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x
《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下午2: 305: 0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5。分钟,满分15。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陶瓷艺术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内续的表达特征与外延的形象表现之中。就内续表征而 言,不同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内在情感不尽相同,不仅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图像及 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更呈现出对美表达切入点不同而形成的多重视角。就外 延形象而言,则传递出雄浑、典雅、洗练的传统审美旨趣和民族情怀,是时代背景下对审美 理念的延续、择取及阐释。
2、特别是彰显时代特征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以艺术为形式对文化 属性的深刻呈现,是传统审美思想的复读与时代表达,以此进行深层次引导,促使观者得以 感受到美,明确文化美与艺术美之间相互包容与促进的关系,形成美学心理的定向感知方向。陶瓷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与内涵。正如克罗齐说的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通过品味陶瓷艺术可以感受到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语境与民族共 性。翻开中国陶瓷史不难发现,中国传统陶瓷器物的每一次进阶,器型、纹饰、材质的创新 与发展,都与历史诸阶段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从陶瓷器物的造物理念来看,早期的陶瓷造 型追求“大巧若拙、大匠不雕”的审美境界,不追求过多的雕饰
3、与设计,符合顺应自然、利 用自然,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追求中庸之道,其反映在陶 瓷造物上就是工匠精益求精的心态与中庸之道的融合,这一理念推动着中国古代陶瓷器物逐 渐发展成为和谐对称的器物体系。至明清时期,景德镇作为全国制瓷中心,所产陶瓷的器型 构造讲求圆润感和无违和感,特别强调去棱角的造型设计理念。由此可见,传统技艺不仅承 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及传统审美旨趣的内涵,更在延续中华美育精神的同时,展现出丰富的艺 术文化内涵。(摘编自成珊珊论陶瓷艺术的美育特性一一以景德镇为例 练崇潮传统陶瓷器物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宽与玉之间存在着无可置疑的隐喻关系。景德镇瓷
4、器的四大特点中,“白如玉”被列在第 一位。国人对玉的喜爱折射出儒家学说的价值取向。瓷与玉本属一家,其原料皆为山中之矿, 景德镇瑶里一带所产的釉石,外表看来犹如淡绿色的美玉。如果说两者有什么不同,那就是 玉为大自然用亿万年地火冶炼出来的“瓷”,瓷则是人类模仿大自然用短暂时间烧制出来的 “玉二 人类对前者只能作外形上的打磨削剔,对后者却可以在质地、造型、色彩等方面进 行随心所欲地创造。然而瓷器在硬度上不如玉石,任何鲁莽的摆放与碰撞都可能使之破碎, 因此它比玉器更难于长期保有。从这个意义上说,瓷的易碎性增加了它的珍稀性。由于四时 温差和内应力的影响,有的瓷器上会出现被称为“开片”的细碎裂纹,后来人们
5、发现一些裂纹 具有特殊的审美效果,于是在烧制时有意为之,这方面的追求以宋代哥窑为最。碎裂本是瓷 器的灾难,哥窑碎瓷却能以其“似碎非碎”的“碎裂美”,触动国人心灵深处的悲恫情怀, 这是古代哲学残缺之美的体现。美瓷如玉实属难得,但瓷的原料易得,制瓷工艺早已成熟,古代也不缺乏劳动力,这些 对华元说:“昨天宴享的事由你掌握,今天驾车的事该由我掌握了。”于是把车驾径直赶进郑 国军队中。宋国军队大败,华元被俘。弩机相差一个米粒就不能发射。战争正像一个大的弩 机。宴享军队却忘了自己的车御,将帅因此战败被俘,难道不是应该的吗?鲁国的季氏与那氏斗鸡。季氏的鸡没有获胜,季平子很生气,于是侵占阎氏的房屋,扩 大自己
6、的住宅。那昭伯非常恼怒,就在鲁昭公面前诋毁季氏说:”在襄公之庙举行帝祭的时 候,舞蹈的人仅有两个而已,其余的舞者都到季氏家去跳舞了。季氏家舞蹈人数超过规格, 他眼中没有君主已经很长时间了。不杀掉他,一定会危害国家。”昭公大怒,不加详察,就 派邱昭伯率领军队去攻打季氏,攻入了他的庭院。仲孙氏、叔孙氏彼此商量说:“如果没有 了季氏。那我们家族离灭亡就没有几天了 J于是发兵前往救助,攻破院墙的西北角进入庭 院,三家合兵一处,那昭伯不能取胜而被杀死。昭公害怕了,于是逃到齐国,后来死在干侯。都为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据统计,中国在17、18世纪期间销往西方的瓷器“达到好几 亿件的数额”,“直至今日,景德
