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三级基础知识.pptx





《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三级基础知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三级基础知识.pptx(20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三级基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三级基础知识2023/2/252023/2/252 2内容框架1.1.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2.2.劳动法劳动法 3.3.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4.4.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5.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1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3 33学习学习指导指导5.5.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开发与管理2.2.劳动法劳动法4.4.管理心理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与组织行为3.3.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1.1.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难易程度:难易程度:4 41 12 25 53 3学习效率:学习效率
2、:3 35 52 21 14 4第2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4 44第一场考试第一场考试“卷册一:卷册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理论知识”(100分满分满分,分,60分及分及格)格)(均为单选(均为单选题和多选题)题和多选题)(考试时间(考试时间8:30-10:00)职业道德部分(共职业道德部分(共25道题)道题)(考卷上没有标出分数)(考卷上没有标出分数)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三级共(三级共20道题)道题)(二级共(二级共10道题)道题)(每道题均为(每道题均为1分)分)专业技能知识要求部分专业技能知识要求部分(三级共(三级共80道题)道题)(二级共(二级共90道
3、题)道题)(每道题均为(每道题均为1分)分)第3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5 55第4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6 66第5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7 77第6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8 88二级合计2007.52007.12008.52008.12009.5小计第一章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1.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111.1.1(X)劳动资源的短缺)劳动资源的短缺1.1.2(X)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1.1.3(Y)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1.1.4(
4、X)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1.2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621141.2.1(X)劳动力和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和劳动力供给111.2.2(X)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1.2.3(X)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1.2.4(Y)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均衡111.2.5(X)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1.3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1111.3.1(X)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1.3.2(X)工资形式)工资形式11.4就业与失业就
5、业与失业13112151.4.1(X)就业总量的决定)就业总量的决定111.4.2(Y)失业及其类型)失业及其类型11.4.3(Y)需求不足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11.4.4(Y)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1.4.5(X)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1第7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9 9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1.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2.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3.3.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
6、构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构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构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构4.4.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第8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101010第一章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法(共(共4 4次考题:次考题:2008.5/2008.112008.5/2008.11)第二节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共(共6 6次考题:次考题:2007.5/2008.52007.5/2008.5)第三节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完全竞争市场
7、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结构(共(共1 1次考题:次考题:2007.52007.5)第四节第四节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共(共1313次考题:次考题:2007.5/2007.11/2008.5/2008.112007.5/2007.11/2008.5/2008.11)第9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1111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问
8、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市场为研究对象。市场为研究对象。市场为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线两个层次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线两个层次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线两个层次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线两个层次 四个主线:供给、需求、价格和政府四个主线:供给、需求、价格和政府四个主线:供给、需求、价格和政府四个主线:供给、需求、价格和政府 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第10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121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
9、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劳动资源的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相对性、绝对性、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相对性、绝对性、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相对性、绝对性、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相对性、绝对性、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效用效用最大化最大化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企业企业企业企业利润利润利润利润最大化最大化最大化最大化个人个人个人个人效用效用效用效用最大化最大化最大化最大化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第11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131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0、实证实证研究法研究法 是什么是什么客观事实客观事实规范规范研究法研究法 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价值判断价值判断第12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141414劳动力的概念劳动力的概念劳动力的概念劳动力的概念在一定年龄内在一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有就业要求能够从事职业劳动能够从事职业劳动全部人口全部人口(就业者)(就业者)(失业者)(失业者)社社会会劳劳动动力力第13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1515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1.1.劳动力2.2.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劳动参与率
11、的生命周期)3.3.劳动力供给弹性第14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1616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劳劳劳劳动动动动力力力力供供供供给给给给,是是是是指指指指在在在在一一一一定定定定的的的的市市市市场场场场工工工工资资资资率率率率条条条条件件件件下下下下,劳劳劳劳动动动动力力力力供供供供给给给给是是是是指指指指在在在在一一一一定定定定的的的的市市市市场场场场工工工工资资资资率率率率下下下下,劳劳劳劳动动动动力力力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
12、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图劳动力供给图 工资率工资率W(元时元时)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量量S(人人时时)符符号号 1.51.5 2.0 2.0 2.5 2.5 3.0 3.0 3.5 3.5 4.0 4.0150200280400500700abcdef劳动力供给表劳动力供给表第15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1717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正向关系向关系悲观性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劳动力假说
