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赤壁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赤壁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赋”的体裁特点。2、能翻译课文1、2段,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知识。(教学 重、难点)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 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 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 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 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马上就要产生J这是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分析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
2、 贬黄州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后,得出的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的结 论。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绝唱的独特魅力。(板 书课题)二、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学习目标:1、了解“赋”的体裁特点。2、掌握课文1、2段重点字词知识。(-)自学指导:1、默读导学案有关本课“识作者” “知背景”“晓常识”的最后归于豁达乐观。2、第3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和他 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 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多月的流逝而农飞烟灭,风流云散。而自己作 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美长江之无穷”,从而抒 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第4段丢开
3、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 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 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美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 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 恒的辩证哲理。3、这篇赋主要通过主客问答阐述了作者在失意之中时人生的见 解。主客问答只是赋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实际上反映的都是苏轼本 人的思想。开头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作者于秋夜月下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月 白风清、天水相连的景象,并抒发了作者对此景象的感受。其次写在 优美的景色中“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 “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如
4、怨如幕,如泣如诉”,使长期过着谪居生活的作者内心惊动,为主客 对话做好了铺垫。接着以“苏子愀然” “问客”,引出了一场关于人生 意义的论辩。一主一客其实都是作者的独白,反映了他陷于苦闷而又 希望摆脱苦网的矛盾心理。“客曰”,是作者借客人之口表达自己在思 想上找不到出路的悲苦心情。第4段,文章以“苏子日”引出的一段 话是针对上文“客日”反映的悲苦思想而言的,这正表达了作者要求 摆脱悲苦思想的愿望。“苏子日”表现了作者对世事有超然的态度, 这种态度深受庄子人生哲学的影响,不为生死、得失、荣辱、毁誉所 累,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以自我排解。最后,客人转悲为喜,以 醉后“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5、”作结,一方面写出了 “清 风”“明月”“江上”之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欲借酒力以消除胸 中块垒之情。总之,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 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4、描写、抒情、议论。5、不是。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 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 “人生 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 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 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积极进取、达观 超然的感情基调五、课堂总结,延伸升华。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名作,历来
6、为人们所传诵。通过本节 课和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它写的是秋夜泛舟游赤壁的情景, 文章通过景物描写和主客对答,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受挫后的惆怅苦闷 和抑郁心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自我解脱的旷达胸襟。六、板书设计赤壁赋情感变化:乐一一悲一一乐写作特点:主客问答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七、当堂训练,分层优化。完成导学案P110 111视觉拓展(1-4)题 知识讲解。(了解作者的三大特点;明确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赋”的体 裁特点。)2、认真朗读赤壁赋前两段,结合课下注释翻译1、2段。注意:(1)实词:少等。(2)虚词:之、而、于、乎等。(3)通假字:冯、属等(4)古今异义词:白露、茫然等(5)特殊
7、句式: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凌万顷之茫然 渺渺兮予怀;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整妇3、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4、文章第二段写到箫声,有什么作用?5、共计12分钟。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一)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 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开始自学。(二)自学检测:提问检测:抽1名同学翻译课文(其他同学挑 毛病)。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答案点拨:1、曲折的人生经历、全能的文艺天才、复杂的哲学思想;是作 者在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园,但是生性旷达的他在老庄佛 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了解脱。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在一个幽 静的夜晚苏轼与客驾舟畅
8、游于黄州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 名作(赤壁赋;“赋”的体裁特点: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侧重于 写景、抒情。2、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 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 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 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 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花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 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 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 掉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
9、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 探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 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萧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 像是思慕,像是哭位,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 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俱佳,极富诗情画意,令人陶醉。4、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 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 泣。这里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 和听觉。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 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壁赋 教学 设计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