7、镇每天仍生产大约一百万件瓷器”。这样的盲目生产和无序 竞争使得景德镇瓷业无复往日的荣光。当下的瓷器制作还有一个“大”的毛病。大件瓷器烧 制不易,“美的对象是小的”,“巨无霸”般的瓷瓶瓷碗并不能唤起我们心中的美感,那些摆 在国内外地摊上降价出售的大缸大盆,给人以暴殄天物之感。“如玉”的瓷还具备“超五”的可能,关键在于它能承载如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 式。在西方,在陶瓷上绘制“柳树图案”大为流行。柳树图案最初在1849年的英国杂志家 庭朋友上出现,后来在欧洲被广泛翻制,最多时有二百多家瓷厂烧制这种图案。柳树图案 时至今日在美洲和澳洲等地也颇为流行。为什么柳树图案在西方陶瓷艺术中传播广泛?有学 者
8、认为,陶瓷主要栖身于餐厅、厨房和卧室之中,中国文人雅士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与日常生活距离太远,而“安详而美丽”的柳树图案故事更有利于营造平和的家庭氛围。此 外,柳树图案上不仅有故事,英国人还为其创作了一首世代传唱的儿歌,柳树图案的消费, 不仅诉诸竟具使用时的视觉欣赏,还伴之以听觉渠道广为流传,这种老少咸宜、视听兼具的 娱乐方式,让瓷绘艺术产生类似综合性艺术的效果。(摘编自傅修延瓷的叙事与文化分析)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瓷艺术文化表现出的内续表征和外延形象,反映了文化美与艺术美之间相互包容与促进 的关系。B.早期的陶瓷造型不追求雕饰与设计,体
9、现了“大巧若拙、大匠不雕“和“天人合一”的艺术追 求。C.景德镇瓷器要想恢复往日荣光,必须拨除盲目生产和无序竞争的状态,符合人们内心的审 美需要。D.瓷兼具“如玉“和“超玉”的特质,其中“超玉”是指瓷比玉更能直观地表现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用克罗齐的话是为了说明陶瓷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审美 旨趣与内涵。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审美旨趣对陶瓷发展产生的影响,但材料一侧重从历史的不同阶 段进行阐述。C “瓷”与“玉”的打磨,“玉”只能是外形上的加工,而“瓷”可以根据匠人的喜好随心 所欲地创造。D.绘制“柳树图案”的陶瓷在
10、西方大为流行且主要用于餐厅和厨房中,足见这些陶瓷功能 指向日常生活。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碎裂美”的一项是(3分)A.在论语子罕中,孔子与学生对谈中提出“譬如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B.郁达夫在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中写到“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C.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梦中游山时写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D.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到“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塞窣 片刻不息”。4 .明清以来景德镇民窑大量生产的“青白相间,青花缠枝莲图案瓷”颇为流行。请结合材料一 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5,请结合两则材料
11、谈谈新时代如何扩大中国陶瓷艺术在西方的影响。(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只喜欢一个人走自己的路许渊冲我过去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现在也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将来还要一个人走自己的 路。这是我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一年级写的日记。那时日本侵略军已经占领北平、 天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大。我为什么留恋故乡南昌呢?在20世纪30年代,赣江之滨的滕王阁早已名存实亡,再 也看不到“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了。就是“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的美景,也并不是南昌独有的风光。所以我在江西第二中学读书的时候,并没
12、有什么乡 土之恋。但一等到离乡背井之后,我才发现故乡也像健康一样,在失去后才觉得可贵。司空 见惯的小桥流水人家,仿佛也旧貌换新颜了。后来二中迁到永泰,每逢月夜,我喜欢同匡南、燮昌在赣江之滨散步,望着滚滚北流 的江水,仿佛它能把我们滔滔不绝的乡思,带回遥远的南昌。这时我们最爱读的诗句,是李 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在江边谈得最多的人物,是教我们国文的汪国镇老师。汪老师的身材矮小,丰富 的文史知识浓缩在他胸中;他说话急,恨不得在一小时内讲两小时的课;他走路快,似乎舍 不得浪费一秒钟的时间。他给我们讲中国文学史,内容丰富,像亩产千斤的稻田,简直不比 大学教授逊色。日本侵略军
