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二公民》看群体行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十二公民》看群体行为.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十二公民看群体行为学号:185150101 姓名:胡雯十二公民,12个人,一间房,针锋相对地辩论了近两个小时,一个人证、物证俱 全的“杀人案,最终被成功翻案。这个12个人的小群体在这两个小时内有着共同的目标:判定这个男孩是否无罪。在 讨论的过程中,1号担任了主导讨论流程的责任,安排各人发言的顺序和维持一定的秩序; 但显然,由于这12个人是临时组成的,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相互之间 也不存在好感、喜爱或共同兴趣为基础的非正式群体,1号的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梳理 一下这12个人的身份:1号是主持人;2号是数学教授,也是一个老好人,负责和稀泥 的角色;3号是一位出租车司机;4号陪审员是
2、一位成功的房地产富商;5号陪审员是平反 出狱,但周围的人仍然是以有色眼光看他的从良社会青年;6号陪审员是一个外科医生;7 号是学校的小商贩;8号是检察官;9号是独居老人;10号陪审员对外地人,尤其是河南 籍的外地人有很深的偏见;11号正是河南人,是政法大学的保安;12号陪审员是一个墙 头草,圆滑,不坚定。这12个人来自不同的阶层,有些各自带有各自的偏见,有些甚 至针锋相对,他们之间极低的共同性、相互之间不高的情感依赖性以及在信息沟通过程中 产生的困难,都导致了这个群体的凝聚力极低。低凝聚力的群体,没有做到积极诱导的1 号,成为了这一场讨论进行困难,几度濒临失控局面的主要原因。这个群体中的个体差
3、异巨大,群体行动的典型现象在种种矛盾之中被格外的凸显了出 来:(1 )3号陪审员与8号陪审员在一开始就显出明确的矛盾冲突,在之后的讨论过程中, 矛盾逐渐积累升级,最终情绪激化到一定限度时,3号在有众人阻拦的情况下甚至不止一 次对8号喊出了 我要弄死你!”。同样的,4号陪审员、7号陪审员、10号陪审员在陪 审过程中都将自身承受偏见、担心孩子的压力和愤怒宣泄了出来,包括最后3号陪审员坚 持嫌疑人有罪的情感抒发,其实都是平时压抑的负面行为的暴露和对内疚、恐惧、愤怒的 控制程度降低的行为。以上种种行为,其实是个体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发生自 我调节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从而表现出的一些个人单
4、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去个性 化行为。这些去个性化行为发生的原因,其一是这12个人在起初并不相互知晓各自的身 份,个体缺乏可辨识性;其二是群体中责任的模糊性和分散性,其行为没有受到惩罚的可 能,所以更显得粗野放肆。(2)7号陪审员是个小商贩,纯粹是为了配合学校的工作,巴结李老师的爱人,这次 讨论的结果并不对他产生任何的利益影响。你们有谁听我说话吗?、你们听不见, 你们永远听不见,他在讨论的过程中说的话并没有被其他人在意,因此,在最后他改 判无罪的决定时给出是我烦了这一敷衍、无责任感的理由也就很好理解了:当个体对 群体的活动不能或不被衡量时,人们往往会比单独工作时更不卖力。(3 )在整场讨论中,12
5、号陪审员几乎没有给出有建设性的观点或论据,在无罪和有 罪之间随着众人的说辞摇摆不定;在第一次投票时,只有8号陪审员给出了无罪的判决。 而在第二次匿名投票时,9号陪审员也改投了无罪,但值得注意的是,9号老人给出的改 投理由并不涉及证明其可能无罪的证据而是认为困境中的孩子,需要有人拉一把。这说明 老人一开始的投票并不具有自主的考量而只是一种单纯的从众行为。而第一次投票的结果 出来以后,以3号为首,向8号施加少数人应该服从多数的压力迫使其改变决定的行 为意识,其实反映的是一种从众的典型现象:当个体面对意见一致的群体观点时,大多数 人对个体所施加的群体压力,通常足以让个体产生从众行为。(4)以上各种因
6、素,导致了一开始大部分人认为嫌疑人有罪且讨论进行困难的局面,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全体通过无罪的判决,这一切的转折都集中在了 8号陪审员。从一开始, 面对群体压力,8号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并且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持续的输出观点并给出合 理的怀疑,给其他人带来了异议观点,激发了认知冲突,经过一系列的认知重建之后,陆 续的改变了自己的观点,改投无罪。这个人员你增我减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从众行为的体现:(1)随着8号给出的合理信息的不断增多,这个群体接收到的有效信息越多,信息 带来的效应累加,这个群体对这些信息越加重视,无罪”这一选项就得到了更多的人的 附和和认同。(2 )随着讨论的进行,选择“无罪”的人数逐
7、渐增多,最后得到全体认同。这也表明, 当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数量增加时,从众通常会增加。(3)3号从自身的偏见出发,在他的思想下,由于嫌疑人曾经和父亲争吵,还喊着要 杀死你,这样的儿子大逆不道,就是罪大恶极的坏人,肯定是有罪的。他同时也是最 后一个改投无罪的人。在电影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3号陪审员只是宣 泄了他的情感,他的压力,在场的其他人做的只是倾听并没有解决这一份偏见。这样的偏 见依然存在,依然影响着他的思想,但在他在已经暴露出自己的偏见且无法反驳推翻其他 人给出的怀疑的情况下,埋下头以一种羞愧且带有无奈悲伤的姿态,改投了无罪。这其实 是他在处于一个面对一致的多数人的个人的情境下,处于一种极大的从众压力中,做出的 从众行为。同时。他也是在第一轮投票中企图将从众压力施加给8号的主导人物。影片的最后,表面上是通过争论,嫌疑人洗脱了冤屈,但实际上是参与争论的人,在 这一次群体的讨论中,通过剖析自己的内心,抛下偏见,放下过去,最终完成了与自己的 和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