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强化训练试题1 新人教A版.doc





《2019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强化训练试题1 新人教A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强化训练试题1 新人教A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192019 暑假高二历史强化训练试题(一)暑假高二历史强化训练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封黄帝之后于祝,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帝舜之后 于陈,封大禹之后于杞。分封制 A.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 B.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C.使最高统治者权力实现集中 D.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 2.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对国家进行统治。 这反映了当时 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 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 3.甲骨文
2、卜辞中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 诗经:“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宋代范成 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 瓜。 ”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C.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D.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4.在春秋战国时期,土特产品的地区差价很大,甚至“市贾倍蓰”,相差一倍至五倍。利之驱 使,使商人们“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而不顾。这主要反映了 A.大众消费需求的极大增长 B.商人从业风险空前升高 C.特殊商品长途贩运的繁荣 D.交通不畅阻碍商品交换 5.春秋战国
3、时期,儒家对一些远古传说进行了重新解释,如把“黄帝四面”解释为“派遣四 个大臣去治理四方”,把“黄帝寿长 300 年”说成“影响后世 300 年” 。这表明 A.儒家思想具有理性精神 B.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 C.远古神话是儒家的根源 D.儒家宣扬君权神授 6.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 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诸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7.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它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 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
4、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 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8.孔子以“仁”为“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勇等都从属于仁的总原则之下。 “仁” 以“亲亲”为出发点,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去。孟子将孔子的道德学 说加以条理化,提出“仁义礼智” “孝悌忠信”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 友有信” 。这反映出 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9. 19 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在从诗经看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中指出:诗经是“东亚 传
5、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 “以古朴的风格向 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D. 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10.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2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 “铜缕玉衣” 。由此可知汉代 A.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社会层次的划分 B.丧葬出现了奢靡浪费的社会风气 C.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 D.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 11.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意为掌管,“六尚
6、”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 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和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 高,后来权力逐渐增大。这反映出汉代 A.承继秦制,“国”与“家”同构 B.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根基 C.皇权至上,缺乏有效制约体制 D.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 12.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 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13.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开始创办太
7、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 50 人。 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 12 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时,太学生已多至 30 000 人。 太学生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14.汉代的宫殿,官署、武库等朝廷机构的建筑物约占长安城的 9/10,剩下供居住的仅占 1/10。唐代的宫城和皇城占长安城的 1/10,而居民区约占 6/10,其他面积为道路、河渠等设 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弱化 B.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C.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15.
8、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 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 中庸 孟 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16.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要经过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过程。 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 政事堂” 。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17.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
9、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 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 70 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 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B.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C.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D.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18.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建置情况的部分材料,对其解读最为准确的是年份建置作用开皇三 年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 州置广通仓。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 方式,分段将粮食运到京都。大
10、业元 年开通济渠。接驳洛阳与淮河。3开元 二十二 年裴耀卿在河阴县置河阴仓,河清县置柏 崖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 三门北凿山十八里,陆行以避湍险。自江、淮来者悉纳河阴仓,自河阴候水 调浮漕送含嘉仓,又取晓习河水者递送 太原仓,所谓北运也,自太原仓浮渭以实 关中。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脚三十万 贯。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逐渐分离 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19.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 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 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
11、何 可能性。 ”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20.宋真宗时开始实行和买政策,“大观库物帛不足,令两浙、京东、淮南、江东西、成都、 梓州、福建路市罗、绫、纱一千至三万匹各有差” 。南宋建炎元年知越州翟汝文奏“浙东和 预买绢岁九十七万六千匹,而越乃六十万五百匹”宋代“和买政策” A.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提高了丝织品的商品率 D.导致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21.南宋绍兴府城周围十多里范围内,有清道桥市、大云桥东市、大云桥西市、
12、龙兴寺前市、 西跨湖桥市、虹桥市、三山市、亭山市等十多处环城市镇。环城市镇的发展 A.标志着我国古代的市镇开始出现 B.体现了市镇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C.是城乡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产物 D.体现了南宋市镇广泛兴起和发展 22.宋朝统治者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大夫施展才智、自由 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 A.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 B.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 C.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 D.理学禁锢思想功能缺失 23.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 “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 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
13、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取士人数之均衡。 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均衡 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24.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 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备” 。这反映了宋代 A.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25.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海舶擅载外国入贡者,徒二年,财物没官”;同时鼓 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 。这说明宋代 A.
14、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26.宋代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提出“简易工夫”发明本心, “剥落”解除心蔽,“优游读书”涵养德性。这说明他 A.强调伦理道德 B.主张心灵净化 C.反对格物致知 D.践行知行合一 27.学者李治安的元代行省制度研究载:“首先,腹里以外路府州县的重要政务必须申禀 行省。第二,行省有权临时差遣所属路府州县官员办理某些政事。第三,行省有权号令指挥4路府州县的各项政务。 ”材料说明元朝的行省对所属路府州县 A.始终负有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B. 形成了松散的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暑假 强化 训练 试题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