13、占领南京后,汪老师写下了下面的词句:”问五湖,哪有扃舟?梦里江声 和泪咽,频洒向故园流。”听说他的学生惨遭杀害,他写了两首哀悼的诗,一首的最后两句 是:“一纸难将两行泪,年年心事付征帆。”当日军进攻,南昌动摇时,二中准备迁往清江县永泰镇,汪老师坚决不随校南迁。1937 年12月10日,我去向他告别,他用毛笔在我的纪念册上写下了十四个大字:旧学新知多致 用,得师取友愿齐贤。1938年7月2日,汪老师惨遭日寇杀害。在汪老师遇难时,我们正在参加中学毕业考试。毕业之后,就要确定人生的道路了。 我打算报考联大外文系,但是我能考上联大吗?虽然我在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但学习方法非常可笑。我把英文二十六个
14、字母中 的最后四个编成口诀:“打泼了油,吓个要死,歪嘴!”这样才勉强记住了。后来学习生词, 我又在“儿子”(sons)下面注音“孙子”,在“女儿”(daughters)下面注上“刀豆子”, 就是用这样动植物不分、长幼无序的方法死记硬背的,自然对学英文没有什么兴趣。到了高中三年级,我在永泰河滨读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英译本,觉得人与自然 融洽无间。尝到了学外文的甜头,我的决心就下定了。加上那时浙江大学从杭州迁来江西泰 和,也带来了西子湖畔的歌声,我们就跟着大学生唱起英文的江上彩虹来,仿佛要用歌 声组成彩虹,飞上高不可攀的象牙之塔似的。我考取了联大,同时考取的同学有吴琼和万兆风。还有一个秀外慧中的女
15、同学胡品清, 也考取了浙大外文系。说来也巧,她比我大一岁,也比我早几年把唐诗宋词译成英文、法文, 在欧美出版。所不同的是,她把诗词译成散体,我却译成韵文。我们四个人都是汪国镇老师 的学生,而汪老师本人也是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的,他没有完成的事业,总算是后继有人了。回想我们这一班人,当年风华正茂,后来各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现在不是幽明隔绝, 就是天各一方了。考取联大之后,我辞别了江西,经过湖南,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看见 奇峰林立,漫江流翠,如入仙境。但日本飞机一轰炸,高楼大厦立刻成了断壁残垣,青山绿 水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天堂一转眼间化为地狱,我又恨不得立刻回永泰去。正是:寄居永泰经风霜,客心日
16、夜忆南昌。无端更渡漓江水,却望永泰是故乡。在桂林我还认识了联大数学系的同学廖山涛,他穿一件土布大褂,说一口湖南土话, 谁也看不出他是数学考第一的新生,后来会得到第三世界科学院的数学奖。我们同到汽车站 买去柳州的票,走这条路的人太多,拥挤不堪,花了十二个小时才挤到票,所以我再也不喜 欢走大家走的路了。柳州后,我托人买到了经贵阳去昆明的汽车票,开始了崇山峻岭间的万里长征。远 看是白云笼罩的重峦叠嶂,身入其境,却成了灰雾朦胧的绿树青山;回顾所来径,又是苍 苍横翠微”了。人生的道路不也是一样吗?在想象的望远镜之前,在回忆的显微镜之下,生 活就会发生肉眼看不见的奇光异彩。到昆明后,我填了一阕西江月词:山
17、下白云缭绕,山头马达轰鸣。飞越关山万千重,青天开颜相迎。早有凌霄雄心,今日壮志竟成。魁星楼外树连天,报道已是昆明。想当年笳吹弦诵在山城;愿今后桃李花开满园春!(有删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回忆了“我”在各个学段的人生经历,并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结,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色。B.文章开头运用反复突出了“我”的清高和孤寂,表达了对人生信念的执着坚守、点明了文章 的主旨。C.作者以“崇山峻岭间的万里长征”喻人生之路,“我”回望走过的路,感慨万千,那里充满了 艰辛,但乂很美好。D.作者借诗抒情,一首西江月既表现出了“我“实现理想后的满腔豪情,也增强了文
18、章感 染力,令人回味无穷。6 .关于文中的两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滕王阁美景的消失与下文桂林的高楼大厦被炸毁,充分体现了战争的残酷。7 .作者及友人与李煜心境契合,借其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愁和国事之忧。C江边散步引出了对汪国镇老师的回忆,也体现出了汪老师对学生影响深远。D.江边散步的好友,与后文联大的同学,共同刻画了特定时代的知识分子群像。8 .“我”之所以选择报考西南联大,并致力于以韵文的形式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是受到了哪 些因素的影响?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6分).汪国镇老师常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结合选文分析画线句子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山西省 太原市 2023 届高三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