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东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
《安徽省安庆市东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东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安庆市东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成语修辞中的汉文化成语的产生与使用也是汉族人民修辞活动的一部分,不少成语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它 们大都来源于古代,贯用于古今,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汉语成语数量大、内容丰 富、使用普遍,反映了汉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达,铸定了中国文化具体务实的传统。章太炎所说的“国民常 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较准确地刻画了以农 民为主体的中国人“重实际而默玄想”的民族性格z。这也影到了中国人的说话方式, 简洁具体,有理有据。这个“
2、理据”往往指的是生活事实的验证和古圣先贤的经典论述。这种具象思维,使人们在言语活动中,遇到稍微抽象的东西,就把它具体化。汉语成 语多用比喻、摹状,就是这种具体化的反映。“危如累卵(比喻)让人头脑中浮现出“许 多鸡蛋垒在一块儿,随时可能崩塌”的画面。“磨刀霍霍”(摹状)使人彷佛看到奋力磨刀 的样子,听到磨刀的声音。这种具象思维,也使人们想把自己的论述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中国人素来“崇 古”,古圣先贤的语言、古人的事迹,都被时间赋予了经典的地位。于是人们说话作文, 总喜欢引经据典。许多成语既是人们引经据典的成果,也是后人经常引用的“经典”。如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阮囊羞涩”(古人事
3、迹)。古人在具体务实的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又有追求遣词造句的新颖奇特的心理。韩愈在 答李诩书中提出“惟陈言之务去”,主张语言运用力求独创、新颖。可见,喜新求异 是汉语修辞活动的一个传统文化心理。另一方面,中国人以含而不露为美,喜欢含蓄曲折 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两方面都要求语言交际时“换一种说法”。古代的文人雅士,说话 作文时追求“雅言”、“美辞”,创造出许多打破常规的表达方式,促使一些修辞方式的 产生和推广。我们可以在许多成语中看到这些修辞方式的运用。例如,说“贫困、没钱”平淡无奇,就用典故“阮囊羞涩”(用典);用“白山黑水” 代“东北”,用“苍山洱海”代“云南”(借代);截取孔子的话“吾十有五
4、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中的“而立”、“不惑”造出成语“而立之年”、“年届不惑”等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取向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C.向之所欣D.未尝不临文嗟悼对趣:趋向,由:原因向:向来临:面趣:趋向,由:原因向:向来临:面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C.苟非吾之所有人,录其所述D.舞幽壑之潜蛟 亦犹今之视昔不能喻之于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故列叙时后之视今,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B.相与枕I).客有吹洞箫者.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亦将有感于斯文A.固一世之雄也藉乎舟中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下列
5、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B.作者认为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该 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影响老庄的 “一死生”“齐彭扬”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分)(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分)参考答案:4、答案:C向,过去,以前5、答案:D的/主谓之间的连接A 在B 因为 C
6、所字结构6、答案:B状语后置句A判断句 C被动句 D 定语后置句7、答案:D8、(I)江水总是像这样滚滚流去,却始终未曾流走;时圆时缺就像月亮,可是最终没有消减或增长。(2)但世界上的其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色,常常在在那险阻僻 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没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略5.文言文阅读(6分,共3道题,每题2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 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
7、,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僖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B、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慕:羡慕C、箪瓢屡空,晏如也C、箪瓢屡空,晏如也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乐:欢乐9、对下面两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项是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环堵萧然,不蔽风口A、两个“以”字相同
8、,两个“然”字不相同B、两个“以”字不相同,两个“然”字不相同C、两个“以”字不相同,两个“然”字相同D、两个“以”字相同,两个“然”字相同10.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A、(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拜上过分深究。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B、(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不与贫贱的亲戚结交,不热衷于发财做官。C、(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不与贫贱的亲戚结交,不热衷丁发财做官。D、(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
9、解。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参考答案:8、D 9、C 10. A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 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日:“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日:得 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 日:“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文信侯日:“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 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日:“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日:“去!我身自请 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 ”甘罗日:“
10、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日:“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卿日:“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日:“应侯之用于秦也,孰 与文信侯专? ”张卿日:“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日:“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 欤? ”日:“知之。”甘罗日:“应候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日:“请因孺子行。”令装治 行。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日:“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 皇日;“错口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候皆闻之。
11、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 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根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日:“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 ”日:“闻之。”日: “闻张唐相燕欤?日:“闻之。” “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 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 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 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太史公日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土也方秦之强时 天下尤趋谋诈哉。(节选自史记卷七十
12、一樗里子甘茂列传十一).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事:侍奉强:勉强威:威势郊:到郊外A.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文信候不快,未有以强也C.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1).赵囊王郊迎甘罗8 .下列对文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甚:厉害其:难道因:依着乃:就)甚:厉害其:难道因:依着乃:就)A.君侯何不快之甚也.君其试臣,何速叱乎C.请因儒子行D.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日9 卜.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史公日/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B.太史公Id/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
