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工艺及安全施工.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工艺及安全施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工艺及安全施工.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工艺及安全施工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占地总面积 5078m2,总建筑面积 4337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30800m2,地下建筑面积 12573m2。拟建建筑物主楼、裙楼及地下楼组成。其中主楼高 26 层框架核心筒结构,预估柱底最大轴力为25000KN;裙楼高 5 层框架结构,预估柱底最大轴力为 11000KN。主楼与裙楼结构连体;拟建物地下 2 层地下室,地下室开挖深度 11.613.50m。拟建建筑物0.00 设计标高为 9.80m。基坑面积为:4600m2,周长为 269m。2 地质情况 2.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为老居民区,已拆迁整平,现为预留建设用地。场地吴
2、淞高程 8.866m10.03m,最大高差 1.17m。2.2 工程地质概况。按揭露的先后顺序将各分层地基土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1 杂填土(Q4ML);灰色,灰黄、杂色,很湿-饱和,结构松散。主要有软塑-可塑粉质粘土夹较多的碎石、砖瓦碎砾及生活垃圾组成,硬物质大小不等,一般 28cm,少量大于 20cm,分布不均,含量 2535,局部大于 40%,成分复杂,土质不均匀。填龄大于 10 年。分布普遍,层厚 1.004.600m。2 1-2 素填土(Q4ML):黄色、褐黄色、灰色,很湿-饱和,结构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夹含块石、砖瓦碎砾,含量 515%土质不均匀,填龄大
3、于十年。分布较普遍,局部缺失。顶板埋深 1.003.50m,层顶标高 6.148.02m,层厚 1.003.50m。2-1 粉质粘土(Q4AL):灰褐色、灰色,饱和,软可塑,中偏高压缩性,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不均,为新近沉积土。该层分布普遍。顶板埋深 3.004.80m,层顶标高 4.526.79m 层厚 0.503.00m。2-2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Q4AL):灰色,饱和,流塑,局部软塑高压缩性。摇震反应微弱,刀切面收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夹稍密状薄层粉土,单层厚 1.002mm,分布不均,具水平层理,局部见白色螺壳碎片。无侧限抗压强度原状土为 2
4、2.05Kpa,重塑土为 5.82Kpa,灵敏度为 3.92,属中高灵敏土。局部夹软塑状粉质粘土。土质不均,为新近沉积土。该层分布普遍,厚度大。顶板埋深4.507.50m,层顶标高 1.525.29m,层厚 33.7038.30m。2-3 粉质粘土(Q4al):灰、青灰色,饱和,软塑,中高压缩性。摇震反应微弱,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韧性中等偏低。局部夹薄层粉土、粉砂,土质不均,为过渡相土层。该土层分布普遍。顶板埋深41.0043.80m,层顶标高-34.2931.21m,层厚 11.1015.30m。3 粉砂(Q4al):青灰色,饱和,中密,局部密实,中偏低压缩性。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等,
5、颗粒级配不良。具水平沉积层3 理。该层分布普遍。顶板埋深 54.5057.20m,层顶标高-47.5144.71m,层厚 1.004.00m。4 含砂粉细砂(Q3al):青灰色,饱和,中密,中等偏低压缩性。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颗粒级配不均。局部夹砾石,砾径 12cm,少量 35cm,成分为石英质、硅质,呈次圆状次棱角状,含量 5-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2P):紫红色、灰黄色,岩石结构大部被破坏,上部岩芯呈坚硬土夹碎屑状、碎块状,部分残块手捏易碎,岩石强度往下逐渐提高,浸水易软化,全场区分布。顶板埋深 59.5061.80m,层顶标高-52.1349.68m,层厚 2.704.00
6、m。5-2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2P):紫红色、灰黄色,岩石结构较好,分化较弱,局部夹薄层细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岩芯呈短柱中柱状,风化裂隙较发育,多呈闭合状,由方解石细脉充填。锤击岩芯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岩石天然抗压强度平均值 frk=10.34Mpa,属软岩,岩体完整性指数为 0.65,显示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级。全场区分布。顶板埋深 63.1064.80m,层顶标高-55.1853.80m,最大揭露厚度 10.90m。2.3 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位于长江高漫滩,地下水埋藏条件如下:表层 1-1、1-2 层填土累计厚度 3.004.80m,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初见水位埋设 1
7、.82.10m 左右,稳定水位埋深 2.603.00m,为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 1 填土、2-1 粉质粘土和 2-2 淤泥质粘土夹4 粉土中,为统一含水层。该含水层富水性一般,透水性较弱(其中 1填土透水性较强),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给影响,补给缓慢,水位呈季节性变化,年升降变化幅度约 1.201.6m,下部承压含水层,主要赋予 3 粉砂和 4 含砾粉细砂层中,该含水层透水性与富水性较好,勘察期间实测承压含水水位埋深约为 35.00m 左右,水量丰富,水位主要受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影响。下伏基岩含风化裂隙水,富水不均,水量较小。其余岩土层透水性差,富水性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据调查近三年场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土方 开挖 施工工艺 安全 施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