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Ⅰ)(含解析).docx
《2020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Ⅰ)(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Ⅰ)(含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须知: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表达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
2、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 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 那么,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 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 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 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纣彳犁
3、嗓“孝”成为-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丽fe葡优游艺 ks5u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 为夫妇之辩。”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 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 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 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表达了孔子“爱人”(“泛爱众”) 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
4、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陈良廷译,有删改).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 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屡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7 .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比照, 小说气氛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 栈小憩时的
5、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 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8 .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9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 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答案】7. D 8.两人一再相约,说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分别之际的一再相 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9.小说的情节
6、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 一”;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 在滑雪之外的生活;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 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 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错误,过度解读主旨,应该是表现了他们想通过 滑雪摆脱现实生活的牵绊。应选Do【8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上下文和主人公的形象、
7、动作、语言等进 行分析。对话表现了尼克和乔治对滑雪运动的喜爱,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以及对对以 后没有机会滑雪的颓丧。“我们要去滑,没错”“我们一定得滑”“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写出了二人对将来能再 次滑雪的渴盼,表达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说定了 可一点也靠不住”,写出了二人想到以后很有可能没机会滑雪事,内心的颓丧、郁闷、惘然。【9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手法和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文本,从小说的情节构成、情 节手法、人物形象、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小说1、2、9、10、11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5段写二 人在小
8、客栈的逗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的喜爱与渴盼,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二人滑雪 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文章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再难滑 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在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 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此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 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日:“吾当避
9、此人出一头 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 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日:“违制之坐,假设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日:“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 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土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 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 上供米三之一
10、,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三常平米,多作筋粥药剂, 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日:“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 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 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 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 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 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
11、寒/土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 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土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 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土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 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土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 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
12、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那么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 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 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
13、。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 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范疫病。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 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减价泉常平米,多作篦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答案】10.A 11. B 12. C. (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 很多。(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解析】【10题详
14、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 “乎” “于” “而” “之” “也” “矣” “焉” “耳” “那么”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 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 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
15、请驱逐。其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 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BC项;“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 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排除D项。应选Ao【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那么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
16、制,金、元、明、 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应选Bo【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比照,即能发现问题。C项,“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范疫病”错,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羡缗得 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见“同时”表述错误,“集贮 钱粮、建
17、造治病场所以防范疫病”应当是第二年春天的事。应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此题关键词有:(1)减祟,减价出售;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者, 救活的人。(2)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鲜,少。【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
18、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存、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那么“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存”;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 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 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很惊喜,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 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丞。 苏轼服丧期
19、满,回到朝廷,任命他为判官告院,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 弊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 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 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 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 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 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 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
20、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 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 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I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 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 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 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 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
21、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范疫 病。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的官职。苏轼从元祐以来, 从未因每年考核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 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 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 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 属少有。(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
22、,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 诗。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嘛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商崖: 这里泛指山崖。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13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
23、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15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4. A 15.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宽 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解析】【14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 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 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 的意思。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拟多
24、,类似现在的笔友。诗的题目给 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 示酬和。由此可见,选项A “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应选Ao【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 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 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虽失春城醉上期” 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 是一个“失”字,让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诗” 一句是说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 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高 考真题 语文 全国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