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4单元课题1国家治理与经济管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和经济发展.docx
《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4单元课题1国家治理与经济管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和经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4单元课题1国家治理与经济管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和经济发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和迟滞明清时期(公元13681840年)时空坐标,单元松览阶段特征明清时期(1368年明朝建立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但 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时空里标政治经济时空坐标思想文化公元1368年|废行看,谈三司;康丞相,设内划明朝清朝藏期公元1636年 公元1644年注而丽为忑王I一丈人向、小说运鱼.连如黑重县麦头王夫公I施)公元1840隼整体感知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本质上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史论拓履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在中央与地方管理等方面
2、体现了继承,设置内阁和军机处等体现了发 展专制范围 空前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专制程度 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体现了时 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 趋衰落的时代特征探究2明清工商业的发展史料一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之为朋矣”; “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一一林居漫录史料二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 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 州府是烟草专业户
3、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 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 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史料三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 业,藏银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 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明谢肇湘五杂俎卷四地部二(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帮出现的原因和影响。综合上述史料,说明明清工商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新气象。解读、(1)史料一表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提高,社会拜金风气盛行。(2)史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
4、的繁荣,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市镇出现; 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3)史料三反映明代中后期,在全国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经营多样, 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出现。提示(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重士亲乡观念的影响;商人借助群 体的力量维护商业利益和自身安全。影响: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2)新气象: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商业观念有所改变,商人社 会地位有所提高;地域性的专业性商业市镇大量出现。X史论拓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经济功能不断增强。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 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
5、主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景 德镇等。(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不 断扩大。(3)城市市场不断繁荣。汉唐时期,对“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唐长 安的市已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到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都市商业繁盛。 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4)对外贸易发达。明朝以前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 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明朝时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关注唯物史观渗透家国情怀以唯物史观辩证
6、看待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明代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 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 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制瓷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经济结构 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提示】(1)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经济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 治地位。史观阐释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社会条件(1)商品经济的繁荣。明清时期我国的商业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7、,市场 的扩大,商品种类的增多,工商业城市的扩大,货币的使用尤其是白银的广泛使 用,长途贩运的发展等,使全国统一市场逐渐形成,这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奠 定了物质基础。(2)手工业的进步。尤其是民营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生产技术、产品质 量、生产规模各方面均超过前代,并在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一些大商 人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积极进入生产领域,为手工业发展带来雄厚的发展 资金。(3)劳动者尤其是雇佣工人社会地位的提高。由于租佃经营方式的普及,政府 政策的调整,雇佣劳动中的社会契约关系不再带有卖身条约,农民、手工业者对 政府、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为自由雇佣劳动生产关系的建立打下
8、基 础。(4)社会重商意识进一步浓厚。商业的发展带来社会风气的转变,拜金逐利风 气、重商意识进一步加强。昭堂计对训练超他素养落实WHANG ZHENDVI XULAAN HEXIM SVYANG LLOMI.1 .(2020茂名一中模拟)从汉到清,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分成比例各有不同。汉 代中央与地方的赋税比例一般是4 : 6,唐代比例一般为5 : 5,宋代比例大致为 6 : 4,元代比例为7: 3,明代比例高达8 : 2,清代比例虽有下降但仍为7 : 3。该 变化反映了()A.集权制度的强化B.地方机构的膨胀C.赋税名目的增加D.小农经济的发展A 中央与地方财税分成的比例中中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9、说明中央集权得 到了加强,故选A项;地方分成的比例越来越小,无法说明地方机构膨胀和赋税 名目增加,排除B、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赋税制度,不能体现小农经济的发展, 排除D项。2 .大明律中官吏徇私犯罪行为的惩处比前代更为周备严厉,(官吏)“一时 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旨,吏治涣然丕变矣。下逮仁、宜,抚循休息,民 人安乐,吏治澄清者百余年“。这说明()A.重典治吏规范统治秩序8 .社会基层管理强化C.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淡化D.明初经济迅速恢复A 由材料“大明律中官吏徇私犯罪行为的惩处比前代更为周备严厉,(官 吏)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吏治澄清者百余年”可知,明朝以重典来治 理官吏,规范官吏的从政
10、行为,有效维护了统治秩序,故选A项;大明律针对 的对象显然不仅仅是基层官员,故B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中“洁己爱 民” “下逮仁、宜”等说法恰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故无法得出儒家思想淡化的结 论,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明朝政治层面的内容,而不是经济层面的内容,无法 得出D项结论,排除。9 .(2020韶关二模)自明中叶起,典当行出现显著变化,其资本规模、业务种 类,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 注重资本的运用。这表明此时的典当行()A.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特征10 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C.起到阻止白银外流的作用D.达到增加政府税收的目的A 由材料“典当行不
11、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 资本的运用“可知,当时的典当行充当了信用中介,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特征, 故选A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并没有相关的描述, 故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典当行将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的做法不能起到阻 止白银外流的作用,排除C项;典当行将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的做法,有利于 典当行瞒报财务状况,不利于政府增加税收,排除D项。4. (2020济南二中模拟)明清之际,在经济发生转向的江南地区,当时的许多 历史文献中“绅商” 一词使用的频率已经很高,一些地区出现了 “儒商” o这表明()A.商人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商业经营中B.传统的社会结构
12、呈现转型的迹象C.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根本的变化D.新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B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清之际江南地区“绅商” “儒商”等的出现说明 一些上绅和读书人也开始参与经商,传统的“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呈现转型的迹 象,因此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儒家思想在商业经营中的运用,A项错误;C 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内容,D项错 误。和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遨迨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反映了 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经济一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
13、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 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国仞承古萌新: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 工具;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 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 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I着眼于广度、深度、高度着眼于广度、深度、高度课题1国家治理与经济管理一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和经济发展厘清主干知识/把握教M要希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一)明朝(公元13681644年)1
14、.废除丞相(1)原因: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 荡。(2)措施: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 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 .设立内阁(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皇帝决断,政务繁多。演变奠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内阁”正式确立。发展: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全盛:明神宗时,张居正任首辅,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 属机构。(3)评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 通史 历史 一轮 复习 教师 用书第 部分 单元 课题 国家 治理 经济管理 明清 时期 君主专制 强化 经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439783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