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第四单元白杨礼赞.docx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第四单元白杨礼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第四单元白杨礼赞.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成都七中育才学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教学设计(水井坊校区)教学课题:白杨礼赞第3课时教学班级:2023届4班、6班中心发言:邓登杰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本文出自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是八年级的散文单元,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 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 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刚学了第二单元,同学们对 人物刻画的方法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在教学中要继续学习和运用这些方法,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 生活的的思考。矛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寓意,
2、或者说借物抒情的文章,才要买好了象征手法,在教学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从白杨树的外形入手,把握它的内在气质,由形到神,去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二、教学目标加深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的学习。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旨;并联系实际,学习表达情感。2、 学习白杨树的精神。三、教学内容白杨礼赞四、教学设计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前置布置任务:从以下几个 方面着手,你的栏目会 重点突出:1)矛盾生 平2)矛盾的作品,代 表作3)本文的写作背 景矛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三号人物,代 表作子夜春蚕林家铺子;本文 写于1941年作者在西北高原上走了一趟,又 离开延安至重庆,在重庆写的,因为但是不 便直接表
3、达,所以采用了象征手法,借赞美 白杨树赞美北方的抗日军民,赞美用血写出 新中国历史的的那种精神和意志o初步认识矛盾,了解 写作背景,激发学习 的欲望,明白为何采 用象征手法。导入老师介绍相关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 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 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 动派消极抗日,枳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 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 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 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 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 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细读, 把握内 容何为礼赞?为什么白杨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人教八 年级 上册 统编 第四 单元 白杨 礼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