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重点 (2).docx
《农业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重点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重点 (2).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I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1)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农 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其二,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 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不同的时期,农业也有不同的地位。其一,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表现为农业支 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而且 为工业品提供市场。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持,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对 国家工业化的支持也符合农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其二,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业 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农业逐步完成了为国
2、家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的重任,非农业完全弄够 依赖自身的积累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农业由于自身的原因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 逐步丧失,比较利益越来越小,市场本身的发展难以使农业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 要,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 策。(2)农业的作用:农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方面的贡献: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 外汇贡献。其一,产品贡献。农业的产品贡献表现在食品贡献和对国家工业发展所作出的原料贡 献。农业部门所生产的农产品对于国内安定和促进相关产业、加工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对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作用。其二,要
3、素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 非农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业部门的发展。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 和土地。其三,市场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贡献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农民作为 买者,对工业品的消费扩大了其市场,工业品市场的扩大又会刺激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 扩张。第二,农民作为卖者,在市场上出售农产品,把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出售给非农 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对农产品的销 售规模越来越大。农产品流通的增加不但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使农产品的市 场体系FI益完善,也有利于农业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其四
4、,外汇贡献。所谓外汇贡献,是指通过出口农产品,农业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 外汇。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外汇贡献尤为重要。(3)农业的功能农业的作用还表现在其多功能的特性上。其一,环境功能。农业及相关土地的利用对环境可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有利方 面包括水十.保持、补充地下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不利方面包括可能会造成化学品使用 不当而造成的污染,水土流失、动植物栖息地减少等。而且农业对环境的影响还具有不 同规模的地域性特征。其二,社会功能。农业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而且为他们提 供了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护农村生活模式以及农村社区活力,具有减少农村 人口盲目流向城市
5、、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的限制,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社会功能,比发达国家更具有重要性,具有更大的价值。促使供给的增加,而投机商人会在认为价格高位时进行抛售,从而减缓价格的上涨。 反之,当现货价格下跌时,会引起期货市场的相应下跌,此时投机商们就会趁机 囤积货物,使得供给减小,价格上升,从而遏制价格的暴跌。这样,就能一定程 度上使农产品未来的供求保持大体平衡,不致造成未来供求的较大波动,对农产品 价格波动起到抑制作用,并能使价格的波动幅度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范围内。第 二,有助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政府不仅可利用期货市场的未来供求及价格信息来 进一步明确稳定重要农产
6、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还可以通过向农产 品期货市场提供权威性的未来供求及价格信息来引导期货市场的交易活动,促使期 货市场更好发挥价格功能,从而对现货市场的生产流通加工与消费等环节产生影响。 第三,促进农业国际化的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功能发挥情况以及在全球 非范围的地位,将影响本国企业在国际农产品现货市场中的交易地位和议价能力, 从而有助于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和促进本国农业的国际化发展。II .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对现货市场的微观作用:第一,锁定生产经营成本或利润。生 产经营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的远期权威价格,通过套期保值操作、远期合约交易 或者订单生产等来锁定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
7、或者特定农产品的原材料成本,降低农 产品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程度,从而稳定地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获得稳 定地经济效益甚至提高经济效益,并能够在价格波动中维持生产经营的平稳运行。第 二,引导农产品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导向功能能够有效 地影响农产品现货市场,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资金流向,使 得社会资源能够合 理利用,产业结构能够得到合理地配置。第三,拓展农产品的销售与采购渠道。在 农产品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的情况下,特定农产品期货市场能形成 接近未来供求均衡的价格,即形成一个从短期到长期的较好反映未来供求趋势的完 整价格体系,为现货市场交易双方确定现货成交
