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百味变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8百味变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百味变迁德清县新市中学姚佳心之所向,素履所往,争当“重要窗口 ”的模范生,德清人在路上。我是土 生土长的德清人,在这拥有着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城市学习工作和生活,见证了家 乡的进步与发展。不念过往,不知何以至今日。不思当下,不知何以至未来。我此次微党课的主题是百味变迁,顾名思义,和饮食有关。首先和大家 分享一个小故事,源于一位老德清人一一我爷爷。爷爷生于抗日战争爆发前5 年,每每提及他的童年,满是心酸,1937年冬至前后,日军侵占德清,抢劫焚 毁粮食和家禽无数,多亏水乡的庇佑,年幼的他跟着父母四处逃散,数次划着小 木船辗转藏匿于下渚湖的芦苇荡中,以此逃过日军的搜捕。战乱中,饿着肚子也 只能任其咕咕
2、作响,毕竟保命重要。成年后的他在生产队干过农活,也在国营矿 场当过矿工,之后凭借一技之长,成了一名乡村厨师,或许他的职业选择可能正 是源自幼时对饥饿的恐惧。到了 19世纪60年代,那时的农村仍过着紧巴巴的日 子,吃东西一般不甚讲究,爷爷说,我们父辈的童年,若有一碗白米饭,一勺猪 油和些许酱油混搭而成的猪油拌饭,便是口齿留香的一餐了。一年之中,小孩子 们最期待的节日便是春节。因为无论平时家里多么捉襟见肘,过年期间家里总有 那么几道硬菜,即使这些硬菜只可近观,不可伸筷,不然要被长辈说不识相。正 月十五之前,那几道硬菜几乎是餐桌上的摆设,出了正月,这几道门面菜才能下 肚,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只能用
3、如此“巧妙”的方式待客。当时在我们家就 有这样的门面菜,菜也是今天我要说的,舌尖上的故事。时光飞逝,伴随着改革 开放,80年代德清人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年期间的闻其味而不下筷 的“硬菜”现象早已消逝,餐桌上的菜五花八门,而爷爷也随着年纪的增长,从 他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了。退休之后,爷爷也不为口袋发愁,他因国营矿场的工作 经历享受着国家的退休补贴,闲暇之余,爷爷经常讲起这样一句话,我还有一个 “好儿子”给我养老,那就是党和国家,这个儿子每个月都给我发工资。自豪之 情溢于言表,我想这正是老一辈人的心声,肺腑之言。习总书记说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对 于曾经饱受饥
4、饿之苦的民族,亦或是曾在正月里想大快朵颐,却要等出正月的德 清人来说,对此感受尤为深刻。本世纪初,我们的国家从温饱走向新阶段。建设 小康新阶段,传统生产方式遇上了新问题,传统的农业生产收入微薄,很多年轻 人进了工厂,而今我们年轻一辈也在老一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上融入了 更加科学的生产方式。我小时候,父母告诉我,不认真读书就回家来种田,不曾 想,20多年后的今天,由于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鼓励与政策支持,大 学毕业之后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也是很多人羡慕的生活形式。在德清乾元 就有这样的一位85后农场主,大学毕业后的吴嘉杭选择回到乾元卫星村,打理 家庭农场,在他的精心管理之下,从40
5、亩的小规模农场扩展成了 130多亩的现 代综合型农场,他还邀请了浙大的农业专家量身定制发展规划。在他的三汇农场 里,果蔬,鸡鸭,鱼类等功能养殖区划分明确,各司其职,井然有序。这一切得 益于他打造的以珏田系统为代表的粮桑畜渔相互支持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以 此为依托的多元化经营的农场初具规模。2013年,三汇农场取得杭州多家高校 的家禽蔬菜配送资格,由此扩大了知名度和销路,让德清这鱼米之乡的“一亩三 分地”成为了生态农业的孵化地。德清生态农业发展的农产品,已频繁地出现在 了老百姓的餐桌之上,我们也由以往对硬菜的需求转变成了对绿色生态食品的追 求。回首这一路,从勒紧裤腰带,从空空的菜篮子到百姓的饭桌子,从中国人 下饭菜的吃法,到现在健康养生饮食新风尚,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太多的改变,而 德清人过年饭桌上的道道硬菜,就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它见证了我们从温饱 不足到全面小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折射出共产党的执政担当,为民情怀, 这是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生动实践,舌尖上的百味变化连着百姓的小日子,连 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生如逆旅,一苇可航,我们应不驰于空想、不鹫于虚声, 把握历史机遇,为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