13、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反反向关系向关系男性成年人(一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男性成年人(一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在敏感的反应第16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1818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劳动力需求弹性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劳动力需求弹性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劳动力需求弹性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劳动力需求弹性公式:劳动力需求弹性公式:劳动力需求弹性公式:劳动力需求弹性公式:1
14、1)需求无弹性,即)需求无弹性,即EdEd0 0。(2 2)需求有)需求有无限弹性,即无限弹性,即EdEd趋向于趋向于无穷大。无穷大。(3 3)单位需求弹性,即)单位需求弹性,即EdEd1 1。(4 4)需求富有弹性,即)需求富有弹性,即EdEd1 1。(5 5)需求缺乏弹性,即)需求缺乏弹性,即EdEd1 1。第17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1919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
15、应地发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生变化。生变化。生变化。生变化。当把可变的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当把可变的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
16、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l l边际产量递增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l l边际产量递减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l l总产量绝对减少总产量绝对减少边际产量是指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边际产量是指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而增加的产量第18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2020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总产量为总产量为QQ,平均产量为,平均产量为APAP,边际产量为边际产量为MPMP;AP=Q/LAP=Q/LMP=MP=Q/Q/L LTPTP、APAP、MPMP都是先增后减,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第一阶段,APAP递增,第二阶递增,第二阶段,段,MPMP递减,第三阶段,
17、递减,第三阶段,MPMP为负值为负值由此可见,企业在资本等生产由此可见,企业在资本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时,劳动投入的要素固定不变时,劳动投入的增加量应在区域增加量应在区域,即,即a-ba-b之之间。企业若以人均产量为最大间。企业若以人均产量为最大目标,劳动投入量目标,劳动投入量a a点最佳;点最佳;若以总产量最为目标,若以总产量最为目标,b b点最点最佳。佳。QAPMPOLMPAPTPab第19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2121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PR=VMP=MPP=MC=W其中:MPR为边际产品收益 VMP为边际
18、产品价值 P为产品价格 MC为边际成本第20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2222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利润最大化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MRP=MPMRP=MP P=MC=WP=MC=W第21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2323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n n 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P P1 1时,劳动力供需平衡时,劳动力供需平衡时,劳动力供需平衡时,劳动力供需平衡n n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P P2 2时,劳动力需求小于供给,会
19、存在数量为时,劳动力需求小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时,劳动力需求小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时,劳动力需求小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Q2 2 QQ4 4的失业人口。的失业人口。的失业人口。的失业人口。n n 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P P3 3时,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时,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时,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时,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Q5 5 QQ3 3的短缺劳动力。的短缺劳动力。的短缺劳动力。的短缺劳动力。n n 供求供求均衡点均衡点供给供给曲线曲线需求需求曲线曲线平平均均工工资资数量数量0Q1P1Q2P2EQ3P3ABQ4Q5第22
20、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2424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的含义静态与动态均衡静态与动态均衡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马歇尔局部均衡:马歇尔局部均衡:马歇尔局部均衡:马歇尔一般均衡:瓦尔拉一般均衡:瓦尔拉一般均衡:瓦尔拉一般均衡:瓦尔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第23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2525n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P1时,劳动力供需平衡时,劳动力供需平衡n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P2时,劳动力需求小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时,劳动力需求小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2 Q4的失业人口。
21、的失业人口。n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P3时,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时,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5 Q3的短缺劳动力。的短缺劳动力。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供求供求均衡点均衡点供给供给曲线曲线需求需求曲线曲线平平均均工工资资数量数量0Q1P1Q2P2EQ3P3ABQ4Q5第24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2626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1.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人口规模
22、2.2.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3.3.人口城乡结构人口城乡结构人口城乡结构人口城乡结构资本存量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资本存量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资本存量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资本存量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威廉威廉威廉威廉 刘易斯在刘易斯在刘易斯在刘易斯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中指出,由于工业部门的劳动产出大于工资总量,因中指出,由于工业部门的劳动产出大于工资总量,因中指出,由于工业部门的劳动产出大于工资总量,因中指出,由于工业部门的劳动产出大于工资总量,因而形成剩余产出。如果工业资本家将利润再投资,则
23、该部门资本存量及其对劳动的需求将由此而提而形成剩余产出。如果工业资本家将利润再投资,则该部门资本存量及其对劳动的需求将由此而提而形成剩余产出。如果工业资本家将利润再投资,则该部门资本存量及其对劳动的需求将由此而提而形成剩余产出。如果工业资本家将利润再投资,则该部门资本存量及其对劳动的需求将由此而提高。只要农业部门尚有过剩劳动力存在,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一直到农业过剩劳动力全部被高。只要农业部门尚有过剩劳动力存在,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一直到农业过剩劳动力全部被高。只要农业部门尚有过剩劳动力存在,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一直到农业过剩劳动力全部被高。只要农业部门尚有过剩劳动力存在,这个过程
24、将一直持续下去,一直到农业过剩劳动力全部被吸吮尽为止。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及工资水平将由水平直线变为具有正斜率的曲线,工业劳动者工吸吮尽为止。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及工资水平将由水平直线变为具有正斜率的曲线,工业劳动者工吸吮尽为止。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及工资水平将由水平直线变为具有正斜率的曲线,工业劳动者工吸吮尽为止。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及工资水平将由水平直线变为具有正斜率的曲线,工业劳动者工资和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将随投资增加而逐步增加,工农业趋于均衡发展,国民经济结构逐步转变。资和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将随投资增加而逐步增加,工农业趋于均衡发展,国民经济结构逐步转变。资和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将随投资增加而逐步增加
25、,工农业趋于均衡发展,国民经济结构逐步转变。资和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将随投资增加而逐步增加,工农业趋于均衡发展,国民经济结构逐步转变。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第25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2727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A适龄就业人口B未成年就业人口C老年就业人口D求业人口E就学人口F家务人口G服役人口H其他人口病残人口0岁16岁55-60岁劳动适龄人口少年人口老年人口第26页/共208页2023/2/252023/2/252828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管理 培训 三级 基础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