8、价格提供权威的依据,从而扩展了 农产品现货市场的销售与采购渠道。第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企业和农 户都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都面临着较大的市场价格波动的 风险,客观上需要利用期货市场所特有的规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机制,来规避或 转移产业化经营中所面临的现货价格波动风险并锁定预期的利润。第五章农产品国际市场一.国际贸易理论绝对成本学说:该学说是由应该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两国之间进行贸易 的动机建立在绝对成本的差异之上,即某个国家生产一种商品比其他国家生产同样 商品的成本要低,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生产这种商品出口。因此,各国参与分工, 如果各国都有自己具有绝对成
9、本优势的产品,并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那么贸易 双方都可以获利。1. 比较成本学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成本学 说。他认为,如果在进行两国优势比较时,一个国家各个产地的生产成本都高于另 一个国家时,国际贸易仍然能使贸易双方得到好处“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观点,认 为各国不一定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只要生产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 品,就可以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从中获益和实现劳动的节约。比较成本学说的积极意 义在于:一个国家无论处在何种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哪种产业结构,无论其经济 势力的强弱,都可以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根据相对优势进行生产和展开贸
10、易,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2. 要素禀赋学说:国与国之间互利贸易的基础在于要素察赋的差异,由于各种各样的 原因,一个多要素禀赋中某些要素丰裕,另一些要素稀缺,国际贸易中一国出口 的应当是那些较多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进口的则应该是那些较多使 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其政策含义是国应该实行自由贸易,进行国际分工,进行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通过这种生产和贸易,使得各国福利水 平提高并使全世界的产出达到最高水平。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面对国际贸易的新问题,迈克尔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 势,而国家竞争优势是
11、由四个基本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 状况,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行为)和两个辅助因素(政府行为和偶然事件)相互 作用所决定的。第一,要素条件。在现代社会,对于形成一国的产业竞争优势,高 效的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比单纯的拥有要素更为重要,并且如人才和科技管理 水平等高级要素的地位越来越突H3只有创造出更多的高级要素并合理进行利用,才 能长期保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二,需求条件。各国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受到 国内需求条件的直接影响。国内需求结构的分化可以对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挑 剔的买方会促使产业的服务和质量得到提升,预示性的买方需求会对生产者提供信 号。国内需求的国际化,也会带
12、动国内产业走向国际。第三,相关与辅助产业 的状况。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和辅助产业会对一国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很大 的影响,增强后者的国际竞争力。但为了使某一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没有必 要要求所有的供给产业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第四,企业斩落、结构和竞争行为对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的影响。国内和国际竞争的发展对国内产业的进步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必须不断地改变经营策略和行为,以使 自身不断地适应竞争需要。与此同时,行业的进步也会带动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 第五,政府行为。政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或增加产业竞争优势的可能性, 但在没有其他有利条件的情况下,政府政策是缺少创
13、造性的。第六,偶然事件。 一些偶然事件和机会有时也会对一国的产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比如发明创造、投 入成本的非连续性变动、战争、政治决策等。4. 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关系比较优势理论是关于一过怎样进行自由优化配置,尤其是在出口商品和劳务 的生产部门怎样配置资源的问题,而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使其企业或 产业在一定的领域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问题。二者既有不同、也有区别。(1) 区别:第一,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构建的市场条件不同。传统的比 较优势理论构建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之下,而竞争优势理论则构建于不完全竞 争市场条件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由于不存在规模经济与企业活动,产 品是
14、同质的,不存在非价格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比较优势直接体现为价 格竞争优势,使得两者完全相同。第二,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比较优 势理论主要论证的是国家间产业分工与产业互补的合理性。而竞争优势理论则 主要是讨论各国间的同一产.业或同一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发展的现实态势,主要 论证的是国家间产业冲突和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第三,两者的来源不同。 大卫李嘉图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只解释了劳动力要素;要素禀赋学说考虑了 更多的生产要素而没有考虑科技进步、市场需求和政府行为等作用;而竞争优 势理论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更加全面的角度进行了论证。第四, 两者的标准不同。比较优势是用影子价格描述的,而竞争优势则
15、是用市价来 衡量的。第五,竞争优势理论不像比较优势理论那样被广泛运用。I总之, 拥有比较优势并不等于拥有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往往 表现为某一要素禀赋相对丰富,而使其在国际分工中扮演者某种重要的角 色。但竞争优势是一种实际显现出来的竞争能力,是生产力各构成要素综合 协调的结果。(2) 联系:第一,一国在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利于该国去建立国际竞争优 势,而只有一国国际竞争优势的建立才能使该国获得比较持久的比较利益。 第二,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二.WTO与中国贸易1.基本规则:第一,扩大市场准入,消除关税壁垒。其中包括取消非关税壁垒,降低 关税税率;削减进口关税
16、,扩大市场准入机会;关税配额水平的约束及其非歧视性实 施;规定最低市场准入机会;和特殊保护条款。第二,削减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 争。第三,削减和规范国内支持,完善竞争机制。第四,规范卫生和植物检疫 措施,严防设置非关税壁垒。(绿箱政策GreenBox Policies是用来描述在乌拉圭 I可合农业协议下不需要作出减让承诺的国内支持政策的术语,是指政府通过服务计 戈九提供没有或仅有最微小的贸易扭曲作用的农业支持补贴。绿箱政策是WTO成员 国对农业实施支持与保护的重要措施。|根据农业协议将那些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 曲作用的政策称为“黄箱”政策措施,要求成员方必须进行削减。“黄箱”政策措施主要 包括:
