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示儿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示儿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示儿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示儿设计一、教材分析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公元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灭亡 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陆游一生都在 为收复失地,国家统一而奔走、呐喊,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 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击金兵 未成的遗恨,又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 义情感的绝好教材。二、学情分析5年级学生己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
2、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 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三、教学目标1 .借助注释,独立学习,基本正确地理解这首诗歌诗句的意思.2 .结合资料,在反复诵读与想像中感受诗句勾画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感受诗人爱国的情怀, 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激荡。3 .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巨大成绩感到骄傲,让爱国主义教育从 课堂走
3、向生活,从历史走向现实,落地生根。四、分层教学目标1 .下限目标:基本正确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能带着个性体验读通全诗。2.上限FI标:能从多角度地去体味诗人“悲”的情感,能从个性化的诵读中深切感受贯穿诗人一生的 爱国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五、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句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六、教学准备制作。七、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请看大屏幕。师:(模仿垂死老人的声音)这是一位即将要离开人世的老人,他有些话要向儿子交代。请你猜一猜, 他会说些什么呢?2、这位老人是陆游,你们了解陆游吗?那怎么办
4、呢?3、老师上网搜索了一下,找到了下面的信息,老师找个同学读给大家听。边听边想,提出自己不懂得问 题。4关于金兵,关于靖康之变,请大家看视频。陆游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在临死前究竟会留下些什么遗言呢?陆游在临终之前最牵挂的又是什 么呢?5对,他担忧的是国家何时能统一,他期盼的是人民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所以他在临终时写下了这样 的诗篇。大家一起读。6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写给儿子们看的诗)【个别化教学:这里重点关注弱势学生,把回答较为简单问题的机会首先给他们。】【设计意图:理解“示儿”的意思,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占诗的 基本。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便于引
5、出后面的教学环节:思考这首诗与陆游其它诗的不同之处。】(二)、初读古诗1、检杳古诗朗读情况。2、(三)、疏通诗意1、请大家默读这首诗歌,结合下面的注释,想想:你还读懂了什么?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解释诗意(有解释不明确的地方提问一下,如:元知,但,九州同)结合“九州同”简介历史背景:南宋,之所以被称为南宋,是因为之前有一个覆亡了的宋王朝一一史 称北宋。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 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故称南宋。从中原沦陷的那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 盼着,朝廷的军队
6、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啊。 可是陆游写下这首示儿诗的时候,中原沦陷、九州破碎,已经整整84年了。【设计意图:时代背景的介绍能拉近孩子们与诗人的距离。】问:孩子,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读出了一个什么字?(“空”,“悲”)板书:悲悲啊,为什么而悲?(为国土沦丧整整84年而感到悲伤;为南宋统治者只顾享乐而感到悲愤;为沦陷 区的百姓的苦难而感到悲哀)【个别化教学:把一句诗浓缩成一个字,可考虑由中等生来回答,“为什么悲”,有一定的难度,可 考虑由强势的季悦、蒋卓青、张美华等同学来回答。】【设计意图:把一句诗浓缩成一个“悲”字,是在理解诗句意思后对
7、诗人情感的极好把握。抓住“悲” 字,让学生体验、感悟诗人的悲伤、悲痛、悲哀,把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入。】 指名有感情地诵读,读出你的“悲”来。【个别化教学:先考虑由中等生颜晓蕾、陈璐、姜梦雪来读,然后由朗读基础好的季悦、朱瑜、袁婕等同学来 读,之后让弱势的霍达、陈志鹏、俞凌峰等同学模仿着读。1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学生解释诗意板书:无忘家祭无忘告乃翁啊。同学们,你反反复复地读这两句,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诗人是怎样在嘱咐 自己的儿孙啊?(老泪纵横地嘱咐:奄奄一息地嘱咐)【个别化教学:诗的意境的想象先考虑想象力丰富、情感丰富的徐泰隆、徐吴诚、杜婷婷同学先来, 之后,让不太爱发言的但有学习能
8、力的蒋梦杰、袁涛、范佳琳等同学来尝试回答。】【设计意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后,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诗人是在怎样地嘱咐,化抽象的文字为 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悲戚。】 指名有感情地诵读,反复引读这两句。【个别化教学:先考虑由中等生来读,然后由朗读基础好的同学来读,之后让弱势的同学模仿着读。】3、诗意都读懂了吗?可是,看着诗人一遍又一遍地嘱咐自己的儿子,是不是有一些疑问在你心中慢慢升起?预设:为什么明知万事空,还要家祭无忘告统一? 为什么临死还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什么要儿孙家祭时告诉自己中原收复的事?4、同学们的问题其实大同小异,大家都想问:陆游为
9、什么临死还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事,是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提问,发现诗中看似矛盾的“万事空”与“无忘”,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更深,使 教学引入感受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的环节。1(四)、互文解诗1、让我们来读一读陆游的另一首诗,也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出示:病起抒怀这是在陆游52岁那年,因为竭力主张朝廷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结果却被昏庸腐败的朝廷随便找了个借口罢 免了官职,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病体初愈时,他写下了这首诗。【设计意图:引入诗人的另一首诗病起抒怀,与示儿互文解诗,使教学从对诗意的理解走向 对诗人情怀的感受。】2、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根据注释试着大致读懂它。3、这首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人教五 年级 上册 第四 单元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