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第1课时设计理念:党的十八以来,党和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而后又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强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 心,其中把“文化基础”放在第一个方面。统编本教材编排的一大亮点就是更 加强化文化育人,文言文的编排正是强化文化育人的体现。本设计立足于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承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 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活动,促进学生在跟文本对话过程中体味文言文语 言的魅力,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1 .教学内容分析司马光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小学生学习的 第一篇文言文。本单
2、元都是写人的文章,赞颂的是人身上的美好品质。作为小 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开篇之作,本课的语文要素是引导学生认识文言文的特点,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司马光一课篇幅很短,只有短短的三十个 字,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 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课文所传递 的价值观积极正面,对于引导小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精粹、陶冶性情、提高学生 语文素养有着很大的作用。2 .学习者分析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过渡的时期,他们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很强, 在这一时期,更需要家长和
3、教师的关切和鼓励。同时,在二年级上册时同学们 已经学过了白话文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对于文本内容比较熟悉。并且在 生活或者学习中已经有过一些古文的名言警句积累,所以对他们来说文言文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旧的故事文本加上新的行文表达方式,学生有一定 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现代汉语白话文语境之下,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在文 言文的读和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教师应该采取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精练课堂结构、简化授课环节、初步渗透文言文知识等教学策略,可以通过图 文对照、结合注释、组词法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初 步认识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3.学习目标确定
4、(1)学习8个生字,其中“司、庭”等7个会写,会认“皆”。(2)学习诵读文言文,注意读好的停顿,学习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课文的意思。背诵全文。(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初步感受司马光灵活机智、勇敢的品 质,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4.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朗读文言文,注意读好词句间的停顿,学习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课文的意思。5.教学准备:PPT、文本复印学习准备:预习、写字本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谈话激趣导入教师活动1 (3分钟)1 .师生交流。(师相机点评反馈)过 渡:黑板上这个人他姓什么?2 .简要介绍复姓“司马”。你还知道哪 些复姓?(预设:诸葛、
5、欧阳、上官、 东方)3 .简单介绍司马光。学生活动11 .生自我介绍。2 .分享交流关于复姓的了解。感知姓 氏文化。3 .简要了解司马光。活动意图:通过师生相互自我介绍,由姓氏入手,自然过渡到主人公“司马光”,一 方面增加师生之间的熟悉感,拉近师生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 通过对复姓的简单介绍,渗透姓氏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二:反复诵读,读通文本教师活动2 (20分钟)教师活动2 (20分钟)读通1 .观察读文,初步感知。你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预设:文短、难读、有小数字)总结: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白话文,怎么 说的就怎么写下来,而像这样的文章我 们称之为文
6、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 语言,也被称为“古文”。它是我们祖 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2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 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 .生字学习一一出示生字词语加拼音。(1)开火车教读一一引导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2)重点讲“登、众”a. “登”象形字的演变介绍,范写生字引导学生写生字“登”一一展示评 价。b. “众”字教学(字形、字意:三表示 多。),相机拓展品字结构的字:4 .正音读:个别读一一齐读读课文。 (读准字音,请生点评。)5 .停顿读: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 奏来,老师请来了 “魔法小棒”,请大 家用铅笔把停顿画出来。学生活动21 .学生观察课
