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docx
《第17课短文两篇(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短文两篇(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班级第17课短文两篇本课重点1 .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本课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单选题i.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斯号陋室/唯命悬从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蒙辞以军中多务 【答案】C【解析】【分析】C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就”;A项中的“是”分别是“动词,表判断”“助词,把行为对 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B项中的“之”分别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至IJ,往”; D项中的“以”分别是“连词,来,用来介词,用,拿”。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
2、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 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2 .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徇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何陋之有D.禽兽多变诈几何哉【答案】D【解析】【分析】例句和D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B项中的“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 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3 .
3、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o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3)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之世知音少的慨叹,讽刺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解析】【分析】(1) ABD理解正确。C香远益清(更加)。(2)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刚正不阿不随世俗;“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比喻君子正直谦逊美名远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庄重严肃受人敬重。故BCD 正确。A理解不正确。(3)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思是: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
4、了!这篇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把莲花比作是君子, 把牡丹比作是富贵者,这里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实是慨叹当今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人很少,但 喜爱牡丹的人却很多。从而讽刺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故答案为:(DCA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之世知音少的慨叹,讽刺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 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 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
5、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 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 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是: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 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 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1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苏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 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 闻
6、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公始病,以书属辙日:“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 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 多士。(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港及鸟兽以书屋辙曰也能语其要疾时文之诡异(2)用“产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
7、面的句子。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答案】(1)恩泽,恩惠;同“嘱”,嘱托;总是;厌恶,憎恨(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3)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属于通假字,疾是 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2)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欧阳修又惊 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文忠惊 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
8、 规范翻译。讣:死讯。闻:传播。贤:贤者。愚:愚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 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故答案为:恩泽,恩惠;同“嘱”,嘱托;总是;厌恶,憎恨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 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 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 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
9、系;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 话的词语进行断句;根据虚词进行断句;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附参考译文】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家兄苏子瞻,贬官居住在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夏六 月,家兄受命渡海向北返回。第二年,乘船到淮、浙之地。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 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几 百
10、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唉!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 写信嘱托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 兄长写墓志铭!”家兄I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母亲亲自教授他诗书。他听到古今盛衰的历史,总能说出其中的 要义。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 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 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件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 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五、语言
11、表达20.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即“诗中有画”。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诗句中任选 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要求:紧扣诗句;语言表达简明、 生动;运用一种修辞;50字左右。(1)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杨公远月下看白莲)(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答案】(1)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绿波荡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净的荷花,宛如星星般在碧波中 一闪一闪。(2)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片片荷叶中,仿佛只有一种颜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 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解析】【分析】(1)。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
12、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适的修饰 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十里荷花、月亮,既然题目 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 出来。(2)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荷叶、荷花、采莲少女,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 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故答案为:(D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绿波荡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净的荷花,宛如星星般在碧波中 一闪一闪。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片片荷叶中,仿佛只有一种颜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 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13、点评】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 受。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 进行描绘。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的 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答案】C【解析】【分析】例句中“而”表承接连词,与之用法相同的是C选项。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4、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答案】C【解析】【分析】C项“说”这种文体侧重于议论。【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5 .读陋室铭,本文在写作方法方法典型的特点是()A.借景抒情B.借物抒情C.运用象征D.动静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章内容。文题中“陋室”是具体的“物”,文中作者也着重描写了 这个“物”,而作者是借以表达自1的生活情趣,所以本文的写法方法是“
15、借物抒情【点评】学习古文,不仅要在文言语言上学习,还要学习一些写作方法,借鉴运用。6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 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B.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住 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 远扬。D.爱莲说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乂针硬了时俗。【
16、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课文的理解把握能力。A“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愿望和决心”对课文理解不正确。明显拔高了作者的写作意图。BCD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 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答题时要仔细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要 细心体会选项词语的表述是否得当。二、填空题7.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1)作者从、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 的美好品格。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 自许。(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的化身,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7课 短文两篇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 17 短文 解析 年级 语文 下册 课后 培优练 部编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