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泛化问题解析与健全完善问责机制实践思考(参考资料).docx
《问责泛化问题解析与健全完善问责机制实践思考(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责泛化问题解析与健全完善问责机制实践思考(参考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问责泛化问题解析与健全完善问责机制实践思考(参考资料)摘要:有权必有责,这是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本质 表达;失责必问责,这是保障公权力运行在法治化轨道的必然要求。当前,局部 基层单位出现问责简单化、形式化、泛化等不良现象。新时代完善问责机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更好完善问责机制提出了三方面 建议:防止问责简单化、只问责不整改、把问责当整改的现象,防止问责形式化、 把问责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防止问责泛化、乱问责和错问责。有权必有责,这是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本质表达; 失责必问责,这是保障公权力运行在法治化轨道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问责 条例(以下
2、简称条例)对问责的主体和对象进行了清晰的界定,是我们开展 新时代问责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修订后,问责的制度和程序越来越完善, 但是局部基层单位出现了问责简单化、形式化、泛化等不良现象。解决这些问题 不仅需要科学、准确、全面地开展首次问责,还要及时纠治问责不当的后果,开 展对“问责”的问责。只有结合新时代完善问责机制的机遇和挑战有的放矢解决当 前问责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为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供充 分、有效、管用的监督保障。新时代问责机制面临良好开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有些地方、部门、单位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 走偏走样,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局部城市的相关部门守土失责造成疫
3、情外溢,纪 委监察部门的执纪问责总是能够把法治和正义落实到底,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做出负责、全面、深刻的追究。“打铁还需自身硬”,问责机制得以有效实施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问责机制在组织、执行和开展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本 质上反映了问责在运行过程中所依托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优势、内在优 势。问责机制的优势源于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和治理体系发挥作用,借助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而实现政治效能与社会效 能的统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党的政治建设为党和国家的事业 进步提供了方向保证和实践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在各方面、各地区、 各
4、领域得到全面加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现象彻底扭转。一方面,党的领导在一 切工作中得到充分贯彻落实,依靠党的各方面建设,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号召力显著增强,这为全面、准确、完整地贯彻落实问责机制的顶层设计、制度 目标、执行程序奠定了最根本的保障。另一方面,站在新起点上,经历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方面斗争考验,各级党委可以充分吸取建党百余年的历史 智慧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促进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不断 提升;同时,依托党在治党治国治军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积累的方法,可以使问 责的程序和方法更加成熟完善;此外,通过将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的百年伟大奋斗 由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转化
5、为推开工作的现实成果,能够使广大干部群众凝聚起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磅礴力量。综合这些因素,各级党委完全可以战胜一切困 难,为实施问责机制奠定扎实的基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丰硕成果,治理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 机制更加顺畅、成果更加丰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 的显著优势总结概括为13个方面,覆盖了治党治国治军、政治经济文化、内政 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能够运用制度威力妥善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挑战。近年 强烈信号不贪大求全、不面面俱到,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问责工作有效推 动了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夯实了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匕 法规制度
