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灯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灯笼.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2 .品味文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 体的写作手法。3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到灯笼,我们或联想到春节张灯结彩的喜庆,或想起宫廷戏中穿梭在紫禁城 的点点灯火。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 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让我们走 进吴伯箫散文名篇灯笼,感受一下那个特殊时期的作者情怀。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传统“灯笼”文化1 .作者简介。吴伯箫(19061982),
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于1938年4月 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 教育科科长。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2 .灯笼文化。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仍在中华大地流传着。在中华民族 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今,红灯笼更是风行全国,制作更加精美。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 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欢。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全国 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
3、口,都会挂起 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 洋。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明确:“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 情感。2 .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 事。明确:第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段,母亲接 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第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第段元宵节看灯; 第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第段,纱灯上描红;第段,由宫灯、唱词 联想汉献帝;第。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
4、马前卒”的 誓愿。3 .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诸此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请你做简要说明。明确: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 是深长的历史况味。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 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 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 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目标导学三:结合材料背景,深度解读爱国情感探究: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达灯笼对自己乃
5、至民族的意义, 但第。段却跳出回忆,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事情,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 ”唉, 壮”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 料链接作简要分析。材料链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 “九一八事 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土的美好幻想, 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 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鲤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 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 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
6、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 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明确:结尾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是 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几句 皆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此时的情感早已不再沉浸于回忆,而超脱 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目标导学四:赏析文本,体会文本写作特色特色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回忆的诸事中寄寓情感,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征,而能达到寓情自然的目的, 还在于作者擅长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本,分析
7、作者综合运用的表达方 式及其作用。明确:以第段和第段为例,第段写“我”去接祖父和祖父讲故事是记叙, “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是抒情。 第。段“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是抒情,其他的句子主要 是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特色二:结构严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分析开头两段和结尾一段的作用。明确:开头两段由小孩子喜欢火,三家村的往事,既写出人们对光明的渴望, 又自然引出下文对有关灯笼往事的回忆;结尾一段又由灯笼联想到“燎原的一把烈 火”,再用一 “壮”字,再次升华中心,赞颂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可见,文本前两 段与结尾联想的两段紧密联系,中间诸段落俱为回忆,不可不谓作者之为文独具匠 心,巧设结构。小结: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寓着丰富的情感。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 易又生动传神,娓娓而谈,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 范。三、板书设计小孩子爱火天性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首尾呼应首尾呼应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感悟历史沧桑纱灯上描红,承载传统文化联想爱国名将,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燎原的火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