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韩家川乡联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韩家川乡联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韩家川乡联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韩家川乡联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四川灾后生态恢复任重道远四川省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水源 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十分突出。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给这个地区 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灾难。大地震使这个区域的山水、地势地貌 大变,地震直接导致地裂、地表扭曲、塌方、泥石流、堰塞湖形成、水文和河道改 变等。据初步调查,这次地质灾害导致区域5%8%地表覆盖遭到严重破坏,截至 2008年6月底,已排查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9346处
2、。森林、 草地、农田、河流等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珍稀动物栖息地破碎化、珍稀动植物死伤 惨重、原生植被遭到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也已面目全非,区域的水源涵养功能 也显著下降。因此,地震灾区的生态恢复要比社会、经济重建更为长远复杂,它的 隐患要长远得多,隐蔽得多。区域生态系统不稳定,系统功能不完全恢复,重建的 社会经济也就得不到稳定和巩固。就这个意义上讲,区域的重建与恢复,生态恢复 是根本。生态恢复是以生态系统恢复为前提,以植被恢复为可识别的标志,植 被反映了包含物种多样性、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系统过程在内的整个生态内涵。 由于震区灾后的地质状况还会长期不稳定,还会经常诱发滑坡、山崩、泥石流等灾 害
3、,而且面积广大,完全用人力来修复或恢复植被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地形地势 尚不稳定的情况下,也不必要去花大力气营建人工植被。就整体而言,大面积的山 地应以自然恢复为主。有条件时,也可以飞播适宜的生命力强的灌木种子,尽早形 成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能力强的植被。但对于地质状况已趋于稳定的地区,已重建 和修复的城镇、乡村、水电站等地方,应积极营建防护林带、绿化带、绿化美化18. (5分)直面创痛,理解灾难;灾难记忆要进入到“文化记忆”的循环之 中,成为社会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的方式要具有震撼力和创造性;人们要多关 注灾难,倾听逝去灵魂的声音,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价值。(答对一点得2分,两 点4分,三点5分)
4、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洪天锡,字君畴,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丁内艰,免丧,调潮州司理。帅方大琮辟真州判官,留置幕府。改秩知古田县,行乡饮酒礼。邑剧,牒诉猥多,天 锡剖决无留难。有倚王邸势杀人者,诛之不少贷。擢诸司粮料院,拜监察御史。累疏言: “天下之患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劾黄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力护文翁, 天锡又言:“不斥文翁,必为王府累。”上令吴燧宣谕再三,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 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天锡又言:“自古奸人虽凭怙,其心未尝不畏人主之知,苟知之 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章五上,出关待罪。诏
5、二人已改命, 宋臣续处之。会吴民仲大论等列诉宋臣夺其田,天锡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举所移文谓田属御庄, 不当向台,仪鸾司亦牒常平。天锡谓:“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 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 ”乃申劾宋臣并卢允升而枚数其恶。疏上至六七, 最后请还御史印,谓:“明君当为后人除害,不当留患以遗后人。今朝廷轻给舍台谏,轻 百司庶府,而北司独重,仓卒之际,臣实惧焉。”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 威者,皆天锡之力,而天锡亦自是去朝廷矣。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 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升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又
6、辞。度宗即位,以侍 御史兼侍读召,累辞,不许。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 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H,不起。久之,进显文阁直学士,三降 御札趣之,又力辞。逾年,进华文阁直学士,寻致仕。疾革,草遗表以规君相。上震悼, 特赠正议大夫,谥文毅。(节选自宋史洪天锡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 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B.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 宝
7、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C.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色7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 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D.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 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1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 祖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B.征辟制,是始于汉代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辟,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入士到朝 廷充任要职
