细胞细长,有时呈分枝状。n按杆菌排列则有:链形、栅形、八字形、带衣鞘的丝状等 短杆菌 链杆菌 大肠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双歧杆菌螺旋菌螺旋菌o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状 o螺旋菌:菌体弯曲多,26环,两端鞭毛,菌体有坚硬的细胞壁。产甲烷螺旋菌 o螺旋体:螺旋6环以上,菌体
18、无鞭毛,体柔软,有收缩运动的轴丝,无细胞壁或薄。是介于细菌与原生动物之间的单细胞生物。梅毒密螺旋体 霍乱弧菌螺旋菌螺旋体螺旋体-22.2.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 o一般结构一般结构:所有细菌共有的,生命必需。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核区)和细胞质o特殊结构:特殊结构:部分细菌具有的或一般细菌在特殊环境下才有的。如鞭毛、芽孢、荚膜、菌毛、伴孢晶体等2.2.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o2.1细胞壁(cell wall)n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面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型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n细胞壁的主要功能o固定细胞外形;协助鞭毛运动;保护细胞免受
19、外力的损伤;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如内毒素)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2.2.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o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n该染色法由丹麦医生C.Gram于1884年创立,故名.其简要操作分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四步.革兰氏染色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n 2.2.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o2.1.2 G+细菌的细胞壁厚度大(20-80nm),化学成分简单n肽聚糖(Peptidoglycan)90%o肽和聚糖组成n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n聚糖由一个N-乙酰葡糖胺与一个N-乙酰胞壁酸分子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2.2.细菌的
20、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o2.1.2 G+细菌的细胞壁n磷壁酸(teichoicacid,即垣酸)10%o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o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和核糖醇磷酸 o分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即脂磷壁酸)n与肽聚糖分子间发生共价结合的称壁磷壁酸n由甘油磷酸链分子与细胞膜上的磷脂进行共价结合后形成 的称膜磷壁酸o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 2.2.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o2.1.3 G-细菌的细胞壁 厚度较G+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nG-细菌的肽聚糖层很薄(仅2-3nm)n与G+细菌的肽聚糖的差别o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为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o没有特殊的肽桥,其
21、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联系仅由甲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丙氨酸的羧基与乙肽尾第3氨基酸m-二氨基庚二酸的氨基直接连接而成。2.2.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o2.1.3 G-细菌的细胞壁n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o革兰氏阴性细菌特有的成分o是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 o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三部分所组成 o主要功能 o革兰氏染色反应机制 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比较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比较比比 较较 项项 目目G+细细 菌菌G-细细 菌菌1.革革兰兰氏染色反氏染色反应应能阻留
22、能阻留结结晶紫而染成紫色晶紫而染成紫色可可经经脱色而复染成脱色而复染成红红色色2.肽聚糖层肽聚糖层厚厚,层层次多次多薄薄,一般一般单层单层3.磷壁酸磷壁酸多数含有多数含有无无4.外膜外膜无无有有5.脂多糖脂多糖(LPS)无无有有6.类类脂和脂蛋白脂和脂蛋白低低(仅仅抗酸性抗酸性细细菌含菌含类类脂脂)高高7.鞭毛鞭毛结结构构基体上着生两个基体上着生两个环环基体上着生四个基体上着生四个环环8.产产毒素毒素以外毒素以外毒素为为主主以内毒素以内毒素为为主主9.对对机械力的抗性机械力的抗性强强弱弱10.细细胞壁抗溶菌霉胞壁抗溶菌霉弱弱强强11.对对青霉素和黄胺青霉素和黄胺敏感敏感不敏感不敏感12.链链霉
23、素、霉素、氯氯霉素、四霉素、四环环素素不敏感不敏感敏感敏感13.碱性染料的抑菌作用碱性染料的抑菌作用强强弱弱14.对对阴离子去阴离子去污剂污剂敏感敏感不敏感不敏感15.对对叠氮化叠氮化钠钠敏感敏感不敏感不敏感16.对对干燥干燥抗性抗性强强抗性弱抗性弱17.产产芽芽孢孢有的有的产产不不产产2.2.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o2.1.5 细胞壁缺损的细菌n原生质体(protoplast)n球状体或原生质球(sphaeroplast)nL型细菌(L-form bacteria)2.2.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o2.2 细胞膜(cellmembrane)n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式 n细胞膜的功能 2.
24、2.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o2.3 间体(mesosome)o2.4 细胞质及其内含物n细胞质(cytoplasm)n核糖体n颗粒状内含物n异染颗粒n聚-羟丁酸(poly-hydroxybutyrate,PHB)2.2.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o2.5 核区与质粒n核区又称核质体(nuclear body)、原核(prokaryon)、拟核(nucleoid)或核基因组(genome)n质粒(Plasmid)是游离于细菌染色体之外,或附加在细菌染色体之上,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2.2.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o2.6糖被(glycocalyx)n是某些细菌
25、细胞壁外附着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根据厚度不同可分成:微荚膜、荚膜、粘液层 n成分:多糖、多肽、蛋白质n功能:n应用:2.2.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o2.7 鞭毛(flagellum)n运动性微生物细胞表面,着生有一根或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毛发状的丝状体结构,即为鞭毛。是细胞的运动器官,起源于细胞质最外层的鞭毛基粒。n成分:蛋白质及少量的多糖,脂类 n在各类细菌中,弧菌、螺菌和假单孢菌普遍都长鞭毛,杆菌中,有的长,有的不长;球菌中只有个别属长.也是菌种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指标.2.2.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o菌毛(Pilus或fimbria)n是长在细菌体表的一种纤细(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微生物学 农业 微生物学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