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docx
《复习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复习教案: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 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 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一洋务运动。 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孙中 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1915年,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
2、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本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经济、政治到思 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I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一君主立宪)I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I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一追求民主和科学)3、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能力目标:培养
3、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 进程。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 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 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认以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 任感。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
4、势。二、教法和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如近代化,洋务派等:适当补充人 物的相关历史事实,通过对人物的了解更好的记忆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采用启发教学、分 析比较、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探究式模式;引导学生从中国人民对近代化探索过程 去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知识点。三、课程资源课本为主,课件辅助,教师搜集有关资料以补充;注重图片的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 识,从而在适当引导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四、教学过程与环节(一)第7课洋务运动1、导入新课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改变现状,一批爱国人士进行了积极地 探索,首先表现在军事器物层面的学习,即洋务运动,
5、那么什么是洋务派,他们有哪些活动, 结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一下第7课洋务运动。2.讲授新课(1)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导学提示,自学;对本课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师生在多媒体课 件的辅助下,共同学习。(2)知识框架一一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一一90年代。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中央以奕新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主要内容:a.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军事工业。b.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民用工业。c.筹建J南祥、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d.兴办新式学堂。代表:186
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渚,的自救运动,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 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3、问题探究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思路一:可以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进行分析。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 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思路二:可以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进行分析。洋务派学习西方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 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4、小结:洋务运动是中国人近代化探索的开始;经历了 “自强”“求富”两个发展阶段,但中日 甲午战争的
7、失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它告诉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仅仅学 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行不通的,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 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 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 出了重要的一步。5、板书设计内有太平天国时间运动的打击目的代表人物外有西方列强I背景 的侵略洋务运动,号 勺容评价(二)第8课戊戌变法1、导入新课洋务运动30年有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 国引上富强的道路。思想先进的爱国志士认识到光学习技术是不够的,需要在深层次的制度 上进行改革,那么他们又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呢?我们今天就来学
8、习在制度方面进行探 索的第一I可合即戊戌变法。2、讲授新课(1)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导学提示,自学;对本课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师生在多媒体课 件的辅助下,共同学习。(2)知识框架一一戊戌变法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康、梁的宣传活动:a.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b.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戊戌变法(乂称百日维新)主要内容: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e.训练新式军队等。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
9、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a.戊戌变法是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 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 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3、问题探究思考一下,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就课文所示的两种观点让学生进行讨论,赋于人思维的多元化。思路一:可从谭嗣同献身精神给后人的激励方面考虑。思路二:可从维新人上逃脱后继续斗争的作用方面考虑。4、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 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就往而奔走呼号,弹精竭虑,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习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 教案 近代 探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