8、。而征,则指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 荐。C.刑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等事务。刑部尚书 的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宋代是致仕制度完善 定型阶段。宋初太宗时规定:“朝廷之制,七十致仕。”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天锡居官正直,秉公执法。担任古田县令时,面对诸多诉讼,他剖析决断没有 留下疑难积案。而对依靠王府势力杀人者,他依法严惩不贷。B.洪天锡忠心为国,不畏权贵。他多次弹劾董宋臣、厉文翁等宦官员戚,虽然他坚 持己见,据理抗争,但因理宗极
9、力庇护,最终未能成功弹劾董宋臣。C.洪天锡多次上疏,请求交还御史EH,并劝谏皇帝除害兴利,虽然他的言论终被采 纳执行,但为了限制阉党,维护国君权威,他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D.洪天锡淡泊名利,屡召不就。理宗和度宗都曾多次征召他为官,他极力推辞,但 没有获得允许。晋升为华文阁直学士后,不久他就告老退休了。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2)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参考答案:11. D12. B13. C14. (1)自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告诫一番,那么奸人就会凭借势力作恶越猖狂,反
10、而不如不知道为好。(2)御史是用来昭雪冤狱的,常平仓是用来平均徭役的,如果宦官能够控制它们, 那么,内、外台官可以废除,这还能说国家有法纪、纲常吗?【解析】选自宋史诙天偏传作者:脱脱年代:元U.试题分析:应该这样:做广东提存刑狱,五科.晞,起知州,久之,始至白,戴刷,已先 黄,ii年大海直宝漫阁,迁广东铸运村6,决疑狱,办贪吏,韧WL旨育冬12 .试题分析:B耍,征、辟解汪1倒。13 .试法分析:C项,他的总论未被采纳.|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H是文言文必考的题H,错误选项的设置多 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 译错误而出现误判,
11、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 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 此题选项C事件错误。14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苟”止”“戒饬”“怙”“愈”“所 以” “若” “犹”的翻译。参考译文:洪天锡,字君畴,是宝庆二年的进士。被授官担任广州司法,因母亲去世而辞职服 丧,守孝期满后(免丧),调任潮州司理。将帅方大琮征召(辟)洪天锡担任真州判官,留他安置在幕府。改任官职,担任古田 县知县,兼摄乡饮酒礼。县邑动乱厉害,诉讼很多,洪天锡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 有依靠王府势力而杀人的,洪天锡惩治他们亳不宽恕。擢升诸司粮料院,授
12、官为监察御 史。洪天锡多次上奏疏说:“天下的祸患有三种:就是宦官、外戚、小人。”弹劾董宋 臣、谢堂、厉文翁,理宗极力庇护厉文翁,洪天锡又说:“不斥逐厉文翁,一定会牵连 到王府受累。”理宗命令吴燧宣旨告谕多次,洪天锡极力争辩。皇上又传出御笔手诏, 让洪天锡改动奏疏,想要亲自告诫他。洪天锡又说:“自古奸人虽然凭借势力作恶,他们 心里未曾不害怕皇上知道这些事,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告诫一番,那么奸人就会凭借势力 作恶越猖狂,反而不如不知道为好。”五次上奏章,结果洪天锡被逐出城门待罪。诏令对 谢厉二人改变成命而处罚,董宋臣继续留用。正逢吴地百姓仲大论等多人上诉董宋臣强夺他们的田产,洪天锡让有关部门官员调查
13、 处理这件事,但御前提举所移送来的文书称这些田属于皇帝田庄,不当告知台官处理,仪 鸾司也拿出文牒证明是常平田。洪天锡说:“御史是用来昭雪冤狱的,常平仓是用来平均 徭役的,如果宦官能够控制它们,那么,内、外台官可以废除,这还能说国家有法纪、纲 常吗?”于是重新弹劾董宋臣与卢永升而历数他们的罪恶行径。他上奏疏六七次,最后请 求交还御史印,说:“贤明的皇上应当为后人除害,不应当遗留祸患给后人。现在朝廷轻 视给舍(给事中及中书舍人的并称)台谏(唐宋以掌纠弹之御史为台官,与学建言之给事 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清代统归于都察院,职权不再分别,虽亦统称台谏,与宋之台谏 性质有所不同)等监察官,轻视百官和朝廷
14、各部门,但北司宦官独受重用,这是国家遭遇 危机的时刻,我实在恐惧。”洪天锡的言论虽然终究没有被施行,然而直到宋朝终结,宦 官都不能玩弄君主的威权,这都是洪天锡努力所致,但洪天锡也从此离开了朝廷。改命洪天锡担任广东提点刑狱,五次推辞不就任0第二年,起用他任潭州知州,好久 以后他才到任。到任后,他缉拿盗贼,尊敬先贤,过一年多,漳州政治修明,局势安定。 当值宝谟阁,后又升任广东转运判官,他断决疑难案件,弹劾贪官污吏,治理财政赋 税,都有法则。升任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他又推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的 职务诏令他回朝,他多次推辞,没有获准。后年,洪天锡改任福建安抚使,他又极力推辞,未获批准。亭户
15、(古代盐户之一种。 唐定盐法,将制盐民户编为特殊户籍,免其杂役,专制官盐。因煮盐地方称亭场,故名。 宋代专指向政府领取本金产制正盐归公的盐户,亦称“灶户”,和制浮盐卖给商户的“锅 户“有别。元明两代仍称亭户。清代一般通称“灶户”。)买盐以致有的家破人亡,洪天 锡首先罢除了此事,民众做佛事来报答他。洪天赐又罢免了上贡荔枝事。朝廷召任他做刑 部尚书,诏令宪守之臣催促他赶紧到京任职,但他没有赴任。好久以后,他进升为显文阁 直学士,皇帝多次下手诏催促他,他又极力推辞。过了一年多,进升华文阁直学士,不久 告老退职。病情危急时,他还草拟遗表以规谏皇上、丞相。(洪天锡去世后,)度宗惊愕 悲悼,特地给他赠官正
16、议大夫,谥号“文毅”。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T3题孙武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 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 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情帽,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 if,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杀士卒三分之一,()城不拔者,此 攻之灾()。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韭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
17、能避之。故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 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 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 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 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 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9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修橹幅幅,具器D.辅隙则国必B.修橹幅幅,具器D.辅隙则国必)城不拔者
