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龙阳镇中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省枣庄市龙阳镇中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龙阳镇中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枣庄市龙阳镇中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择死与择生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 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 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忍辱苟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困惑着我。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 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思 诚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种理想。政治
2、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 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间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 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 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 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 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 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作人 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
3、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 相知”,己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 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 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 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 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 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 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
4、,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 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 “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 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一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 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直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 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通史。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 但司马
5、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 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历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 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 迁!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 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D.小说中“幸福与肥皂”的口号下人们的表现,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 刻的社会背景。5 .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小说为什么以“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 的理解。参考答案:4 . B
6、.讲述故事:小说是以“我”的心理活动贯穿全文的,通过对“我”在事件中的不同 心理活动的细致表述,集中体现了 “我”的遭遇的荒唐、可笑。推动情节:“我”的遭 遇是故事的主要情节,由于“我”的“面孔”的“悲哀”,情节得以发展。衬托人物: 小说中“我”的无辜与弱小,更加衬托出警察及政府高压统治的无理与强暴,寄托了作者 对“我”深切的同情。5 .艺术结构上,通过“我”不想要什么面孔这一戏剧性情节,增强了小说的讽刺力 量,耐人寻味;人物形象上,直接吐露出“我”的内心充满悲凉,“面孔”是无法选择 的,却因此获罪,足见“我”的痛苦之深,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所适从的境遇; 思想内容上,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
7、是“我”的面孔,表现了 “我”两次被判刑的荒唐, 批判高压统治对弱小者的伤害,深化了文章的主旨。【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鉴赏,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答题 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B项“我假装不知 道要高高兴兴的这条法令”属无中生有。文中“我”不知道法令的原因是“我”昨天 刚从牢里被释放出来。另外,“我是一个惯犯”在文中没有依据。故选B。【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是“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 么?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
8、人物的作用,解答时主要从对情节(推动情节)、人物(衬 托人物)、以及人称的作用(讲述故事)几个方面来分析。从文中看,“我”是文中的主 要人物,一般考虑其对情节是否有推动作用、是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人物的性格等 方面的作用。小说中的“我”是讲述故事的,小说是以“我”的心理活动贯穿全文的,通 过对“我”在事件中的不同心理活动的细致表述,集中体现了 “我”因为“高兴的面孔” 和“悲伤的面孔”而两次被捕的遭遇的荒唐、可笑。文中主要情节是“我”的遭遇由于 “我”的“面孔”的“悲哀”,情节得以发展。小说中的“我”是无辜与弱小的,文中 “预审员站起身子,狠狠地给了我一拳,走出了房间。接着是审讯员,审讯官
9、,初审法 官,终审法官,他们一一进来,一一打我,又一一走出房间。”表现了警察及政府高压统 治的无理与强暴,寄托了作者对“我”深切的同情。【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题干是“小说为什么 以“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本题 主要探究小说结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作答:是否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是 否使得情节更加完整,使得叙事更加合理是否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是否使得人物形象更 加丰满是否揭示了主题或深化了主旨是否使环境更加典型是否使用了写作手法是 否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以“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
10、别再要 了”为结尾,通过“我”两次被判刑的荒唐,批判了高压统治对弱小者的伤害,增强了 小说的讽刺力量,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所适从的境遇,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深 化了文章的主旨。从人物形象角度考虑,直接吐露出“我”的内心充满悲凉,文中写了 “我”因为“高兴的面孔”和“悲伤的面孔”而两次被捕的荒唐、可笑的遭遇。“面孔” 是无法选择的,却因此获罪,足见“我”的痛苦之深,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所适从 的境遇。【点睛】现代文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 体特征意识: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 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
11、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 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 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蝮站不知春秋,此小 年也。楚之南有其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12、,不亦悲乎?汤之问林也是已。“穷发之北有 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解。有鸟焉,其名为鹤, 背若太山,翼若垂大之云;技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 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腌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 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 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 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
13、所待者也。若夫柬天地之正,而御 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节选自庄子逍遥游)5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5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确的一项是()(3分)A . 朝菌不知B .穷发之北,C . 此亦飞 D . 而御六气晦朔有冥海者 之至也 之辩阴历每月的毛发,文中( 最高(通辨”第一天指草木限度区别) ) ) ))(3 分)B.众人匹之11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A.于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B.且II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夫列子御风而行C.而旬有五日而后反8.翻译文中划线句子。(8分)(1 )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奚以知其然
14、也D.以去以六月息者也而征一国者 (4 分)(2 )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小年不及大年C.拎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D.虽然,犹有未树也6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参考答案:5. D.辩:通变”。6. A. (B:众人今指“大家。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此处意为“一般人”;C: “羊角”此处意为“旋风。”:D:虽然,此处意为“虽然这样。)7. D. (A:介词,对于/介词,比;B:表递进关系,况且/副词,将要;C:表修 饰/表承接)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
15、信任的人 况且世人都称赞他,他却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非议,他却不因此而沮丧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 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耀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 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己。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 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 于此者。”或曰:“其气之
16、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 者,余未信之。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少北而东少:稍B.有积石横当其垠垠:边,界C,环之可上环:盘旋攀登D.其疏数偃仰数:数字.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类智 者 所 施 设也B.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古之学者必有师又怪其不为之中之 可无土壤而生嘉上树美箭D.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益奇而坚.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6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C.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
17、有。D.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8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凝练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抒发了对永州山水的无比 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作者对皇帝的反叛之心,对归隐生活的向往。8. “永州八记”生动表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 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C.文章第二段以议论为主,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戳不明的强烈讥 讽。D.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即景议论,将个人的身世之感放入 山水景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8、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3分)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4分)(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了山石的瑰玮?(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参考答案:5. D (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字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数:密集。)A (A项两个“者”都是“的人”。B项第一个“其”是“其中的”;第二个 “其”是代词,代造物者。C项第一个“之”是助词,可不译;第二个“之”是结构助 词,相当于“的”。D项第一个“而”转折连词,去附第二个“而”并列连词,并且。) 7. B (根据句意和语气来判断。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
19、有。)8. A (这篇文章没有反映作者对皇帝的反叛之心,没有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属于无中 生有。)(1)把(用)一块小石子丢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永州天地灵气不造作伟 人,却独造作这山石。(2) 一是土堡的形状;二是山洞的深幽;三是山石分布疏密有 致。(或答一是其上为睥睨、梁犍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二是投以小石,洞然有 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己;三是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 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 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
20、和栋梁的形状,旁边乂凸出一块好像堡 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 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 士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 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己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 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辕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 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 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
21、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 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 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 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 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 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 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 传写,浸觉
22、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 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 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桀。每获一 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 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 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 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23、。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 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惨栗。余性不 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 利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 文字最备。于是儿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 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 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 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枣庄市 龙阳镇 中心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模拟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