6、建设只有进行时。党的十九大以来,形 势任务的开展、问责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进一步深化,要求不断完善问责制度。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着眼新时代新使命,就推进党和国家各 方面工作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新的形势任务要求进一步强化党的问责工作,督 促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强化政治担当,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 作蓝图变为现实。同时,问责条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有的地方和部门先 决定后调查,为尽快平息舆论和应付上级草率问责,搞“问责不过夜”“一人拍板” 式问责,滥用“一票否决”,出了问题让下级“背锅”,导致问责没有问至痛点 这些问题影响了问责工作的实际效果,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
7、善问责制度。2019年8月25日,党中央印发修订后的问责条例。2016年问责条例共13 条,修订后的问责条例共27条,新增14条、修改12条,分为一般规定、问责 情形、问责方式、问责程序、其他规定等5个局部,内容更加科学。此次修订把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原那么和首要任务,聚焦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严 字当头,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责不力、泛化简单化等问题,完善制度机制,查堵 偏差漏洞,着力提高党的问责工作的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催促各级党组织 和党的领导干部牢记初心使命、负责守责尽责,实现问责制度的与时俱进,推动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开展。提高问责工作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完善问责原那么
8、、细化责任划分、丰 富问责情形、健全问责程序问责工作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必 须通过严密的制度设计,严格程序和审批,严格工作标准和要求,保证问责权正 确规范运用。2019年修订的问责条例开宗明义,立规目的就是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 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 实。新修订的问责条例实施以来,以问责利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 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已成为各地各部门的行动自觉。2019年修订的问责条例认真总结问责实践经验,坚持对症下药、靶向施策, 进一步完善问责原那么、细化责任划分、丰富问责情形、健全问责程序,切实提
9、高 了问责工作的精准性、实效性。-完善问责原那么。问责条例第三条规定了 6项原那么,其中新增“权责一致、 错责相当和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原那么,强调权力和责任的对应 关系,防止问责失准、畸轻畸重,紧扣实施问责的目的,表达了从严管理干部和 关心保护干部的辩证统一。-细化责任划分。问责条例第六条对分清责任作了进一步细化,分三款规 定了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的责任划 分。第一款将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承当主要领导责任” 的范围,明确为“在职责范围内”,表达权责一致、错责相当。第二款规定将责任 落实到领导干部个人肩上,防止拿追究集体责任
10、作为挡箭牌。第三款规定“不得 向下级党组织和干部推卸责任-丰富问责情形。问责条例第七条将原有6类情形拓展为11类,涵盖党 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各个方面,为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履行管党治党 责任划出“红线”,也为党组织开展问责工作提供明晰“标尺-健全问责程序。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开展问责,从启动、调查、决定、执 行等各个环节对问责工作予以全面规范。明确问责启动应当履行报告和审批程 序;问责事实材料应当与调查对象见面,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对合理意见予以采 纳;调查结束后应当集体研究形成调查报告,问责决定必须由有管理权限的党组 织作出;对问责决定的宣布、执行和推动以案促改也作出具体规定。新修订的问责
