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2).docx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2).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能理解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能力方面:(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2) 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 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以按劳
2、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 必然性。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已经预习教材内容,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并制定了一 份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的调查表格,包括了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属 于哪种分配方式、收入方式有什么优点等。2、教师利用对学生家庭的调查制作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与教材内容及学生的问题 进行整合,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导入新课。(二)情境导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要适应公有制经济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3、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 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三)新课讲授1、按劳分配为主体(板书)情境探究:在某国有企业车间里(材料贯穿全课时)情境一:小李是初级技工,在工作过程中总是受伤而请假,月工资2000元。老王是高级技工,工作的熟练度高,完成质量高,工资自然高,月工资3000元。小张是初级技工,工作积极,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收入还不错,月工资2500元。思考:他们的工资收入属哪种分配方式?他们的工资为什么高低不一?(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劳动者向
4、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注:有关数量和质量可以适当展 开)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他们工资之所以出现高低不一,就是这个 原因。板书: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情境二:该车间由于业绩突出,获奖金5000元。小李:我干得少,平均分配,我可能多得些。老王:我正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最好能对我的技术和工作有所体现。小张:我可没少出力,可不能少了我的。你们要出主意,这笔奖金该如何分配?(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就以下的知识作必要的补充。归纳出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 然性和意义。(1)、必然性: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
5、的重要 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第二,生产力 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 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 配。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 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 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2)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2 按劳分配 主体 多种 分配 方式 并存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