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WPS学习教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WPS学习教程.ppt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作者和了解作者和“说说”这种文体的这种文体的“托物寓意托物寓意”特点。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懂得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愚妄,懂得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第1页/共29页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作品都收在都收在昌黎先昌黎先生集生集里。里。作者简介第2页/共29页 韩愈韩愈韩
2、愈韩愈写写写写 作作作作 背背背背 景景景景第3页/共29页第4页/共29页第5页/共29页朗读时刻读准字音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读得流畅语速适当语速适当节奏准确节奏准确第6页/共29页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zh)辱辱(r)于奴隶人之于奴隶人之手,骈手,骈(pin)死于槽死于槽(co)枥枥(l)之间,不以千里称之间,不以千里称(chng)也。也。马之千里者,一食马之千里者,一食(sh)或尽粟或尽粟(s)一石一石(dn古古音音sh)。食。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
3、是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不饱,力不足,才(ci)美不外见美不外见(xin),且欲,且欲(y)与与(y)常马等不可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策(c)之不以其道,食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之不能尽其材(ci),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天下无马马!”呜呼呜呼(w)(h)!其真无马邪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朗朗 诵诵 课课 文文第7页/共29页祗zh骈 pin策c槽枥 co l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石 dn认认准准字字音音sh
4、ss第8页/共29页解解读读课课文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伯乐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马。: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马。然后然后:副词,:副词,表示前一种情况是后一种情况出现的条件,表示前一种情况是后一种情况出现的条件,这以后这以后。千里马:千里马:一一日行千里的马。日行千里的马。而: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但是,可是。虽,虽,即使。即使。名名马:马:名贵的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或奴仆)名贵的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
5、夫(或奴仆)的手里。的手里。只只:只是,只能。只是,只能。辱辱:受屈辱,埋没。:受屈辱,埋没。骈死骈死:并列而死。:并列而死。骈:骈:两马并驾。两马并驾。槽槽:喂牲口的食器,枥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马棚。槽枥槽枥:都指喂马用的马槽,:都指喂马用的马槽,这里借指马厩(这里借指马厩(ji)。不以千里称(之)也:不把(它)称为千不以千里称(之)也:不把(它)称为千里马。里马。以以,拿、用。,拿、用。称:称:著称,称呼。著称,称呼。第9页/共29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6、里也?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马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马(当中当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助词,定能日行千里的。之,助词,定语后置,不译。语后置,不译。强调定语强调定语“千里千里”。一食(。一食(sh):吃一顿。或:有:吃一顿。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n)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吃尽。粟吃尽。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十斗为石。食:同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十斗为石。食:同“饲饲”,喂养。同下文喂养。同下文“而食而食”“食之食之”的的“食食”,都念,都念s。其:指千里马,。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够日行(或走)千里。千
7、里代词。能千里:能够日行(或走)千里。千里:用作动词,(日):用作动词,(日)行(或走)千里。而食:即行(或走)千里。而食:即“而食之而食之”,而:连词,表示动作的顺,而:连词,表示动作的顺承关系,不译。食,使动词。是:这,这样的,指示代词。虽,虽承关系,不译。食,使动词。是:这,这样的,指示代词。虽,虽然。之:的。能:才能。食(然。之:的。能:才能。食(sh):吃。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吃。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出来(或表现在外)。见,同不能表现出来(或表现在外)。见,同“现现”,显现、表露。且:,显现、表露。且:犹,尚且。欲:想要,要。常:普通,平常。等:等同、一样、相犹,尚且。
8、欲:想要,要。常:普通,平常。等:等同、一样、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可:可以。得:能,能够。安:怎么,哪里,当。不可得:不可能。可:可以。得:能,能够。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疑问代词。第10页/共29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策:本意指竹制的马鞭,这里名词作动词用,引申为用鞭子打、鞭策:本意指竹制的马鞭,这里名词作动词用,引申为用鞭子打、鞭打,这里意为驱使。策之、食之:它,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打,这里意为驱使。策之、食之:它,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道:方法。尽
