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致病微生物 .pptx





《人体的致病微生物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的致病微生物 .ppt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人体的致病微生物人体的致病微生物 微生物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始终包围在人体内外。在人体的内外部生活着为数众多的微生物种类,数量高达1014,约为人体总细胞数的10倍。侵害人类的病原体有上千种。而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一般都具有传染性。在人类历史上,因传染病的大流行而造成的死亡人数要大大超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学习相关知识也是预防这些疾病的第一步。第1页/共30页病毒病毒病毒是病毒是1919世纪末才被发现的一类微小的具有部分生命特征的分子病原体。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至今人类和许多有益动物的疑世纪末才被发现的一类微小的具有部分生命特征的分子病原体。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至今人类和许多有益
2、动物的疑难杂症和威胁性最大的传染病几乎都是病毒病。人类的传染病有难杂症和威胁性最大的传染病几乎都是病毒病。人类的传染病有70%-80%70%-80%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的病毒病有疱疹、艾滋病、流行感冒、乙肝、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的病毒病有疱疹、艾滋病、流行感冒、乙肝、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等。另外,在人类的恶性肿瘤中约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等。另外,在人类的恶性肿瘤中约有15%15%是由病毒的感染而诱发的。是由病毒的感染而诱发的。第2页/共30页流感病毒与感冒流感病毒与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是正粘病毒科的代表种,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
3、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甲、乙、丙三型,是流感的病原体。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类型。第3页/共30页血凝素血凝素(HA)(HA)呈柱状,因能与动物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引起凝血而呈柱状,因能与动物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引起凝血而得名得名,水解后水解后可可分为轻链和重链两部分,后者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分为轻链和重链两部分,后者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受体相结合,前者则可以协助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相互融合。血凝素在病受体相结合,前者则
4、可以协助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相互融合。血凝素在病毒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毒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角色。血凝素具有。血凝素具有免疫原性免疫原性,抗血凝素,抗血凝素抗体可以中和流感病毒。抗体可以中和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神经氨酸酶(NA)(NA)是一个呈蘑菇状的四聚体糖蛋白,具有水解唾液酸的是一个呈蘑菇状的四聚体糖蛋白,具有水解唾液酸的活性,当成熟的流感病毒经出芽的方式脱离宿主细胞之后,病毒表面的活性,当成熟的流感病毒经出芽的方式脱离宿主细胞之后,病毒表面的 HAHA会会经由唾液酸受体与宿主细胞膜保持联系,需要由经由唾液酸受体与宿主细胞膜保持联系,需要由NANA将唾液酸水解,切断
5、病毒将唾液酸水解,切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的最后联系与宿主细胞的最后联系,使病毒能顺利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继而感染下使病毒能顺利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继而感染下 一个宿一个宿主细胞。因此主细胞。因此NANA也成为流感治疗药物的一个作用靶点。也成为流感治疗药物的一个作用靶点。第4页/共30页变异变异变异变异与流行与流行与流行与流行流感病毒变异最主要的是抗原性变异。流感病毒变异最主要的是抗原性变异。抗原性抗原性变变异与其他病毒不同,特点是表面抗原异与其他病毒不同,特点是表面抗原HAHA和和NANA易变异。易变异。变异变异包括包括抗原性转变和抗原性转变和抗原性漂移抗原性漂移。流感病毒表面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
6、影响到流感病毒表面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感规模。若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称为流感规模。若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称为抗原漂移抗原漂移,产生病毒的信株,可引起中小型流行。如果抗原变异产生病毒的信株,可引起中小型流行。如果抗原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称为幅度大,属于质变,称为抗原性转变抗原性转变,形成新的亚型,形成新的亚型,此时人群普遍缺乏对它的免疫力,往往引起较大的流此时人群普遍缺乏对它的免疫力,往往引起较大的流行,甚至世界性流行。行,甚至世界性流行。第5页/共30页易感性及恢复易感性及恢复易感性及恢复易感性及恢复人群普遍易感,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第3-4天就开始恢复;如有并发症,则恢复期延
7、长。流感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通常由并发细菌性感染所致。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并发症多见于身体防御功能较差者(如:婴幼儿、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等)。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第6页/共30页最新的研究进展最新的研究进展最新的研究进展最新的研究进展美国研究人员说找到一种可以使那些抗药性菌株停止繁殖的抗流感新药,为治疗流感带来希望。科学发表的报告说,科研人员已经在老鼠身上的实验上取得了有效的结果。目前正在其它动物身上实验以测试其疗效。这种新药通过阻断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重要酶(NA),从而阻止它侵袭其它的细胞。第7页/共30页急性
8、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称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称普通感冒。其中其中有有70%70%80%80%由病毒引起由病毒引起,另有另有 20%20%30%30%的上感由细的上感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感冒。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
9、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感冒。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感。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感。第8页/共30页冬季是一个高发季节。冬季流感可使心脏病以及中风的概率增加一倍。呼吸道疾病的头一周内,心脏病及中风概率更增加两倍。进行适量运动,注意合理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流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第9页/共30页疱疹病毒疱疹病毒HSV疱疹病毒,一组具有包膜的双股DNA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引起人和许多动物的感染,主要侵犯外胚层发育而成的组织,例如:皮肤、粘膜和神经组织。HSV经粘膜和破损皮肤等多种途径侵入机体。人感染非常普遍,感染率达8090%,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10、粘膜或皮肤局部集聚的疱疹,偶尔也可发生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累及内脏。第10页/共30页潜伏感染和复发潜伏感染和复发潜伏感染和复发潜伏感染和复发HSV原发感染产生免疫力后,将部分病毒清除,部分病毒进入神经节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内,以潜伏状态持续存在,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不引起临床症状。当机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激活增殖,引起复发性局部疱疹。其特点是每次复发病变往往发生于同一部位。最常见在唇鼻间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出现成群的小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宫颈炎等亦可反复发作。发热、受寒、日晒、情绪紧张,使用垂体或肾上腺皮质激素,遭受某些细发热、受寒、日晒、情绪紧张,使用垂体或肾上腺皮质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的致病微生物 人体 致病 微生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