13、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 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 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 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C.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战国时一般授予劳苦 功高的大臣或贵族,地位相当于丞相(宰相)。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
14、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甘罗侍奉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 国任相的任务。B.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候和文信侯吕不韦 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C.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 城给秦王。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国,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 好处。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不如赍臣五域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参考答案:7.C
15、 8. B 9.C 10. B 11. A12.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 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威”如解释为“威 势”,在语法上讲不通;从句式的对称角度来看,“南挫强楚”与“北威燕、赵”结构一 致,故相同位置的词语词性应一致,“挫”是动词,故“威”应也为动词,应解释为“施 威震慑”。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 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
16、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 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 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 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 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 前后词。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虚词的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君其试臣,何速叱乎”,选项把“其”解释“难道”,“难道”表示反问,应在反问句中,而“君其试臣”是一个陈述句,且“其”表反问的时
17、候一般放在疑问句的句首,此处放在主谓之间,故解释为“难道”错误;联系课内所学的 相类似的句子,如“吾其还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这两句中的“其”与本选项“其”的位置一样,一个解释为“还是”,表商量,一个解释“可要,一定”,表祈使命 令语气,分析“君其试臣,何速叱乎”这句话,这句话是甘罗对文信侯所说,不可能使用 命令的语气,故应为商量的语气,即解释为“还是”,这句话意思是“您还是让我试一 试。何必这么急着呵斥我呢”。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 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 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
18、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 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 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 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 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 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考生可以根据“其”在句中 的位置把握用法。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太史公曰/廿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 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
19、下尤趋谋诈哉”,首先将句子带回原文,结 合文意理解大意,这句话是说“太史公说:甘罗年纪很轻,然而献出一条妙计,名垂后 世。虽然他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战国时代名副其实的谋士。须知,当着秦国强 盛起来的时候,天下特别时行权变谋诈之术呢”;先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太史 公”“甘罗” “奇计”“后世” “君子”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甘罗年少” 和“出一奇计”之间应为转折关系,此处表转折的是“然”,“然”表转折关系时一般放 在句首,故排除AB两项;“趋谋诈”应是指当时的天下,且“方时”意思是“正 当时”,故应在“天下”前断开,排除D项,应选C项。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
20、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 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 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 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有时也可指 其他儿子”错误,太子不指其他儿子。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 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 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项,“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与文意不符,从文章二、 三段来看,应该是游说张唐去的燕国,并非“赵
21、国”。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 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 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 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 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 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杳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 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 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
22、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 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赍”,送给,给拿来,携带给;“以”,连词, 表目的,来;“广”,扩大;“归”,使动用法,让回去,或译为“送回。参考译文:甘罗是廿茂的孙子。甘茂死去的时候,廿罗才十二岁,侍奉秦国丞相文信候吕不韦。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准备派 张唐去辅助燕国,打算跟燕国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带的领地。张唐对文信候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吉说:能够速住张唐的人,就赏给 他方圆百里的土地。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文信侯听了怏怏不 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
23、。甘罗说:“君候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 ”文信 候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作人质了,我亲自告诉张卿 去燕国任相,可是他不愿意去。”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文信侯呵斥说: “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 ”甘罗说:“项秦七岁就作了 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斥我呢?”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 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 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又说:“应侯范月隹在秦国任丞相时
24、与现在的 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 ”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甘罗进而说:“您 确实明了应侯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 ”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甘罗接着说:“应 候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如今 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说:“那 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唐赴燕先到赵 国打个招呼。”文信候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说:“过去的甘茂有个孙子甘 罗,年纪很轻,然而是著名门第的子孙,所以诸侯们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安庆市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测试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