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分类专练:人物形象类题型(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诗歌鉴赏题分类专练:人物形象类题型(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题分类专练:人物形象类题型(附答案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题分类专练:人物形象类题型(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引洪适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 归不管旁人说。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 离别。【注】子月:农历十一月。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 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谋自拙:自认晦气、谋拙。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子月”一句为自然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特征, 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B. “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 本来就志不在鱼,
2、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C.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 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D. “不知”一句,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 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二2.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 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答案】1 . B2 .江雪中展现的是一个带有某种政治色彩的隐土形象。他超然物外、洁 身自好、不向世俗妥协,四周一片死寂、苦寒,他虽然处境孤独,但傲岸不屈, 清高自守。而本词中的渔夫却是一个英渔人形象,他生活贫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只
3、 要没有“人世多离别”,一家人能聚首在一起,纵使“衣百结”,也是快乐与满足 的。【解析】1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项,“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壮志难酬”错误,从词中来看,尽管水寒 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 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 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 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从”,“任从”的意思,任凭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 到深渊,结合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来看,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 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对于巨鱼 漏网,渔人委心任运,超然物外,并没有壮志
4、难酬的无奈。故选Bo2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江雪中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 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 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 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 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 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而本词中,词的上片,写渔人顶烈风,涉寒水,捕鱼落空。尽管水寒风烈, 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 连暂时缓解窘迫生
5、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 了。“圉圉” 一句,写巨鱼的逃跑, 形象逼真。上片结句进一步写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是对“巨鱼漏网”的 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 词的下片,变换了笔调,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描写渔人的生活。“昨夜”、“今 宵”两句,是全词仅有的一组对句,描绘了渔人少有的闲适生活图景。“醉眠”、 “独钓”是写渔人自己的有代表性的生活内容以少见多,以少总多:“昨夜”、“今 宵”和“西浦月”、“南溪雪”,是通过时间与场景的迅速变换来表现渔人生活的 旷放无拘。“妻子一船衣百结”则转写渔人全家的经济生活状况。可见本词描写 的是一个真渔人形象,他生活
6、贫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只要没有“人世多离别”, 一家人能聚首在一起,纵使“衣百结”,也是快乐与满足的。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张旭(节选)李硕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雷汉,不知醉与醒。注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终生坎坷,穷愁潦倒。太湖精:张旭生长 于吴县,故时人称其为“太湖精”。相传他喝得酩酊大醉才开始作书,狂叫奔走, 创作状态近于疯狂。丹经:道书。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诗人以酒破题,足见酒在张旭一生中具有不可 或缺的地位。
7、B. “皓首”句,写出了张旭对书法艺术的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和竭尽终生献 身于书法的痴狂。C. “太湖精”这一称呼体现出友人之间的融洽无间,也含有对张旭出神入化 书法的赞美。D. “瞪目”二句从多角度详细描述了张旭泗后的状态,因穷困潦倒而愤世嫉 俗,以致自己不知道醉与醒。15 .张旭身上“豁达无所营”的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结合第5T0句 简要分析。【答案】14 . D15 .居住环境的描写:住的是不蔽风雨的屋舍,庭院和内堂里都长满了野 草,虽一片荒芜,但不以为意。在一问一答中概述身世:诗人明知友人住处荒 凉颓败而故意发问,友人的回答看似解嘲,实则隐含身世,表现出达观知命的生 活态度。借日常行
8、为表现: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拿着道书,行为之放诞无忌, 正表现了人物心胸淡泊、及时行乐,对于富贵名利的无所谋求。(意思对即可。)【分析】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D. “多角度详细”表述错误,这两句写其神态,不是“多角度”;“因穷困 潦倒而愤世嫉俗”原因分析不当,从诗歌中“豁达无所营”可见,他是豁达之人, 并不“愤世嫉俗”;“自己不知道醉与醒”理解错误,应是张旭的那种状态,让别 人不知道他醉与醒。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豁达无所营”的意思是性格豁达,拙于钻营。“下舍风萧条”以下六句,是对“豁达无所营”的具体描写。住的是不蔽风 雨长满了野草
9、的寒室陋舍,居处如此荒凉颓败,书圣却豁达坦然,不以为意,反 映出他的“豁达”;“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诗人故意发问:家中还有什么呢?张旭回答: 反正浪迹萍踪四海为家,那就用不着这些。轻描淡写的一句解嘲,虽能体现达观 知命的生活态度,深寓其中的却是一种难掩的苦涩。“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是写张旭左手持蟹螯,右手拿着道书消遣,及 时行乐的行为,从这狂放不羁的行为举止中,也可看出张旭豁达的心胸,他对于 功名利禄并不在意,而是追求道家隐逸思想,淡泊名利,不为名利汲汲钻营。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戴复古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人歌
10、黄霸思遗爱,我颂朱云有直声。一瓣清香拜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注】原题后尚有“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二 句。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乾道:孝宗年号。黄霸:西汉著 名循吏,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行为当时第一。朱云:汉成 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的志节,后用衬托手法表现他的名声之大。B.颔联意谓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梅溪先生议论国家大事,令帝王惊叹。 C.颈联用典,意在表达作者对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赞美之情,感情真挚。 D.尾联点题,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感觉他英风凛凛
11、,一如生前。15.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 C15 .王梅溪先生是一位立朝正直、德高望重、赤心为国、深受君主器重的大 臣形象。他在朝为官,正直端方,有着远大志节,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深受 孝宗赏识,议论国事君主极为重视。去世多年,仁爱还留于后世,百姓仍然歌颂 怀念他。【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的能力。C. “意在之情”错误,颈联赞颂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意在表达对梅溪 先生的称颂与赘美。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通过分析诗句内容可知,王梅溪先生应该是一位大臣。“堂堂大节在
12、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第一句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有着远 大志节,第二句用“重”“轻”形成对比,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衬托王梅溪 先生的名声之大。“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结合注释内容“乾道:孝宗年号” 分析,这样的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也就是说王梅溪先生深受孝宗赏识。王梅 溪先生关于国家大事的议论、观点等,令帝王惊叹,他的观点深受君王重视。“人歌黄霸思遗爱,我颂朱云有直声”,结合注释分析,用循吏黄霸和 直臣朱云的典故,来表达对王梅溪先生的称颂和赞美。“一瓣清香拜图像”,诗人 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最后两联表明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王梅溪先生是一位有远大志节,有德行,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诗歌 鉴赏 分类 人物形象 题型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