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课件.ppt
《《所得税会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所得税会计》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三、暂时性差异(应纳税、可抵扣)四、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五、当期(应交)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六、当期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一、所得税会计概念1、定义: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2、会计收益:税前会计利润 税法收益:应纳税所得额3、财务会计与税法区别:会计按公认的会计准则核算收入、费用、利润等税法按国家的法律规定核算收入、费用等4、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形成原因。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税收处理分别规范不同的对象,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5、所得税会
2、计核算的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6、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时间:资产负债表日。7、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关键: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8、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难点:两条线:一是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按税法规定,计入资产负债表);二是确定当期所得税费用(按会计准则,计入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现行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二、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
3、计的主要差异(1)目标不同所:在企业利润基础上,正确核算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财:反映企业获利能力和经营绩效(2)计量所得标准不同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混合确认财:权责发生制(3)核算依据不同所:现行税法财: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 所得税会计是在西方国家产生并逐渐完善起来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会计与税法之间的既相依又相异的关系。会计核算遵循的是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其目的是记录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所得(利润)。税法要求纳税人按照税法的规定核算企业的收支盈亏,确定应纳税所得。由于会计法与税法的出发点、目标以及遵循的原则不一致,导致了按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计算出来的应税利润不一致。在我国
4、,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应当遵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目的在于真实完整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税法则是以课税为目的,根据国家有关的税收法律规定,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确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所得征税。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也称资产负债表观或资本维持观。这种观点认为收入和费用仅是资产和负债变化的结果,即收入是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费用是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并要求收益的定性与定量都要服从资产负债表中对资产、负债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净资产相同的增加和减少就被排除在收益的定义之外。这种观点还拒绝将基于收益计算的所得税进行期内摊配的递延方法。利润表观到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利润表
5、观到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1)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收入费用,应分别确认收入和费用(2)资产负债观是指会计准则制订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3)在资产负债观下:收益=期末净资产价值-期初净资产价值-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分配两者对收益的计算思路不同,在资产负债观下,采用了全面收益的观点。全面收益=已实现的收益+未实现收益(4)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a、相关性增强:更符合使用者的信息需求b、可靠性降低:价值量信息需要估计,未通
6、过实际交易验证c、为了反映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在资产负债观下,主要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d、我国在这次会计改革中,新准则的制定也基本上采用了资产负债观,在许多具体准则中,可以看到“公允价值”的运用,并成为这次会计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比较项 目应 付 税 款 法纳 税 影 响 会 计 法所得税费用与当期所得税的数量关系各期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交所得税相等每期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交所得税不完全相等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确认或抵减当期的所得税费用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体现的会计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体现的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真实性和可核实性)相关性(
7、影响利润,影响决策)体现会计核算原则稳健性原则(可抵扣时间性差异处理)非稳健性原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能调节当期利润可以调节各期利润递延法与债务法的比较项 目递 延 法债 务 法递延税款账户余额的性质既不代表收款权利、也不代表付款义务(借项或贷项)代表收款权利或者付款义务(资产或负债)本期转回前期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选用的税率原先税率现行税率税率、税基变动对递延税款账面余额的影响不调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调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已知转回时期预计税率,发生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采用现行税率采用预计税率会计报表的导向以利润表为导向以资产负债表为导向递延税款账户的信息含量客观地反映权责发生制下的当期损益的计
8、量相关地反映当前和未来期间与纳税有关的现金流量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项 目利 润 表 债 务 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递延税款的核算基础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差异所容纳的范围时间性差异为当期差异,范围相对小暂时性差异为累计差异,范围很广所得税的计算程序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现行税率+税率变动对前期递延税款的调整数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现行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扣除费用 递延税款=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暂时性差异预计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应交所得
9、税=应纳税所得额现行税率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报表项目的转移方向由利润表项目推出资产负债表项目由资产负债表项目推出利润表项目递延税款的调整项目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对期末资产或负债的调整对收益的理解收入/费用观:配比收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业主投资和业主派得反映的企业财务目标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为完全的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从资产负债表角度出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某项资产的一定期间内,该项资产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在这一期间内
10、就该项资产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表明该项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以(应交)所得税税款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从其产生时点来看,应确认为一项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于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确认为一项负债。所得税会计处理解题思路二、所得税会计的程序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当发生特殊交易或事项时,如企业合并,在确认因交易
11、或事项取得的资产、负债时即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如下:第一,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账面价值。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是减去减值准备后的余额。如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5万元,账面价值为95万元。第二,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第三,确定
12、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期末(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暂时性差异(应纳税、可抵扣)适用税率期初 所以,确定递延所得税,需要先确定暂时性差异 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该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第四,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就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适用税法计
13、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所得税税率=(税前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第五,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若减少,记贷方)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若减少,记借方)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