18、,此攻之灾B.D.A.故上兵伐谋伐:打破,取胜。械具:准备。C.将不胜其忿而蚁附胜:胜任。弱隙:疏漏。10 .文中括号处填入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将不胜其忿而蚁附(),杀士卒三分之一,( ( )。A.之 其 矣之而矣C.之 其 也之而也11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A.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B.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C.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D.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12.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子在本篇中集中论述
19、r “全胜”的战略思想及其实现的条件与方法。B.孙子认为高明的指导者应该做到“百战百胜”,这是孙子孜孜以求的最理想的境界, 这也是孙子兵法立足战争,又超越战争的魅力所在。C.孙子的“全胜”战略思想不仅包括政治上的“伐谋”“伐交”,还包括军事上采取灵 活正确的战术方针,迫使敌军屈服。1).为了实现“全胜”的目的,孙子主张处理好将帅和国君的关系,两者之间要做到紧密 合作。在篇末揭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今天依然有着借鉴意义。13.翻译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10分)(1)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4分)(2)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3分)(3)以虞待不虞者胜
20、,将能而君不御者胜。(3分)参考答案:9.C胜:忍受,承受。10 . D 第二空,根据语境上下关系为转折关系,第三空,根据判断句式”者 也”。11 .C.根据对称句式。12. B. 从“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可看出作者认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13. (1)译:因此,并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降服的,(才算)高明中 (最)高明的。(计分点“是故”两个“善”“屈”。)(2)译:全军既迷惑又怀疑,诸侯乘隙进攻的灾难就临头了。(计分点“三 军” “既且” “难”。)(3)译: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的无准备的会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 涉的会胜利。(计
21、分点“虞”“能”“御”。)文言文翻译: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 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 击破敌人一个“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队 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 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 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 胜,最下策才是攻城。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
22、用。制造攻城的蔽橹、情羯,准备各种攻城 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将处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 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槎攻城,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 危害。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硬攻,消 灭敌国而不是靠久战,用完善的让策争胜于天下,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全胜,这 就是以谋攻敌的方法。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两倍的兵力就分 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避免与其正面接触,兵力 弱少就要撤退远地。所以弱小的军队顽固硬拼,就会变成强大敌军的俘
23、虎。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佐周密国家就会强大;辅佐疏漏,未尽其职,国家必然衰 弱。国君对军队造成的危害有三种情况:不知道军队在什么条件下可战而使其出击,不 了解军队在什么情况下可退而使其撤退,这就束缚了军队的手脚。不通详三军内务,而插 手三军的政事,就会使部队将士不知所从。不了解军中的权变之谋而参与军队的指挥,就 会使将士们疑虑重重。军队既迷惑乂疑虑,诸侯国军队乘机而进攻,灾难就降临到头上, 这就是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预知取胜的因素有五点:懂得什么条件下可战或不可战,能取胜;懂得兵多兵少不同 用法的,能取胜;全军上下一心的,能取胜;以有备之师待无备之师的,能取胜;将帅有 才干而君主不从中干预
24、的,能取胜。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道理。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敌方而熟悉自己的,胜负各半; 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然失败。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日:“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 H: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 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 子。”太子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 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忻州市 保德县 韩家川乡联校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测试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