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课内文言文-2022-2023年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选择性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





《专题07 课内文言文-2022-2023年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选择性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7 课内文言文-2022-2023年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选择性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7课内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恨,不亦君子乎? ” 学 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
2、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复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岸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
3、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 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簿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1 .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B.可谓好学也已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 士不可以不弘毅.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食无枣饱求:追求B.徼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C.君子哂于义 喻:知晓,明白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2 .下列对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画不仁而:如果B.小人喻于利于:在C.不亦重乎 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D.先“恕”乎 其
4、: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各项伯春,项羽季父也B.知用先后,则近道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知止地后有定置之地,拔剑撞地破之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六合为家,靖函为宫5 .将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 意诚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知所先后,则近道矣A.B.C.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孝”指孝敬父母,“悌”指尊敬兄长。论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认为孝悌是伦理道德的起 点和根本。B.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给“仁
5、”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 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C.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从治学的角度看,他主张“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D.孔子云:“不学诗瓦无以言。”孔子所说的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6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使人弃旧图新,使人达到“至善”的境界。7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C.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D.根据课文可知,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纠正事物中的错误,纠正事物中的错误才能
6、获得知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生壬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第十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 交于稿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掌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 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 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 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
7、,泉之始达。苟能充之, 足以保尸率;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8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有体啰恻隐之心怵惕:恐惧。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二结交。C.非所以攀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D.若火之始终,泉之始达然:的样子。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B.四海: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C.乡党:这里指同乡的人。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D.孺子:儿童、幼儿。宋代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
8、”.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B.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D.无辞让之心,非人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 智”,更是成了中国占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 主义思想。D.孟子在认为“仁
9、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第二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 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影,自伐者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7 课内文言文-2022-2023年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选择性必修上册原卷版 专题 07 文言文 2022 2023 学年 语文 上学 期期 专项 复习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原卷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433726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