9、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道:方法。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才”,此指日行千里的才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马叫,之:音节助此指日行千里的才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马叫,之:音节助词无实义,不译。而:却。通其意:不能懂(或通晓)它的意思。词无实义,不译。而:却。通其意:不能懂(或通晓)它的意思。执策:拿(或握)着马鞭。策,马鞭,名词。临:面对。执策:拿(或握)着马鞭。策,马鞭,名词。临:面对。之:它。之:它。临临之:面对千里马。执策而临之之:面对千里马。执策而临之:连词,
10、连接状语和谓语,不译。呜呼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不译。呜呼:感叹词,唉。其:同感叹词,唉。其:同“岂岂”,难道,表反诘语气即表反问语气。其:,难道,表反诘语气即表反问语气。其:可译为可译为“恐怕恐怕”,表推测(或揣测),语气。,表推测(或揣测),语气。第11页/共29页文章解析文章解析 文段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第12页/共29页分析文段一:分析文段一: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
11、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里称也。第13页/共29页文段二: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文章解析文章解析第14页/共29页分析文段二:分析文段二: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食不饱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无
12、能、无知、目光短浅。无能、无知、目光短浅。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第15页/共29页文章解析文章解析文段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16页/共29页分析文段三:分析文段三: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段表达出了
13、作者怎样的感情?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天下无马!”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第17页/共29页 第一层(第第一层(第1段)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有决定性作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有决定性作用;用;第二层(第第二层(第2段)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第三层(第第三层(第3段)段)嘲讽嘲讽“食马者食马者”的浅薄无知。的浅薄无知。总总结全文,既总结全文,又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14、结全文,既总结全文,又凸现了文章的主旨。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第18页/共29页1、本文用本文用“伯乐伯乐”“”“千里马千里马”“”“食马食马者者”分别比喻什么?分别比喻什么?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说“马马”吗?吗?问问题题探探究究:第19页/共29页托物寓意托物寓意千里马千里马人才人才伯乐伯乐赏识人才的人赏识人才的人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者怀才不遇的愤意。第20页/共29页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
15、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三段对“策马者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第21页/共29页 马说马说中说中说“世有伯乐,然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有千里马”,如果你是千里马,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赏识呢?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赏识呢?请谈谈你的看法。请谈谈你的看法。讨论讨论第22页/共29页 我们在学习
16、生活中,不能马马虎虎,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马马虎虎,心猿意马,走马观花,更不能指鹿为马,心猿意马,走马观花,更不能指鹿为马,溜须拍马,成为害群之马。路遥知马力,溜须拍马,成为害群之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以说话就要一言既出,日久见人心。所以说话就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了缺点错误,赶快悬崖勒驷马难追。有了缺点错误,赶快悬崖勒马,马上改正。从现在起,只要我们发马,马上改正。从现在起,只要我们发扬龙马精神,勤奋学习,马不停蹄,快扬龙马精神,勤奋学习,马不停蹄,快马加鞭,相信大家今后都能成为千里马,马加鞭,相信大家今后都能成为千里马,前途一马平川,事事马到成功!前途一马平川,事事马到成功!中
17、学生如何成为千里马中学生如何成为千里马第23页/共29页 积累有关马的成语:积累有关马的成语:马放南山、马瘦毛长、一马平川、马放南山、马瘦毛长、一马平川、走马观花、快马加鞭、走马观花、快马加鞭、马革裹尸、马革裹尸、龙马精神、指鹿为马、千军万马、龙马精神、指鹿为马、千军万马、万马奔腾、老马识途、天马行空。万马奔腾、老马识途、天马行空。万马奔腾、老马识途、天马行空。万马奔腾、老马识途、天马行空。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第24页/共29页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无马邪通通假假字字(通“饲”,喂)(通“现”,表现)(通“才”,才能)(通“耶”,表示疑问,吗)第25页/共29页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第26页/共29页课件设计:课件设计:课件制作:课件制作:树人学校鲁丰娟树人学校鲁丰娟树人学校鲁丰娟树人学校鲁丰娟2017201720172017年年年年3 3 3 3月月月月第27页/共29页第28页/共2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9页/共29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