17、价格补贴,营销贷款,面积补贴,牲畜数量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 补贴,部分有补贴的贷款项目。| “蓝箱措施”(Blue Box Measures)是指, 些与生产限制计划相联系的直接支付的“黄箱措施”支持,被称为“蓝 箱”的特殊措施,可得到免除减让。但其条件是必须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1)按固定面积或者产量提供的补贴;(2)享受补贴的产品数量不超过基 期(即19861988年)平均生产水平的85机(3)按牲口的固定头数所提供 的补贴。)2,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发达国家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加强,而 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日益削弱。第一,世界农产品贸易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发 达国家。第二,发展中
18、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地位日益下降。第三,主要农 产品进出口国家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的农产品垄断地位受到激烈冲 击;欧盟农产品自给率迅速提高,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一部分发 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口增长较快的是一些中等收入和一些石油输出国家和地 区。3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品种结构变化:第一,世界谷物贸易增长由快变慢。第二,农业 原料贸易增长缓慢。第三,畜牧产品和水产品不断扩大。笫四,世界水果蔬菜贸 易额增长令人瞩目。第五,新的加工食品和饮料增多。4,农产品国际贸易特点:第一,贸易商品集中。这一特点多指欠发达国家农产品出口的 品种是有限的。第二,贸易地区集中或市场集中。贸易地区集中或市场集中是指大 部
19、分主要输出物资通常在几个工业化国家的市场上出售。第三,价格波动幅度大引 起出口收入波动。农产品或初级产品贸易波动的幅度非常高,至少高于在世界市场 上进行贸易的制造业产品的价格波动。第四,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时间性很强。第五, 农产品国际贸易更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出口的大多是粮食, 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农产品大多为经济作物,需求弹性比粮食要大得多。5 .中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但除了个 别产品外中国并没有积极参与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虽然有所 增长,但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却在逐步下降。第一,中国是世界上近二十年来农产品 贸易增
20、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第二,中国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总体上升, 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第三,由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I另外, 在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中,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逐步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 进出口份额上升。未来将导致对国内资源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农业的比 较优势逐步下降。6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结构特征:第一,在地区结构特征.匕中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 场的分布就够比较稳定,始终以亚洲国家以及美国为主要的出口市场。中国农产品 贸易的顺差主要来自亚洲地区,而贸易逆差主要来自北美地区。第二,中国农产品 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特征。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种类有纺织纤维类、
21、油籽类、蔬果类和 谷物类转化为蔬果类、水产类和谷物类。出口贸易比重的集中度有了显著提高,出 II规模向少数几类农产品集中的程度 加强。主要进口农产品种 类由谷物类、糖类、 纺织纤维类,转变成油籽类、纺织类、只为油类和水产类。7 .中国入市之后再农业方面的主要承诺:第一,农产品关税减让,中国逐年降低农产品 关税,并对所有农产品的关税进行约束。第二,.重要农产品的关税配额管理。中国 按照世贸组织农业协议的要求取消数量限制,但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对一定的农产品实 行关税配额管理。中方承诺保证非国营进口商的参与机会,采取相关措施使私营进 口商参与进口配额的最初分配。第三,国内支持的限制。中国基期综合支持总
22、量 为零,特定产品支持为负数。第四,非关税措施的取消。根据中国入市协定书规定, 中国入市后取消对农产品的非关税措施,包括配额、许可证等措施。第五,出口补 贴的消除。中国承诺今后不对农产品提供出口补贴。第六,卫生与动植物检疫的限 制。中国提交了新的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法律,并且遵守世贸组织关于和动植物 检疫方面所有的法律法规。8 .中国入市对农业和农民所产生的影响:第一,提高了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程度。中 国在入市的过程中做出了广泛而重大的减让和承诺,较大幅度地开放了农产品市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开放程度 最高的国家之一。第二,农产品进口剧增,压 低了国内市场价格,使农民的利益受损。农产
23、品进口大幅度增加挤占了国内农业 的发展空间。对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的基站,抑制了国内传统种植业的发展。国 内新增的市场机会并未转化成农民的增收机会,而被国外农民,尤其是发达国家的 农民所分享:对资本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市场的抢占,挤压了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的空间;对中国某些农产品加工业的控制,减小了民族工业的获利空间。第三,中 国农产品出口仍然面临着较高的日常准入壁垒。随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根据 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规定,农业产品关税得到大幅度的削弱和制约,关税壁 垒对农产品贸易的保护作用逐步减弱。但在这种情况下,隐蔽性较强、透明度较低、 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措施一一技术性壁垒悄然兴起,
24、并逐渐发展成为发达国家保护 国内市场的主要手段。第四,农业进一步开放的压力在加大。中国与越来越多国家 建立的自贸区将更大范闱的使外国农产品挤占中国农业的生存发展空间,虽然有少 数的农产品取得了竞争优势,但更多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农业生产要素第六章土地与水资源一.土地资源.含义: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条件。1 .特征:第一,自然特性一一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是有限的;土地位置是固定的, 不能移动;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第 二,经济特性一一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的区位性;土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重点 2 农业 经济学 重点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