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 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 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认识到这种文明是建立在 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得看历史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青铜器示意图的观赏,加深学生的感官认识,了解我国的青铜文明。指导 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探窕、分析,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夏、 商、西周奴隶的悲惨生活,说明奴隶主统治的残酷性,培养学生应有的人文素养。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学难点:对“青铜文朋”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示法、归纳法、谈话法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课时安排:一课时板书: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一、手工业1.青铜器(1)、青铜器的发展过程(2)、青.铜器的用途(3)、青铜器制作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范围广2、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的繁荣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1、农业:品种、技术、工具
3、2、畜牧业:品种、方式3、商业: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教学过程导入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是夏、商、西周的兴亡。 三个,朝代都已经灰飞烟灭,历代的帝王将相也都已经变成过眼烟云。只有那个时期留下的实 实在在的青铜滞,让我们今天能窥见它曾经的辉煌。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安阳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过程,引起学生兴趣。新授课商周的青铜艺术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历史上都具有辉煌的地位。已经出土的许 多商周青铜器,不仅是礼器、实用器,还是工艺美术品。如商朝晚期的“四羊方尊”。请大 家翻到课本的19页。教师:19页最下面的这个青铜器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就是一个精美的艺术
4、精 品。它造型雄奇,尊的四角附着四只向外半伸的羊头和前肢,羊角蜷曲。羊在古代寓意吉祥。 尊的肩部有四条龙相互盘缠,四壁饰以蟠龙纹,布局新颖,工艺精巧.,别具匠心。它是一中 盛酒器,所以说,除了美观,它还十分实用。被誉为“十大国宝”之一。那么,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铜器的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26页,阅读看看青铜器 的高超工艺下面的内容,提问:我国的青铜器出现在什么时候?学生: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提问: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学生:夏朝的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的青铜器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青铜 器的品种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提问:那商周的青铜器的制作特点有哪些?
5、学生: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提问:那请你给同学们各举一个例子。课本上那件青铜器的制作可以表现出生产规模大? 哪里可以体现出青铜器的种类繁多?哪件青铜器表现出工艺精美?学生:铸造司母戊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这就可见青铜器铸造业的规模有多大了。除 了礼器司母戊鼎,还有酒器四羊方尊,可烧炭火的青铜器,有青铜器编钟,青铜面具等等, 品种繁多。四羊方尊的工艺就十分精美。教师:还是除了上面的三个特点,青铜器制造业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分布地区非常广 泛。大家学过夏商西周的历史,知道这几个王朝都是在黄河流域一带。与商周同期,我国西 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
6、堆”文化。成都 平原是在长江流域一带。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说明我国的青铜器生产具有分布地区广泛 的特点。提问:看过了上述的内容,我们想想,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 器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提示:坚硬、轻便、锋利引导同学们看27页上边的小字部分,有一句话是“至今未发现两件完全一样的器物”, 那我们想一想为什么没有两件一样的青铜器呢?(看29页的自由阅读卡)。提问:手工业中,除了青铜器制造业,夏商西周的时候还有其他的制造业吗?商朝时期,我国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窖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夏商 西周时期,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玉器雕刻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说明夏、商、西
7、周手 工业并不是青铜器制作业“一枝独秀”,而是得到了全面发展。提问:手工业为什么得到了如此快速的发展呢?手工业得以发展和繁荣,则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只有农业生产发展了,粮食问 题解决了,人们才能抽出精力来开发,从事其他行业,也只有吃饭问题解决了,才能有精神、 文化生活的追求。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时以农业为主 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请同学们看课本并回答问题:农作物的品种有什么?农业已经 掌握了哪些技术?农业使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生产?学生:从农作物品种来看,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都已经有了。从生产技术来看, 选种、施肥和治虫害的技术也有了初步掌握。从生
8、产工具来看,西周已经用一定数量的青铜 农具进行生产。教师:回答得很好。这是农业方面的发展。在畜牧业发明,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 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在商业方面,商朝的都 城繁荣,交通发达,沿途设有旅店。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 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提问:既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 铜文明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大家讨论一下,看能不能推导出一个满意的结论。学生讨论,思考,探究,回答总结:同学们在学习本课时,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青铜文明与青铜器、青铜铸造业不是 一个概念。青铜时代是
