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疾病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诊疗规范.docx
《眼科疾病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疾病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诊疗规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诊疗规范一、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概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多发生于老年人,常由于栓子或血栓阻塞、动脉痉挛、 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而引起。一旦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阻塞,其供养的视网膜急 性缺血缺氧,视力立即下降。本病是导致盲口的眼科急症之一,能否及时诊治, 直接影响患眼的预后。【临床表现】1 .起病时,视力急剧下降至手动或光感。2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缓或消失,而间接对光反射存在。3 .眼底检查(1)视乳头色淡,边缘模糊。(2)后极部视网膜呈灰白色水肿,黄斑区呈樱桃红点。4 -6周后视网膜 水肿消退,视盘颜色变白,视网膜出现脱色素和色素增生,视网膜血管变细,受 累部
2、位可见神经纤维层缺失。同时存在睫状动脉供血的患者,可保留一部分不受 影响的盘斑束处视网膜色泽和一部分视力。(3)视网膜动脉狭窄,小分支细至几乎不易看见。血柱颜色发喑,反光变 窄或消失。视网膜静脉正常或变细。4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动脉充盈延迟。视网膜静脉充盈也迟缓。病变晚期大量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5 .视野根据阻塞的程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可保留部分周边视野。黄斑区 如有睫状动脉供应,可保留部分中心视力。【诊断要点】1 .根据患者视力突然急剧下降,眼底检查发现后极部视网膜水肿,可以诊断。2 .视网膜电图出现卜波轻微下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发现视网膜动脉充盈 迟缓可协助诊断。周边部视网膜脉
3、络膜的血管炎,周边融合性视网膜坏死和中等度以上玻璃体炎性 反应。【临床表现】1 .患者突发视物模糊.眼部红痛,畏光。2 .眼部睫状充血,角膜后灰色或脂状沉积物,玻璃体浑浊重,视网膜周边部 有灰色或白色水肿区,逐渐向后蔓延,动脉闭塞,静脉受累,血管有白鞘。随病 情加重视网膜呈网状变薄,并发展成多发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部分病例视乳 头色浅。晚期前节炎症可退行。【诊断要点】1 .根据症状突发,早期眼部葡萄膜炎改变合并视网膜水肿、动脉闭锁;晚期 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动脉闭塞、视网膜网状变薄、较多裂孔,可以诊断。2 .玻璃体液或房水中聚合酶链反应,组织培养分离病毒有益于诊断。恢复期 血清抗体滴定高于急
4、性期4倍。【治疗方案及原则】1 .全身使用无环鸟昔(acyclovir)或丙氧鸟首,静脉点滴7-21天,然后 口服46周。2 .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与无环鸟昔合并使用。3 .应用阿司匹林,早期服用可阻止血管发生阻塞。4 .激光光凝裂孔及病变区。5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硅油灌注,治疗并发的视网膜脱离。七、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概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暴露在高氧环境下发生的视网膜血 管增殖性病变。氧气的使用提高了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成活率,但由于这部分患 儿的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成熟,而纯氧抑制不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发育,从而导致 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1 .病变的部位分为3个区,1区以视盘
5、为中心,视盘到黄斑为半径画圆;2 区以视盘为中心,视盘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2区以外剩余的部位为3区。早期病变越靠后,进展的危险性越大。2 .病变严重程度分为5期:1期在颠侧周边有血管区与无血管区之间出现 分界线;2期分界线隆起呈脊样改变;3期脊上发生视网膜血管扩张增殖,伴随 纤维组织增殖,胎龄35周时高发;4期由于纤维血管增殖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 离,先起于周边,逐渐向后极部发展;5期视网膜发生全脱离(大约在出生后10 周)。此外,当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扩张、变形存在时,应增加病变分期的期数,这 种情况称为“附加”病变(“plus”病变)。3 .病变晚期前房变浅,可继发青光眼、角膜变性。【诊断要
