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资料线性代数.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院校资料线性代数.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校资料线性代数.pptx(1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并且该方程组解的情况完全由它的増广矩阵决定。把方程组的消元过程与方程组对应的增广矩阵的变换过程放在一起做对比 増广矩阵第1页/共102页(1)把方程组中第二个方程加上第一个方程的-2倍,把第三个方程加上第一个方程的-1倍,得第2页/共102页(2)交换上面方程组中第二与第三个方程的位置,得 第3页/共102页(3)把上面方程组中的第三个方程加上第二个方程的5倍,得第4页/共102页(4)再把上面方程组中的第三个方程两边同乘以-1/19,得第5页/共102页最后得到的方程组具有这样的特点:自上而下看,未知量的个数依次减少,成为阶梯形(上面用虚线标出阶梯形)方程组。方程组施行了如下三种基本变换:(
2、I)互换两个方程的位置;(II)用一个非零常数乘某一个方程;(III)把一个方程的常数倍加到另一个方程上去。这三种变换都是可逆的,所以变换前后的方程组是同解的,因而也称方程组的这三种基本变换为方程组的同解变换。经过上述消元过程,我们把线性方程组变成一个与它同解的阶梯形线性方程组,而对阶梯形方程组第6页/共102页求解非常容易,因为只需从最后一个方程开始逐步往上代入即可求得方程组的解:显然,此题的求解过程分两步进行:(1)按顺序消元,使方程组变为与之同解并且易于求解的阶梯形方程组;(2)回代求出方程组的解。我们称这种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为高斯消元法。第7页/共102页在上面的运算过程中,实际上只
3、对方程组的系数和常数进行运算,未知量整个过程中,并未参与任何运算,因此每一步都把它们逐一写出是多余的,在计算过程中完全可以把它们隐去,只是这时要注意不要打乱系数的排列顺序。也就是说对方程组的变换完全可以转化为对其增广矩阵的行作相应的变换。把方程组的三种同解变换移植到矩阵上就得到矩阵的三种初等行变换。第8页/共102页(2)以非零数乘矩阵某一行的所有元素(第行乘以数,记作);定义2.1 矩阵的初等行变换(1)交换矩阵某两行的对应元素(交换第两行对应元素,记作);倍加到另一行对应的元素行的倍加到第行上去,记作)。(3)把矩阵的某一行元素的上去(第第9页/共102页将上述定义中的“行”改为“列”即为
4、矩阵的初等列变换的定义,其表示方法与行初等变换相仿,只要把换成即可。矩阵的初等行变换和初等列变换统称矩阵的初等变换。1.矩阵的三种初等变换都可逆,且它们的逆变换均为与其同类型的初等变换。即的逆变换为的逆变换为的逆变换为的逆变换为的逆变换为的逆变换为第10页/共102页2.用初等变换将矩阵化为,记为(有时为了看清变化的形式,往往会在箭头记号上方加以,通常情况下。说明),但不能记为把矩阵经过若干次初等行变换化为,记为 把矩阵经过若干次初等列变换化为,记为 此时称A与B行等价。此时称A与B列等价。第11页/共102页例2.1的消元过程用矩阵初等行变换形式可简洁地表示为:第12页/共102页2.1.2
5、 矩阵的等价标准形定义2.2 如果矩阵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变成矩阵则称矩阵与矩阵等价,记作,等价关系满足下列性质:2 对称性:若,则 3 传递性:若,则1 反身性:第13页/共102页对矩阵施行如下一些初等变换矩阵A,B,C 等价第14页/共102页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矩阵称为行阶梯形矩阵。(1)零行(元素全为零的行)都在非零行的下边;(2)非零行的非零首元的下边全是零。矩阵的下方元素全是零,竖线后面第一个元素为非零元;每个台阶只有一行,台阶数即非零行的行数。有如下特点:在该矩阵内可画出一条阶梯线,使横线第15页/共102页对矩阵继续进行初等行变换 第16页/共102页除仍具有行阶梯形矩阵的特点外
6、,它比矩阵更简单,我们称非零行的非零首元是1,并且它所在的列的其它元素都是零的行阶梯形矩阵为行最简形矩阵。对矩阵继续做初等列变换,则矩阵可进一步被简化为第17页/共102页定义2.3若一矩阵可经若干次初等变换化为形如的矩阵,即则称 为该矩阵的等价标准形。第18页/共102页定理2.1 对于任意一个矩阵总可以经过若干次初等变换(行变换和列变换)把它化为等价标准形该标准形由三个数完全确定,其中就是行阶梯形矩阵中的非零行数。第19页/共102页例2.2 用初等变换化矩阵 为行最简形矩阵和标准形矩阵。解 (1)先从矩阵最左边的非零列开始,通过交换它的第1,3两行使矩阵(1,1)位置为非零元,然后利用矩
7、阵的初等行变换将它下方元素变成零,即 第20页/共102页(2)以上述矩阵 的(2,2)位置为准利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将它下方元素变成零,即 第21页/共102页(3)再以上述矩阵 的非零行的非零首元为准利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将其上方元素变成零,即 第22页/共102页则上述最后一个矩阵就是所求行最简形矩阵,即 对上述行最简形矩阵继续做初等列变换有:第23页/共102页于是所求矩阵 的标准形矩阵为:第24页/共102页例2.3 设 问矩阵与矩阵是否等价?解 先求矩阵与矩阵的标准形 第25页/共102页,利用等价矩阵的传递性可知:第26页/共102页2.2初等矩阵2.2.1 初等矩阵的概念 定义2.