9、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 铜文明”。相对于我们前面学过的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一一打制石器和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一一磨制石器,夏、商、西周已经在生产工具方面,从石器 时代,跨入到青铜时代。并且,当时的青铜器已经渗透到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及商业之中,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过渡:与“灿烂的青铜文明”相比,奴隶们却过着悲惨的生活。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商 朝戴枷的奴隶俑”。教师:这是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陶俑。男俑的双手被枷在背后,女佣的双手则枷在胸前。 这两个陶俑的
10、出土说明了商代奴隶处境的悲惨。白天,奴隶们在奴隶主的监督下,从事艰苦 的劳动;夜晚,为了防止奴隶们逃跑,奴隶主又给他们戴上枷铐。他们完全没有人身自由, 奴隶主可以把他们随意转让或者买卖。在西周的一件青铜器上,就记载着一个奴隶主向另一 个奴隶主买五名奴隶,标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说明奴隶的地位是多么低下。商朝奴隶主对 奴隶剥削压迫的另一个表现是: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作祭品,称为“人 祭”。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称为“人殉”。河南安阳侯家庄的商王大墓, 墓的里里外外,人殉及追祭时的人祭,总共约三百人。动脑筋:那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讨论一下: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这句
11、话有没 有道理?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这是从不同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 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 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 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 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总的来说,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 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2)这当然又是建立 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总结:手工业、农牧业、商业的繁荣
12、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而灿烂的青铜 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他们分布在手工.业、农牧业、商.业等各个行业进行劳动,同时青铜文 明的灿烂又是以奴隶生活的悲惨作为代价的。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在可怜同情奴隶的同时, 对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灿烂的青铜文明。课后练习.迄今为止,在商周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大最重的是:A.司母戊鼎C.大型青铜立人像B.四羊方尊D.青铜神树.夏、商、西周是以为主的社会:A.青铜制造业B.商业C.农业D.畜牧业.除青铜铸造外,夏商周手工业发展的另外两个部门是:陶瓷业玉器制造冶铁制漆A.B.C.D.写出你印象最深的、商周时代的两件青铜器。秘闻轶事司母戊
13、鼎是农民吴希增,发现的甲骨文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以后,当地农民逐渐意识到殷墟文物的价值,都积极参加 探寻文物的活动。1939年3月的一天上午,农民吴希增在安阳武官村北吴培文的田地里用探杆在10多米深 处,探到一个坚硬的东西,上面还留有绿色的铜锈,便与吴培文商定,晚上就破土挖掘。半 夜时分,挖到10米深,发现了器物的柱足,接着整个器物显露出来。大方鼎的口朝东北,柱 足朝西南,横斜在泥土中,大如马槽,但只有一个鼎耳,在泥中找了很长时间也未找到。估 计,在埋入地下之前就失落了。第二天夜里,吴希增找了 40多人往上提,他们在洞口搭了个 架子,用粗麻绳,一条拴住鼎耳,一条拴住柱足,一部分人在上面拉,一部
14、分在洞下用杠杆 撬起一头将士填于下部,再撬另一头,再用土填起来。就这样一点一点往上拉。提到六、七 米时,绳子断了,看天己亮,为防别人发现,将洞口封上,直到第三天夜里,才将这座方鼎 拉上地面。掘挖虽然是秘密进行,但消息还是被传出去。驻安阳飞机场日军警备队长黑田荣次前来 “参观”,后北平古董商萧寅卿愿出20万银元购买,但要求将鼎砸成四至十块,以便装箱运走。 受20万元诱惑,开始村民用钢锯不成,又用铁锤砸,砸掉鼎耳,方鼎破坏很大,村民感到可 惜,又怕商人不要,再难出手,所以又埋了起来。后来,日伪宪兵多次来搜寻,村民怕被日 本人抢去,又将鼎转到很远地方,方鼎才保存下来。抗战胜利后,方鼎被运往南京,解放
15、后又运到北京,现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内。方鼎 另一个鼎耳是仿造另一只补铸上去的。文海拾贝三星堆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是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约七公里的南兴镇境内,分 布范围为两镇(乡)七村72社,海拔高度为500505米,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是我国目 前面枳最大的古蜀遗址。其年代上限距今5000年,下限约2800年,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在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城在安装水车掏沟时发现一坑玉石器开 始的。1933年秋,由广汉县罗县长和华西大.学的林铭钧先生以及在华西大学执教的外籍教师 葛维汉、戴谦和等人组成了月亮湾考古发掘队,并于1933年春进行了首次发掘。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初期,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教研 室相继在三星堆遗址进行了调查和一次发掘。虽然对遗址的时代和文化内涵认识不尽相同。 但为三星堆的分布范围提供了一定线索,并为三星堆的后期研究工作提供了许多素材。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古蜀 人的房子、墓葬、灰坑、陶器、石器、.玉器以及陶窑、玉石器的加工作坊和城墙等遗迹遗物, 初步揭示了古蜀文化的面貌,弄清了古蜀文化特征是以小平底陶罐、高圈足豆、鸟头把勺、 高柄豆、圈足盘为基本典型器物,正式将该遗址定名为“三星堆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