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少年中国说(教案).docx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少年中国说(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少年中国说(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泻、鳞”等6个生字,“泻、潜”等7个会写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3 .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难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教学策略:L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2 .在教学中采用朗
2、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朗读、想象等教学方法 解决难点。3 .排比、设喻,连珠喷发。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描述少年中国时,就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和比喻句。像 这样集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等表现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中 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 的特点。4 .激情滚滚,一气呵成。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则得力于激情,激情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有了 真实、激烈的情感,文章才有了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课前准备:1
3、 .预习提纲(1)激情导入,简介作者。(2)疏通文义,质疑问难。(3)细读课文,品悟感情。(4)再读课文,学习写法。(5)探究异同,励志豪情。2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梁启超的资料;教师准备本课的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会认“泻、鳞、惶、胎、履、哉” 6个生字,会写“泻、潜、试、胎、皇、履、疆” 7个字,熟练认读、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1 .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时代背景。2 .读通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1 .播放歌曲少年英雄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学生讨论交流).在100多年前,20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就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
4、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这个人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节选).(板书课题)。2 .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预设: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师:这么理解也不错,如果把认识再推进一步,你们会发现梁启超这样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课件出示时代背景)20世纪末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大清帝国处在崩溃的边缘,国家命运岌 岌可危,京师危矣!中国危矣!民族危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梁启超等人想通过政治改良的方法来挽救 国家,但不久就失败了。历史上把这次变法叫作“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梁启超逃到了日本。在日 本他听到日本人谈
5、到中国的时候,都说中国是“老大帝国”。师:(板书“老大”)过去读到过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老大”的意思就是年纪大了。跟“老大帝 国”意思相反的是“少年中国”。FI本人之所以这样说中国,是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中国似乎是 正在一天天地走向“衰亡”。“老大帝国”意思是中国已经衰老,没有希望了。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这种说 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看到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想法?预设:这个“少年中国”是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一个未来的中国。师:说得好极了! “少年中国”是未来的中国。那“说”又指什么呢?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 议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说”是用于
6、议论的,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是一篇议论文。梁启超以其忧 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作者认为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 责任,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即“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课件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设计意图:学生聆听歌曲并谈感受,教师引出主题,再通过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介绍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让学生感 受作为少年的责任。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 .朗读课文。(提示:对课文的感知,要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节选),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
7、读梁启超先生写的这篇少年中国说。在听读时注意听准字音,透过字 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梁启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把国家的命 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视频).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时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请用我们现代青 年的声音来传情达意。(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 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真.学生放声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用不同方式的读书,让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感受作者的满
8、腔热血,明白他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 的强烈感情。三、疏通文义,解决疑难。1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是怎样疏通文意的?(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还有文言文单音词多,我们现 在是双音词多,可以采用结合语境组词法。).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试着自己疏通文义。(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3,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4 .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疏通文义。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还有结合语境的方式理解词语,进而大概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在此基础上大 胆质疑,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四、布置作业。1 .继续读通、读懂课文。2 .找出全文阅读,并读熟。结合本文的选段,找出
9、全文阅读,达到对作者思想的全面理解。第2课时课时目标.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体会本文所要表达的强国梦想。1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指名读课文。2 .大概讲述课文的内容。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大家齐读,找出作者描述心目中的中国的句子。(学生齐 读)用原文来回答。(学生交流)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 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我
10、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 国。(教师相机板书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2)这句话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大家仔细琢磨琢磨。(课件红字突出“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预设:生1: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句话中的每个分句都用了 “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 一样,这就是是排比。生2:我觉得这些分句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作者先写“智”,“智” 了就会“富”,“富” 了就会 “强”,“强” 了就可以“独立”,“独立” 了才能“自由”,“自由” 了才会“进步”,“进步” 了才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小学语文 人教五 年级 上册 第四 单元 13 少年 中国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