11、条例通过科学划分责任、健全问责程序、完善内控机制,提高 了问责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各级党组织坚持从严问责和精准问责两手抓, 方面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以严肃问责推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落细;另一 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规范问责、精准问责,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 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以精准问责保护干事创业积极性,促进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 为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要有新作为。问责的最终目的不是处理多少人, 而是要通过问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最终到达干事创业的目的。2019年修订的问责条例坚持惩前宓后、治病救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 束并重,既坚持原那么、严格问责,推动责任
12、落实,又区别情况、分类处理,切实 保护干部谋事干事积极性。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正确区分不同情况。规定问责要区分贯彻执行党 中央或者上级决策部署过程中出现的执行不当、执行不力、不执行等不同情况, 进一步明确政策界限,保证处理意见公正合理,让被问责干部心服口服。-落实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对于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 先试出现的失误,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为推动开展的无意过失 等情形,可以不予问责或者免予问责。-正确对待被问责干部。实施问责不是为了“秋后算账”,也不是要把被问 责的干部一棍子打死,而是要教育、帮助和挽救干部,使干部警醒起来,履职尽 责。问责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
13、”正确对待被问责干部,对影响期满、表现好的 干部,符合条件的,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正常使用。”问责异化的形成与矫正机制的完善内容提要“问责异化”破坏了问责制度声誉,产生的消极负面效应对党的建设和党的 事业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其突出表现是问责机械简单化、随意化、精准度差、 使用不均衡、操作不规范、质量不高和问责乏力。“问责异化”的形成主要是因 为压力传导脱离实际、问责制度体系不完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到位、职责体 系不清晰并且容易变动、岗位人员依规独立履职较难、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问 责异化”减损了问责的实际效果和作用,需要及时予以矫正,要完善岗位职责体 系、提高问责质量效果、改进问责方法、健
14、全问责制度体系、调整干部选用政策、 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关心保护被问责干部。问责是追究失职失责的组织及其领导人员责任的行为。权力与责任是相对应 的,有权必有责,失职就要被问责。问责是权力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隙。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一 直很重视问责在管党治党中的运用,但问责走上制度化和法治化轨道并快速开展 那么是从二十世纪末才开始的。1998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 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域中的 第一部问责规定。2009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
15、的暂行规定。201()年11月1() R,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修改后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2016年7 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公布实施。这些法 规制度构建了问责的基本制度体系,为党政问责提供了基本依据和遵循。笔者在 调研中了解到,问责制度实施以来,尤其是问责条例实施以来,问责力度明 显加大,问责推开工作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制度落实中却存在一些“问责异化” 现象,严重影响了问责制度的有效落实,背离了问责制度设计的初衷和目标,破 坏了问责制度的声誉和形象,产生的消极负面效应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具有相 当大的破坏力,是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进程
16、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 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时予以矫正。一、“问责异化”的突出表现异化是一个哲学概念,特指“主体在一定的开展阶段上,一定要产生出自己 的对立面,变成与自己相对立的外在的异己力量。”问责的目的是为了催促拥有权 力的组织及其领导人员规范并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完成肉位目标任务和组织使 命。但在实践中,问责却背离岗位权力设置的目标,甚至出现阻碍和影响岗位职 责实现的状况,我们称之为“问责异化二目前,问责异化的突出表现是问责机 械化、简单化、随意化、精准度差、使用不均衡、操作不规范、质量不高和问责 乏力。问责机械简单化。问责是非常严肃的政治工作,影响到一个地方的开展和稳 定,关系
