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规范2023版.docx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规范2023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规范2023版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一种在严重原发病基础 之上,以机体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伴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为特征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 出血综合征。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反应启动,从而导致弥散于血管 内,特别是毛细血管内的微血栓形成。在这过程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因大量消耗而减 少,继 发性纤溶亢进又导致凝血因子大量降解,产生具有抗凝血活性 的纤维蛋白(原)降解 产物,从而引起多脏器栓塞和功能衰竭,广泛严重的全身出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大 多数DIC起病急骤,病情复杂
2、,发展迅猛,诊断困难,预后凶险,如不及时识别处理,常 危及患者生命。2001 年,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ISTH) 所设立的科学标准化委员会(SCC)对DIC的定义:DIC是指不同的病因导致局部损害而出 现的以血管内凝血为特征的一种继发性综合征,它既可由微血管体系受损而致,又可导致微 血管体系损伤,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病因】(一)病因1 .严重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及原虫感染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最为常 见,如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
3、球菌; 病毒、立克次体、疟原虫、钩端螺旋体等病原体感染也是DIC的病因。2 .恶性肿瘤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其中发病率最高 的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其他实体瘤以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肝癌多见,且广泛转移者更易诱发DICo3 .病理产科见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胎盘前置、胎盘早剥、死胎滞留及感 染性流产等。4,手术及创伤富含组织因子的器官如肺、前列腺、胰腺、肾上腺、子宫及胎盘等;颅脑 手术,联合器官移植及严重创伤等均可诱发DICo5 .内科与儿科疾病各种原因所致休克;恶性高血压;严重缺氧;重症肝病及急性胰腺炎; 急性肾小管坏死及肾病综合征;溶血性贫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系统性红斑狼
4、疮等。6 .医源性因素包括药物、手术等;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污染性输入;严重输液反应等。 增高;纤维蛋白原v 1-8附L;凝血 酶原时间延长5秒以上或者呈动态性改变;3P试验阳性 或FDP40mg/L或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阳性)。总之诊断值得注意:是否存在引起DIC的基础疾病;DIC的症状或体征有些基础 疾病难以鉴别;出血往往发生于多个部位;DIC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不能单凭某一 项或者某几项试验来确诊DIC;动态检测有重要意义。【鉴别诊断】(一)重症肝病重症肝病的出血机制涉及内皮损伤、血小板减少、激活、凝血因子减少、 纤溶亢进多种因素,临床上与重症肝病诱发DIC
5、较难鉴别。肝病合并DIC的诊断较其他疾 病引起的DIC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中引人注意的是FMI的变化。目前认为F可能由肝 脏间质组织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合成,在肝病时尽管大多数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活性下降, 但因库普弗细胞功能亢进,F呱活性增强;内皮损伤导致vWF水平升高。肝病合并DIC时, 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F呱和vWF水 平下降。所以,FVM活性高低是单纯肝病性出血和肝 病合并DIC鉴别诊断的要点之一。FVU:C D(d)、E(e)碎片的 含量,DIC时阳性率85%100%,诊断有效率75%,血清FDP20mg/L,对继发性纤溶有诊 断价 值。4 . D二聚体D-二聚体增高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
6、的形成及纤溶的发生,其敏感性及特异 性均较高,是目前诊断DIC有价值的指标之一。5 .血浆纤溶酶原(PLG)活性血浆纤溶酶原活性降低,表明其被消耗而提示纤溶活性增强。6 .血浆纤溶酶与抗纤溶能复合物(PAP)在DIC的早期PAP可正常或轻度下降,而在继 发性纤溶亢进期,PAP明显上升。7,血浆纤维蛋白肽BpM2和Bp2测定前者为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后者是纤维 蛋白的降解产物,两者升高表明纤溶酶的激活,是DIC的敏感指标之一。7 SFMC定量反映凝血和纤溶两个病理过程的存在,对DIC的早期诊断极有价值,比 3P试验更直接、敏感、特异。(六)中性粒细胞细胞外捕获网(neutrophil extr
7、acellular traps ,NETs)病原体或炎症通过 PAMPs和/或DAMPS活化 中性粒细胞释放NETs,血浆NETs增高。组蛋白H2A、H2B、H3 和H4是主要的染色质组成成分,DIC时这些组蛋白的血浆水平增高。(七)评价DIC实验室检查项目繁多,国外DIC研究机构通过荟萃分析5个独立的临床 研究得出结论,诊断项H出现异常的概率由高至低分别为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增力口、PT延长、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血小板减少或进行性卜降是诊断D1C敏感非特异的指标。FDP和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 维蛋白溶解亢进的指标,前者是纤维蛋白原和交联纤维蛋白单体的降解产物,而后者仅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弥散 血管 凝血 诊疗 规范 20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