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锦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辽宁锦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锦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锦州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那么无法家 拂土,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洛阳处天下之中,挟靖、屈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 方之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那么已,有事那么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日:“洛阳之盛衰,天下 治乱之候也。”方唐贞观、开元之
2、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 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 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日:“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褒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那么名园记 之作,予岂徒然哉!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唐之末路是已!(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注淆(xioo):山名。晶(mian):古隘道名。襟喉:喻要害之地。走集:出 入必经的要地。治乱:即太平和动乱。后文的“治忽”同“治乱”。候:征兆。五季: 指五代,即后梁、后唐、后
3、晋、后汉、后周。蹂蹴:蹂蹒。囿(yiu):饲养动物的园 地。(1)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人恒过衡于虑予故尝日化而为灰烬(2)选出以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A.国恒亡/去国怀乡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皆以美于徐公C.欲退享此/欲报之于陛下也D.盖四方之必争之地也/何陋之有(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天下当无事那么己,有事那么洛阳必先受兵。(4)乙文第二段“园囿之兴废”的事例印证了甲文中(3)尝与其父奢言兵事(4)秦悉坑之12.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顶是 ()(2分)A.二石兽并沉焉/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B.寻十余里/未果,寻病终 C.然不谓善/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而绝其粮道/哀转久绝 13 .翻译丈中画线句子。(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使赵不将括即已,假设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14 .对于河中右兽,【甲】文中寺僧“求之下流”,讲学家认为应“求之地中”,作者 通过他们的错误,告诉读者什么道理?请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乙】文中赵括最终兵败 身死,葬送了赵国军队,请你用一个相关的成语概括他失败的根本原因。(2分)15 .请根据【甲】【乙】两文中讲学家和赵奢所说的话,分别概括他们是怎样的人。(2 分)【参考答案】11 .倒塌(既然)这样,那么(3)曾经坑杀,活埋12 . A【解析】A项
5、的“并”都是“一起”的意思。B项第一个“寻”是寻找”:的意 思:第二个“寻”是“不久”的意思。C项第一个“然”是“然而”的意思,第二个“然” 是“这样”的意思。D项第一个“绝”是“断鲍”的意思,第二个“绝”是“消失”的意思。13 . (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带走呢?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打败赵国军队的人一定是 赵括。14 然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纸上谈兵。15 .讲学家:一知半解、好为人师、自高自大、自以为是。赵奢:行事谨慎,以国家利 益为重,有预见性。【参考译文】【乙】赵括从小就学习兵
6、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 父亲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 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 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那么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赵括一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秦国大将白起得到情报, 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 两局部,赵军军心浮动。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硬拼, 秦军射死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
7、埋了。(2016辽宁锦州)【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乙】小国寡民(选自道德经)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
8、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 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6 .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1)豁然开朗 (2)阡陌交通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4)虽有甲兵 13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4 .【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原文完成下表。(4分)【甲】设酒杀鸡作食屋舍俨然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乙】美其服【参考答案】12.
9、 (4分)(1)开阔的样子互相通达(3)迁徙(4)铠甲13. (4分) (1)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 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或根据语文版教师用书) (2)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 的声音相互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意思对即可)14. (4分)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甘其食安其居乐其俗【参考译文】【乙】一个国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 老百姓重视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背井离乡,迁徙远方。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 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要陈放它。让百姓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国富民强到了 鼎盛时代。
10、使百姓吃得香甜,穿的漂亮,住的舒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 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2015辽宁锦州)【甲】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去。【乙】观第
11、五泄记(节选)袁宏远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日:“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 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 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假设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 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注释】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 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 “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罅(xiG):缝隙,裂隙。掉:摇动。 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掣折:转折。欹(qD :斜靠。12 .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日光下就:()(2)其岸势次
12、牙差互:()疾趋: ()山行之极观也:().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凌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译文:13 .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1)小石潭记:(2)观第五泄记:14 .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2分)选文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参考答案】(4分)澈:同“彻”,穿过,透。犬牙:像犬牙(像狗的牙齿)。(3)趋:快走。观:景象(景观)。【每题1分】12. (4分)(1)(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1分),寂静极了,幽深极了。(1分)。
13、(翻译 成使动用法亦可。)(2)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1分),心里很害怕(1分)。【每句2分】13. (2分)清(2伟(奇【每题1分】(2 分)选文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滴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每题1分,意近即可。】【参考译文】【乙】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 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 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
14、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 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 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黄昏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 (2013辽宁锦州)【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小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 其间者,
15、太守醉也。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 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 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之娱,信可乐也。(节选自兰亭集序)【注释】修禊(xi)事:为了做禊
16、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 灾的仪式。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 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品类:指万物。信:实在。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泉香而酒洌:(2)树林阴翳: (3)少长咸集:(4)茂林修竹: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3 .【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14 .【甲】【乙】两文均表达了 “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2分) 【参考答案】. (1)水(酒)清遮蔽全,都(4)长,
17、高(每题1分)12 .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这一天, 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每句2分,大意正确即得分).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分)13 .【甲】的“乐”是与民同乐。(1分【乙】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 与友同游之乐)。(1分)(大意正确可得分)【参考译文】【乙】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 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 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 水引来作
18、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 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 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2012辽宁锦州)【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此为垠,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 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
19、、如玦、如带、如规、如 钩;色如鉴、如琅王干、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潦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 后浣花有专名,那么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养。水木清华,神 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 也。(选自浣花溪记)注玦(ju。: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琅耳(16ng gan ):像珠子的美石。漂回:水流 回旋。委:聚集。养(ji):养菜。舁(yU)夫:轿夫。12 .解释以下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水尤清冽怡然不动 *西折纤秀长曲 尽溪,平坦如养 *13.翻译以下句子。(4分)(1)日
20、光下澈,影布石上。水尤清冽怡然不动 *西折纤秀长曲 尽溪,平坦如养 *13.翻译以下句子。(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冽:伶:西:尽: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14 .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15 .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2分)【参考答案】12 . (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13 . (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 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分)(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
21、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2分)14 .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分)不同点:中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 静景为主。(1分)15 .杜甫。(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1分)【参考译文】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溪水到此转向西流,涓涓细流,宛转曲折。看上去像 连环、像玉玦、像衣带、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如明镜、如美玉、如绿色的瓜,那此幽深碧 绿,萦绕城边的流水,都是浣花溪的支流。然而,只是在杜甫定居草堂之后,才有了浣花溪 的美名,这自然是因为杜甫把浣花居建在溪畔的缘故。步行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一路上,溪流忽远忽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隔岸望去 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
22、头,远远望去像一片养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 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众流汇集,上面建有三座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 夫说上游通向灌县,有人说“锦江从灌口流来”,指的就是这条浣花溪。(2010辽宁锦州)【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劣,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23、“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 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 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1 .解释以下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躬耕于南阳躬:(2)先帝不以臣卑劣卑劣:由是先主遂诣亮诣:(4)此人可就见就:12 .翻译以下句子。(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将军宜枉驾顾之。13 .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参考答案】.躬:亲自,自身。卑劣:卑微鄙陋。诣:拜访。就:接近。(每词1分)11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每句2分)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 锦州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15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