6、点】1 .病变早期在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之间的分界线,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特有 的体征。2 .综合病史和临床体征可以明确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 .对低体重儿和早产儿从胎龄32-3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病变。2 .对1区和2区的3期病变及任何区域的“附加”病变,行间接检眼镜 下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3 .对4期病变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除术。4 .对5期病变行玻璃体手术联合膜清除术,可使部分病例获得完全或部分 视网膜复位。视网膜复位患者中仅很少的病例获得行走视力。【治疗方案及原则】1 .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应行眼科急诊抢救。2 .应用血管扩张剂,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
7、油。选用静脉、 球后注射或口服血管扩张剂,如葛根素、丹参、罂粟碱、川苜嗪等。3 .可给予纤溶制剂,静脉滴注尿激酶1万-3万U加生理盐水200mL每天 1次,连用5天。4 .其他增加血流最的办法(1)可以尝试降低眼压,按摩眼球或口服乙酰嘎胺。(2)吸银:吸入95%氧和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5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6 .如发病超过数小时,绝大多数患者的视力预后极差。(二)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概述】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较中央动脉阻塞少见。【临床表现】1 .视力受损程度与眼底表现取决于视网膜动脉阻塞的部位和程度。2 .患者常感到视野缺损。3 .眼底所见(1)通常在视乳头附近或在大的动静脉交叉处可见受累
8、的动脉变细窄,相 应的静脉亦略细。(2)阻塞动脉内有时可见白色或淡黄色发亮的小斑块。(3) 在阻塞动脉供应的区域内,视网膜水肿呈象限形或扇形灰白色浑浊。 若影响黄斑的血循环供应,亦可出现“樱桃红”点。4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1)阻塞动脉和相应的静脉较未阻塞支充盈迟缓,有的受累动脉至晚期仍 无灌注。(2)静脉期阻塞处依旧低荧光。阻塞远端可见动脉逆行灌注,相应的静脉 仍无灌注。有的病例于静脉晚期阻塞处出现强荧光,管壁荧光素染色与渗漏。(3)发病2-3周后视网膜水肿消退,阻塞动脉变细并有臼鞘。荧光血管 造影可恢复正常。少数阻塞与未阻塞支或睫状血管形成侧支循环。5 .视野检查为相应的神经束或扇形缺损
9、。6 .视网膜电图正常或有轻度异常。【诊断要点】根据视力下降,眼底视网膜动脉供应区扇形灰白水肿,受累动脉变细窄,视 野检查出现相应的视野缺损,即可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 .治疗相关的全身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等。2 .应用血管扩张剂,如葛根素或丹参注射液、烟酸、地巴座等。给予维生素 B1、维生素C、维生素E等。3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发现视网膜无灌注区时,可用播散性激光光凝防止新 生血管形成。(三)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概述】睫状视网膜动脉独立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系统,从视盘藏侧进入视网膜。睫状 视网膜动脉可以单独发生阻塞,也可以合并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或合并前部缺
10、 血性视乳头病变。【临床表现】1 .患者突然出现视力下降,合并视野缺损。2 .检眼镜下盹状动脉供应区视网膜呈舌状或矩形灰白水肿。3.4-6周后视网膜恢复透明,遗留变细的睫状视网膜动脉,黄斑区出现色素 和脱色素改变,视乳头颜色变白。【诊断要点】根据患者急性视力下降,眼底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区舌形灰白水肿,受累动 脉变细窄,以及相应的视野改变可以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四)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概述】急性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可以导致神经纤维层局部缺血而引起梗 塞,神经纤维轴浆流转运阻断,形成局部缺血和坏死。常出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高血压、白血病、结缔组织病
11、、血管炎、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和AIDS病等眼 底改变中。也可见于外伤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临床表现】1 .对视功能的影响取决于阻塞的部位和大小,未影响黄斑时视力可不受影响。2 .眼底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大小约1/4视盘直径或更小的棉絮斑,通常5-7 周消退,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持续时间较长。3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于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区呈现斑片状无灌注,邻 近毛细血管扩张,晚期荧光素渗漏。【诊断要点】根据眼底所见可以诊断。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显示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区呈现斑片状无灌注,有 助于确诊。【治疗方案及原则】1 .主要治疗产生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的全身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胶原 血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眼科 疾病 视网膜 血管性 诊疗 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