7、文,发现不同,(文 短、难读、有小数字)初步认识文言 文的特点。2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 .生字学习一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住生字;(1) “登”字字源学习(传统祭祀 文化,手抱盛满食物的豆器祭祀祖 先),练习写“登”字。(2) “众”字学习,了解三表示 多。(链接:三人行,必有我师4 .正音朗读:个别读一一齐读课文 (读准字音,生点评,先说优点再说建议)。5 .读出停顿:生用铅笔画出停顿 并跟读课文。各种形式读课文:自由读一一个别读男女PK读师生合作读 齐读。(过程中相机检查字词读音和 停顿的掌握情况,请生评价)(1)师示范读课文,同学们跟读。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8、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得活。抽生点评。(2)生自由读抽生读。(3)男女生PK读(生互相点评)。(4)师生合作读。(5)全班齐读课文。活动意图:(1)小学学习文言文的四部曲有:读通一一读懂一一读好一一读背。环节2 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实现“读通”文言文这一目标,包括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 节奏。(2)反复诵读,以读代讲,通过教师示范读、学生自由读、抽生读、 男女生PK读、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等方式,以读促学,读通课文,初步感 知。(3)三年级的识字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用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 字,对于难点字、重点字,师相机指导,渗透汉字字源文化。例如:“登、 众”字
9、的字理介绍,渗透传统文化元素。(4)鼓励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生 读,生点评,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环节三:合作探究,读懂文本教师活动3 (15分钟)一一读懂过渡: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 见”,刚才我们把课文用不同的方法读 了好几遍,其中的意思你知道了多少 呢?1 .组词法:示“群儿戏于庭”一一抽生 说意思。2 .注释法:“庭”字你怎么知道是庭院 的意思呢?预设:组词、看注释,相机 点评。拓展:古人把在庭院里嬉戏,说成是 “戏于庭”,那在田野里嬉戏一一戏于 (田、野);在庭院里学习一一学于庭,在教室里学习一一学于(堂、室)。过渡:示课文内容。师:接着又发生了 什么事呢?自己读
10、,借助“组词法”“注释法”看看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学生活动31 .根据个体经验,交流句子意思,师 相机指导。2 .相继学习组词法、注释法、联系上 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3 .学习迁移,“戏于庭”行文习惯的 的迁移运用,初步感受文言文的书面 表达。4 .生生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大意一一 生质疑一一生解惑,师相机引导。5 . (1) “弃”字理解时,组词法的 运用,选择最适合本文的那个词语, 体会方法的运用要相互结合,组词 法”运用时要联系上下文进行选择。(2)去:离开,初步感知文言文古 今异义的特点。7.运用“组词法”、“注释法”和 “联系上下文”理解全文内容,并试不理解的和同桌讨论讨论。3 .
11、引导生生交流:引导其余生帮助解决 问题。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 的?(预设:组词、注释)“众皆弃去”(1)弃:抛弃、放弃、 丢弃、舍弃、弃权,出示选择题,选择 一个最适合这句话的意思,过渡出:组 词法一一联系上下文选择最合适的。(2)去:离开4 .联系上下文:“光持石击瓮破之”中 “之”的意思。预设:“了” “瓮”的意思?追问:你 怎么知道是“瓮”的意思?一一联系上 下文5 .引导生讲故事6 .播放微课视频司马光砸缸? 瓮?。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讲。(同 桌互讲,抽生讲故事)8 .观看微课视频,大体知道“缸”和 “瓮”的区别,初步感知我国陶器文 化。(据同学们讲故事的情况而定)活动意图
12、:(1)先依据学生个体经验尝试理解句子意思,后“先扶后放”,师引导学生 学习“群儿戏于庭”时、授以学习方法,而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 生借助习得的方法来进行迁移运用和拓展的练习。(2)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 我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教给他人或者马上应用。方法学习后,用自己的话 讲讲这个故事,同时也是一种口语表达的训练。(3)哈特利和戴维斯的信息 留存实验告诉我们:45分钟的课堂,学生在中间的25分钟之内的回忆率只有 10%o所以生生交流活动的设计,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同伴互助,相互质 疑和解惑,师相机指导和引导。(4)文言文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要充分 挖掘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并渗透到教
13、学中,从姓氏文化到祭祀文化和陶器文 化,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熏陶,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育人效 果。环节四:熟读成诵,丰富积累教师活动4 (2分钟)一一读熟1.镂空记忆(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 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教师活动4 (2分钟)一一读熟1.镂空记忆(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 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学生活动41 .分层次进行镂空记忆,熟读成诵。2 .自行朗读成诵。(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 活。(2)群儿(戏于庭),一儿(登 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 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 迸),儿(得活)。(单个学生或者全 班镂空记忆)(3)终极大挑战:无字天书。2.这节课,我们穿越了一回,学习了文 言文,也认识了司马光,下节课我们再 来穿越,走进司马光的勇敢故事。活动意图(1)镂空记忆呈现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符合学生学习的规 律。且镂空记忆的第一关是空出“群儿、一儿、众、光、儿”等词,为下节课 体会人物机智勇敢的品质埋下线索。(2)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时间给进 度较慢的同学来诵读并背诵。7 .板书设计24.司马光文言文众:品、晶、森众:品、晶、森组词法注释法联系上下文(师生共同设计板书;易错字板书)8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背诵课文。(2)生字写5遍。9 .教学特色与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