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诗歌鉴赏(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专题复习(部编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专题12 诗歌鉴赏(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专题复习(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2 诗歌鉴赏(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专题复习(部编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练习诗歌鉴赏解析版(一)阅读下面这首叙事诗,完成下列小题。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 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 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 .文中写木兰与家人团聚,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答:2 .千百年来,木兰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形象,读
2、了本诗,你认为她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什么?答:【答案】1.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与亲人团聚,恢复女儿装扮的喜悦心情。(意对即 可。)2.因为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 生活,而且她的身上还寄托着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意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选 文第三段写的是木兰与家人团聚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一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表现了全 家欢迎木兰归来,木兰与亲人团聚的喜悦欢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3、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表现了木兰一别十年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到这 里坐坐,到那里看看,心中既充满亲切之感,又有急切地想恢复女儿装扮的兴奋喜悦之情。1.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1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答案】12. C13.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解析】.本题考
4、查对诗歌的赏析。C.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表达了诗人对家 乡和亲人的想念之情,而不是“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故选C。12 .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分析。全诗描写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 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 思乡之情呢?因此表达的是诗人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3 .晚春是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首绝句,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请再写出其他任
5、意两位、O14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答:15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 “漫天作雪飞”的情景。答:16 .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答:【答案】14. 唐 柳宗元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七人中任意两人即可.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15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16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写出惜 春、对春天留恋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1)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
6、七绝。(2)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 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 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 物。14.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思路:本义一一语境义一一效果一一感情。(1)本义。“斗”是争斗的意思。(2)语境义。这里指花草树木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斗”本来是用来形容人的词语, 这里用来形容花草树木,赋予花草树木人的情感,可判断运用了拟人修辞。(3)效果。“斗”把花草树木在晚春时节争相绽放
7、、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写出了晚春的 活力和生机。(4)感情。表现出作者对晚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5. 本题考查诗意理解。思路:抓住具体景物,结合诗歌主题和感情基调,合理想象,细腻描绘“杨花”“漫 天作雪飞,的情景。示例:柳絮如同洁白的雪花,随着风儿在空中自在地飞舞着,霎时间,天地都被这白 色的精灵所填满。16. 本题考查诗歌主题。(1)翻译: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 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2)主题。首两句作者描绘了晚春时节,百花为了留住春天争奇斗艳的情景,展现了晚春的活力和生机, 表达了作者对晚春
8、的留恋、喜爱之情。后两句则借杨花榆荚写出了即使没有出众的才华和能力,也要抓住 时机,乘时而进,展现自己,创造美好未来的道理。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 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九)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7. 诗歌中,诗人在竹林里“” “弹琴” “,内心的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展现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18.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句。答:【答案】18独坐、长啸宁静淡泊19.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独 特的想
9、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象全都融为一体了。【解析】18.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阅读题干可知,前两个空是天诗人在竹林里的活动。“独坐幽篁里,弹琴 复长啸”写诗人活动及环境。诗中写人物活动,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 啸”。仅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长啸”指拖长声音大声吟唱诗歌。次句承 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前两句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 闲生活,将内心的宁静、淡泊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展现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表现了清幽宁 静、高雅绝俗的境界。19.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理解诗句,
10、把握修辞手法,然后再谈表达效果。“深 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思是: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运用拟 写手法,把“明月”人格化,使月亮变成了知心的伴侣。幽幽深林,可以无人,但有月光如友。心 灵的静谧有这抹清辉足矣,显示了诗人独特的想象力,融情于景,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象融为一 体,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十)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9 .解释词语:故园: 漫漫:龙钟:凭:传语.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基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答:1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
11、两句所展现的画面。答:13,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答:14.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 的?.答:【答案】9.(1).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2).漫漫:形容路途遥远(3).龙钟:沾湿 (4).凭:托 (5).传语:捎口信.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10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11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12 .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
12、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 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 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其中“漫漫”形容路途遥远;“龙钟”意思是“沾湿”。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 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诗人 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表达了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10
13、.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全诗体现出表达了诗人 既想报国又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凭君传语报平安”意思是“请告知我的家人,说我平安无 恙”,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1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 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 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前两句的意思是: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根据句子意思描 写画面即可。1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词语及其作用的理解
14、分析能力“龙钟”意思是涕泪淋漓的样子;“双袖龙钟泪 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 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口信回家“报平安”做铺垫。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词句作用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诗歌,由诗意可知,作者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 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这种行为真切的表现了作 者的思念家张之情。作者报的是平安,是因为不想让家人挂念,这也是亲人最关心的问题,所以不矛盾。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H一)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5、21 .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答:【答案】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作者是借古抒怀,写贾谊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感慨。22 .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做分析。答:【答案】(示例)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讨论的 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 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法的分析能力。答题步骤:点手法-释运用-析效果。(十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
16、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23 .“赚得行人错喜欢”中的“赚”字运用最精巧,请作简要分析。答:【答案】“赚”字明显带有一种自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富有幽默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 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一一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此只点出而不说 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 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先解释字面意思,再解释语境意思,有手法的点出手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24 .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
17、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陶醉于一时的成功。B.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 “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C. “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 困难的种种感受。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赚得行人空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 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 一一我和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答案】D【解析一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律诗为八句,绝句为四句。(十三)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
18、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2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 “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答案】C【解析】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26.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字的妙处。答:【答案】(示例)“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
19、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奈。两个动词“敲” 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 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先解释字面意思,再解释语境意思,有手法的点出手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十四)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9.请用生动形 象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体现的画面。答:【答案】(示例)轻薄的烟雾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冰冷的河水以及水边的沙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
20、读懂诗歌,理解 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 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20,下列对泊秦淮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杜牧,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B.首句运用了 “互文见义”的写法,描绘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C.第三句中的“不知”两字直接讽刺了当时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统治者。D.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表达了作者忧时伤世的思想。【答案】C【解析】不是“直接讽刺”。“不知”抒发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 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2 诗歌鉴赏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专题复习部编版 专题 12 诗歌 鉴赏 解析 年级 语文 下学 复习 部编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