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醉翁亭记》知识梳理及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第12课《醉翁亭记》知识梳理及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醉翁亭记》知识梳理及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2课:醉翁亭记【基础积累】一、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二、主题思想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表达,勾勒 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 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三、知识梳理(-)一词多义1.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承接泉香而酒洌泉香而酒洌连词,表并列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连词,表递进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朝而往,暮而归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2.之醉翁之意
2、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 .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佳木秀而繁阴4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词类活用1 .名之者谁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5 .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佳木秀而繁阴6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词类活用3 .名之者谁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山水之乐”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形容词,秀丽形容词,茂盛动词,居高面下动词,到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翼: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第一个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A.云归而岩穴暝B.树林阴
3、翳 C.构亭曰“醒心”D.或醉且劳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B.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4)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甲文第一段先写朝暮之景,再写四季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的感慨。B.甲文第二段层次清晰,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景。C.乙文中“醒心亭”为曾巩所建,“醒心”二字取自韩愈的北湖一诗。D.乙文“乃公所寄意于此”中“此”指代“一山之隅,一泉之旁二【答案】(1)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那么其心洒然而醒。(2)暝:昏暗。(2)翳:遮蔽。(3)构:建筑。(4)或:有时。(3)野花开了,散发出
4、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4)C【解析】(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 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 句读。“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那么其心洒然而醒”句意为: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 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使目新乎其所睹”兼语短 语,应在“睹”后停顿;“耳新乎其所闻”主谓结构,应在“闻”后停顿;因此,断句为: 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那么其心洒然而醒。(2)此题考查重点文
5、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句意为: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暝:昏暗;句意为:树林茂密阴蔽。翳:遮蔽;句意为:建造了一个叫“醒心”的亭子。构:建筑;句意为:有时喝醉而且疲劳的时候。或:有时。(3)此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芳:香花。发:开放。佳木:好的树木。秀:植物开花、结实。繁阴:一片 浓密的树荫。重点词语:噫:啊。其:指欧阳修。可:可以。谓:称得上。善:擅长。取乐:寻找快 乐。于:从。(4)此
6、题考查内容理解。C.理解不正确。根据【乙文】“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日醒心, 使巩记之”可知,醒心亭为欧阳修所建,曾巩只是写了一篇“记”,而非“曾巩所建”。故 选Co4,山行六七里山:名词用作状语,在山上、向山上(三)特殊句式.判断句环滁皆山也/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课后自测】1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林壑尤美 尤: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饮少辄醉 辄:(4)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6)日出而林霏开 霏: 云归而岩穴暝 暝:(8)野芳发而幽香
7、芳: (9)但偻提携彳区偻:(10)泉香而酒洌 洌: (11)杂然而前陈者 陈:(12)宴酣之乐 酣: (13)弈者胜弈:(14)觥筹交错觥: (15)苍颜白发苍:(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 (17)树林阴翳翳:(18)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1)特别。(2)茂盛的样子。(3)就。(4)意趣,情趣。(5)领会。(6)弥漫的云气。(7)昏暗。(8)花。(9)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10)清。(11)陈列,摆开。(12)尽兴地喝酒。(13)下棋。(14)酒杯。(15)苍老。(16)回去。(17)遮盖。(18)以为快乐。1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8、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但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译文: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译文: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2 . (1)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是醉翁亭。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要
9、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那么自暗而明,暮 那么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6)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 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7)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8)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9)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感到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呀.3 .选
10、择题(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C.野芳发而幽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太丘舍去【解析】D A项,动词,命名;为,是。B项,秀丽;茂盛。C项,开放;从出发。D项,离开。以下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蔚然而深秀B.溪深而鱼肥 C.泉香而酒洌D.而不知人之乐 【解析】D D项的“而”表转折淇他三项的“而”均表并列。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作亭者谁B.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C.山之
11、僧智仙也C.山之僧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而年又最高D.而年又最高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解析:A A在,介词;B特指,可译为“的人”/表判断的语气,不译;C结构助词, 可译为“的” /代词,指“诸峰”;D表并列/表顺承(4)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名之者谁名:命名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C.佳木秀而繁阴秀:繁茂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快乐解析:D以为乐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其西南诸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B.醒能述以文者/以衾拥覆 C.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D.故自号日醉翁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解析:A分别指“滁州城”和“太守
12、”:B介词,用;C助词,“的”/代词,“亭子”;D所 以/原来。(6)以下词语中的“错”字与“觥筹交错”中的“错”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错愕良久B.铸成大错C.承蒙错爱D.错落有致解析:“觥筹交错”中的“错”是“错杂”的意思。A仓促;B错误;C谦辞,用于称对方 对自己的关心保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先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哪山、酿泉和醉翁亭。B.第二段描写的景象是山间朝暮及四季景色的变化。C.第三段一共为我们展现了三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依次为“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酢二D.本文使用了一些骈句,如“朝而往,暮而归”,“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醉翁亭记 12 醉翁亭 知识 梳理 练习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