8、4 由单位矩阵等矩阵。对应于三类初等行(列)变换,初等矩阵有三种:经过一次初等变换得到的矩阵称为初第27页/共102页(1)交换矩阵第两行(或交换第两列)。第28页/共102页(2)以数乘矩阵第行。第29页/共102页(3)把矩阵的第行的倍加到第行(或第 列的 倍加到第列上去)第30页/共102页1.初等矩阵的行列式都不等于零,因此初等矩阵都可逆;2.初等矩阵的转置矩阵仍为初等矩阵;初等矩阵具有以下性质:第31页/共102页3.初等矩阵的逆矩阵仍是同类初等矩阵第32页/共102页2.2.2 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关系 矩阵的初等变换是一种运算,而初等矩阵是一些矩阵,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们是用不同
9、的语言来描述两个矩阵之间的同一种关系。初等矩阵主要用于某些理论推导与证明,初等变换则侧重于对给出具体元素的矩阵进行运算。先看下面的矩阵乘法运算。第33页/共102页第34页/共102页第35页/共102页第36页/共102页第37页/共102页第38页/共102页第39页/共102页阶初等矩阵。定理2.2 设的左边乘上一个相应的阶初等矩阵;对施行一次初等列变换,相当于在是一个矩阵,对施行一次初等行变换,相当于在的右边乘上一个相应的第40页/共102页表示将矩阵的第行乘以非零数;表示将矩阵的第两行交换;表示将矩阵第行的倍加到第行上去;表示将矩阵的第两列交换;表示将矩阵的第列乘以数;倍加到第表示将
10、矩阵第列的列上去。左乘一个矩阵相当于做一次行变换右乘一个矩阵相当于做一次列变换第41页/共102页例2.4 设有初等矩阵求及其逆矩阵。第42页/共102页解 作初等行变换,左乘表示对 表示对左乘作初等行变换第43页/共102页第44页/共102页定理 2.3 可逆矩阵经过初等变换后仍为可逆矩阵。初等矩阵是可逆的,上式说明,当可逆时,是两个可逆矩阵的乘积,也是可逆矩阵。证 设矩阵是通过对施行一次初等行变换而得到的,则存在一个相应的初等矩阵或或或或使得第45页/共102页定理2.4 阶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可以通过初等变换化为单位矩阵。证 由定理2.1以及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的关系,阶初等
11、矩阵可知一定存在,使得其中 为 阶矩阵 的行最简形矩阵。若矩阵 可逆,则由定理2.3可知,上述行最简形矩阵 可逆,从而矩阵 必为单位矩阵,即 第46页/共102页通过一系列初等行变换化为单位矩阵 反之,若矩阵 通过一系列初等行变换化为单位矩阵 即存在 阶初等矩阵,使得 因为初等矩阵是可逆的,所以它们的乘积 也可逆,于是即 阶矩阵 可逆。推论 阶矩阵 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有限个初等矩阵的乘积。可以表示为第47页/共102页2.2.3 求逆矩阵的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通常有两种方法:伴随矩阵法和初等变换法,求阶行列式,当个伴随矩阵要计算较大时计算量非常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伴随矩阵仅作为证明矩阵可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院校 资料 线性代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