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 13.3.1 等腰三角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 13.3.1 等腰三角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 13.3.1 等腰三角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课题名称:等腰三角形 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 13 章的第 13.3.1 节教学背景分析(一)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在探索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轴对称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主要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学习等边三角形的预备知识,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小学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有初步的认识,前段时间探究过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轴对称的性质,比较习惯用三角形全等
2、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但刚开始接触用符号表示推理,将文字命题转换为符号语言还不熟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运用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2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 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益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发现、证明及应用。(二)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发现、证明及应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一)教学方式2启发引导、探究
3、合作相结合。(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三)学生学习方式1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2自主探索: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四)学具准备硬纸、剪刀。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 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 1 动手操作,得出概念活动 2 观察实验,猜出性质活动 3 推理证明,论证性质活动 4 运用性质,解决问题活动 5 梳理反思,布置作业由折纸、剪纸,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感知其对称性。通过探索,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从理性上认识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正确性。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学会
4、性质定理的运用。回顾反思,从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谈收获。教学过程问题与情境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3 活动活动 11 动手操作,得出概念动手操作,得出概念问题(1)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减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ACB(2)你能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吗?(3)你能举出生活中等腰三角形的实例吗?教师用 ppt 演示问题(1) 。学生动手折纸,剪纸,观察,回答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动手折纸,剪纸,标好字母并演示,提出问题(2) 。学生举手叙述定义。教师引出课题,板书定义并画图,提出问题(3) 。学生举例。教师引导、鼓励,用 ppt 演示图片,演示介绍腰、底、顶角
5、、底角。本次活动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到数学活动中来。(1)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归纳、举例,重新认识等腰三角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2)学生剪三角形的过程,从动态角度展示了等腰三角形的形成,并保留了中间的折痕,为后面证明性质添加辅助线作铺垫。4 分钟 活动活动 22 观察实验,猜出性质观察实验,猜出性质问题(1)活动 1 中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 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教师用 ppt 演示问题(1) (2) 。学生动手折纸,观察,找出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写表格。教师用 ppt 演示问题(3)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讨
6、论,交流合作。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6线段和角,填写表格。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3)你能猜一猜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独立思考 2 分钟后小组讨论)你能试着对你的猜想进行证明吗? 活动活动 33 推理证明,论证性质推理证明,论证性质问题(1)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猜想性质 1,学生比较容易,若证明有困难,教师可启发学生利用折痕添加辅助线。猜想性质 2,学生会有困难,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从不同角度引导启发:1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表格中的重合线段和角:AB=AC,定义阐述,不必重复;AD=AD,公共边,也不必阐述;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级 数学 上册 13 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 教案 新版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4347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