14、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计税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取得(初次确认)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取得成本持有期间(后续计量)账面价值=取得成本会计累计折旧提取的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取得成本税法累计折旧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原因:1、折旧方法2、折旧年限3、计提减值准备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七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
15、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第五十八条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一)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三)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四)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五)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
16、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六)改建的固定资产,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支出外,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第六十条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五)电子设备,为3年。(二)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取得(初次确认)时,一般情况: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取得成本例外情况: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资本化支出(总支出费用化支出)计税基础资本化支出150%持有期
17、间(后续计量)账面价值取得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提取的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取得成本税法累计摊销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原因:1、摊销年限(会计准则规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可以不摊销;即使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可能与税法规定不同)2、计提减值准备第六十六条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一)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三)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
18、计税基础。第六十七条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加计扣除 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活动区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的150%计算每期摊销额。案例 A企业当期发生研究开发支出计2
19、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4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为12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可按50%加计扣除。该企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摊销)。A企业当期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中,按照会计规定应予费用化的金额为800万元,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为1200万元,即期末所形成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00万元。分析2000万支出中当期税前扣除的金额1200万形成无形资产未来期间可扣除1800万,计税基础1800万,暂时性差异600万不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不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案例】甲企业于
20、206年1月1日取得的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600万元,企业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无法合理预计其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期限,将其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206年12月31日,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表明未发生减值。甲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无形资产按照10年的期间摊销,有关金额允许税前扣除。会计上将该项无形资产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未发生减值的情况下,其于206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为取得成本600万元。该项无形资产在206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为540万元(600-60)。(三)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取得(初次确认)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取得成本持有期间(后续计量)账面价值
21、=公允价值(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可供销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计税基础=取得成本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原因:公允价值变动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于某一会计期末的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如果税法规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计税时不予考虑,即有关金融资产在某一会计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成本,会造成该类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案例】2009年10月20日,A公司自公开市场取得一项权益性投资,支付价款800万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09年l2月31日,该项权益性投资的市价为88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
22、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出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每个会计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相对于账面价值的变动计入利润表。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市价为880万元,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进行核算在2009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应为880万元。因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税基础在2009年12月31日其计税基础为800万元。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880万元其计税基础800万元之间产生了8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该暂时性差异在会增加未来期间的
23、应纳税所得额,导致企业应交所得税的增加,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009年ll月8日,甲公司自公开的市场上取得一项基金投资,按照管理层的持有意图,将其作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核算。该项基金投资的成本为6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其市价为63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甲公司将该项投资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该项金融资产在会计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其账面价值应为期末市价630万元。因假定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则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税基础为600万元。(四)其他资
24、产的计税基础(1)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例7】A公司于206年1月1日将其某自用房屋用于对外出租,该房屋的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前,已使用4年,企业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后,能够持续可靠取得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A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同时,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确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206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360万元。分析该投资性房地产在206年12月
25、31日的账面价值为其公允价值36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取得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后的金额,即其计税基础=300-300205=225(万元)。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36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225万元之间产生了135万元的暂时性差异,会增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其他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的计税基础有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其账面价值会随之下降,但按照税法规定,资产的减值在转化为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即其计税基础不会因减值准备的提取而发生变化,从而造成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例】文利公司206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所得税会计 所得税 会计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