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七根火柴(第1课时)导学提纲 鄂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七根火柴(第1课时)导学提纲 鄂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七根火柴七根火柴(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结构,理解火柴对于长征的战士们的重要意义。2、对人物细节描写的具体词句品味,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重点难点】重点:梳理文章结构,理解火柴对于长征的战士们的重要意义。难点:对人物细节描写的具体词句品味,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人,现代作家。1954年起开始创作短篇小说。其代表作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是
2、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在草地的几天里,脚是湿的,衣服是湿的,到了宿营地,地是湿的,柴草是湿的,身上几乎没有干过,能冻死人。饥寒、疲劳、疾病夺去了许多战友
3、宝贵的生命。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问题记录3红肿甚至溃烂;二怕下雨;三怕过河。在草地里露宿还担心睡着后,跌倒或滚到深水泥沼里去,这样就没命了。后来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志愿军40军118师师长邓岳,当时是个红小鬼,病得迷迷糊糊,是靠拽着干部团团长陈赓的马尾巴才走出草地的。晚上露宿时,掉队的同志三五人一伙背靠着背休息。第二天,收容队同志去叫他们时,一推一摸,他们的身体完全冰冷僵硬,他们就以这样的“睡姿”离开了这个世界。特别是快走出草地的最后两天,像这样静静地长眠在草地的
4、是成片成堆,多达几十人。红军过草地肖华上将后来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正是当年的真实写照。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这七个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红军右路军过草地用了5天(8月21日8月26日)。左路军大概也是6天左右。有关红军过草地的文章:七律长征、金色的鱼钩等。 二、基础感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吝惜( ) 蹒跚( ) 翕动( )积攒( ) 擎着( ) 簇( )呆滞( ) 惶惑( ) 蓦地( )一撮( ) 贮满( )三、深入学习1.根据课题找出本文的线索,并梳理小说的情节。课文围绕“火柴”安排情节,组织材料,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
5、部分(l5):通过写卢进勇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环境,表明了对火柴的渴望。(开端)4第二部分(6一22):无名战士托卢进勇将火柴带给大部队的感人情景。(发展、高潮)第三部分(2326):写无名战士奉献的火柴所起的作用,给部队带来的温暖。含蓄地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品质。(结局)2. 读完这篇小说,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_3.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1)在文中画出关于无名战士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赏析,并说说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展示建议:可一读一赏析,对读一赏析,组内齐读一赏析)(从无名战士的姿态、脸色、头发、眼睛、嘴唇等方面对无名战士作了细致的描绘。说明无名战士经过风雨冰雹的摧残、饥饿的袭击,再也没有力气前进了,已经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 不怕艰难 英勇顽强 无私忘我(为整个集体着想,让火柴发 挥更大的作用) 忠于党和革命的崇高精神(2)既然作者已经将无名战士描写得如此详细了,为什么还要细致的描写卢进勇呢?卢进勇虽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作者用了许多笔墨来写他。站在他的视角上来写小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刻画无名战士这方面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无名战士的形象更加丰富饱满,放射出灿烂的光彩,映衬了无名战士高大的形象。【堂测堂练】1. 在那段在艰苦的革命年代里,在红军行经荒无人烟的草地时,小小的火柴,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_3_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