17、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要积极稳妥和十分慎重地操作。虽然目前大多 数地方和部门贯彻落实“惩前忠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问责中坚持实事求是 的原那么,除了考虑事件或事故造成的损失之外,还综合考虑领导干部的认错态度、 为动机、责任性质等多个因素后再给予问责处理。但实践中仍有不少问责绝对化、 机械化、简单化的现象发生。如有的地方和部门问责求快求速,责任调查机关没 有时间充分调查和审理就给予了处分。有的为了问责而问责,并不是根据后果损 失、认错态度、社会影响等给予适当处理,而是要求重问责、多问责来说明整改 落实的态度和力度。有的根据不合理的量化指标问责,如有的地方根据大气污染 排名、秸秆燃烧点火数量来问
18、责干部,不考虑特殊天气、问题性质和大小等。有 的地方和单位对干部处理只论过不讲功,之前干得再好、贡献再大,但只要出一 点点事故要问责,前功尽弃,以前干得再好也白干。有的问题已经整改完成,没 有造成损失和后果,但因为上级单位和领导批转的问责意见已经转给纪委监委, 非要给干部一个处分。有的地方问责干部就是为了应付上级追责,硬要找人“背 锅”,如果下面领导推责或不问责,没有人承当责任,那么要问责所有领导班子成 员。简单化、机械化的问责直接挫伤了被问责干部的积极性,严重损害了问责制 度的严肃性和威慑力。问责运用随意化。问责情形、问责程序等有制度规定,但实践中一些地方和 部门问责不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存在
19、问责随意和泛滥的现象。首先问责目标随意 化,问责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开工作,而是为了应对上级领导批示和上级单位 的督办,因此问责具有“情绪性”。一些工作上面的领导不高兴,或者给了有否 定性的批示,下面的干部就要挨问责和“板子”。有的领导干部违反程序对下级 领导干部采用就地免职、责令辞职、停职等问责处理方式,“长官意志”比拟突 出。有的地方机械理解和运用“发动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问责”一词经常挂 在领导嘴边,很多文件都在后面强调问责。工作部署开展时,如果不加上问责, 好像工作开展力度不大,领导不重视,但提出的问责情形与党内法规和法律制度 规定并不吻合。领导批示、舆论关注度等往往影响问责人数、处
20、分轻重、处分快 慢等。领导着急和重视,问责就多且重,一旦不重视了,问责就少而轻;舆论关 注多压力大,问责就重,处理的人就多,舆论压力小,问责就轻。问责处理的标 准和尺度不是依据法规制度,而是看领导态度、舆论“脸色”。其次,问责范围 扩大化。有的地方为了确保工作开展,经常对工作不力的单位或干部进行问责。 业务工作完不成、生态环境保护不力、信访维稳出问题、安全生产出事故、环境 卫生整治不达标要问责,秸秆禁烧不力、植树造林任务完不成也要问责。问责运 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具体工作越来越多,结果造成重复问责,一个事件多 个部门问责,一件工作一人被屡次问责。问责的随意性降低了问责工作的严肃性, 对法律
21、法规以及上级决策部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产生了阻碍。问责精准度不够高。问责要到达理想效果,需要运用合适的措施对事件负有 责任的领导干部进行处理,从而取得不仅对其本人而且对其他干部产生震慑和教 育的效果。但实践中有的部门和地方问责不精准,造成问责处理不公,被问责干 部心里并不服。首先是问责对象找不准。问责本来是问领导干部的责,但有的地 方和部门却只问“草帽”而不问“官帽”。不管是问责条例公布之前还是之 后,普通干部和农村干部始终占被问责人数的绝大多数(见表1)。实践中,人 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问责一般干部多,但问责决策的领导干部少;追究直接 责任的人多,但追究领导责任的人少;追究分管领导责任的
22、多,但追究主要领导 责任的少。年,省共问责个单位党组织、名党员干部,但问责的县处级以上领导 干部只有人次,厅局级干部人次。领导干部被问责的相对非常少,普通干部却占 了绝大多数。对于层级不同干部犯错造成的后果,当前政治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 对于领导干部错误决策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以“交学费”一语代过,但普通执 行的官员如因态度马虎等出了问题,往往会被严厉问责。其次是责任认定不精准, 有的干部没有相应的职权,但却承当了不应有的责任。如乡镇没有交通、撤除违 章建筑的执法权,但一旦出现事故或造成损失,按照属地原那么乡镇领导干部就被 问责。有的对“自己做不了主的情况”担责,如PM2.5要控制在较低的标准
23、, 污染排放物必须要逐年下降,但基层干部根本没有相应的技术和手段来到达这些 要求,有的第一年工作努力,但到第二年遇到技术上的瓶颈那么很难再上一个台阶 而被问责。有的是由于以前的违法或违规决策造成的责任,但由现在的领导干部 担责,如多年前违规审批土地盖房,一些地方只对现在撤除违规建筑不力的基层 领导干部问责,却很少问以前作出违法违规决策领导干部的责任。表1问责条例实施前后A市问责人数及其比例比照表(资料来源:根据调研资料整理。)2014年1月-2016年7月2016 年 7 月-2018 年 12 月人数(人)占比(%)人数(人)占比(%)县处级干部386.21542.78乡科级及以 下干部49
24、981.54178391.91农村干部7512.251035.31总数6121001940100问责使用不均衡。严格依据法律和纪律规定,问责的适用标准应该是一样的, 但实践中常常出现同样的事件,不同的地方、不同人来处理,问责结果差异非常 大。不同的地方和部门在实践中运用问责的标准和掌握的尺度并不相同,有的地 方干部问责多,有的地方问责干部少,有的地方问责处分干部重,有的地方那么处 分干部轻。第二,多干事少干事结果各不同。实践中出现了问责“干事人”的“逆 淘汰”现象,“大干大问责,小干小问责,不干不问责二干部能力强,负责工作 多,出现纸漏可能性大,“洗碗越多摔碗越多”,被问责可能性那么相应多。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问责 泛化 问题 解析 健全 完善 机制 实践 思考 参考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