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固体的界面性质优秀PPT.ppt
《第二章固体的界面性质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固体的界面性质优秀PPT.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固体的界面性质第一页,本课件共有55页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2-1 2-1 固体的表面张力与表面能固体的表面张力与表面能一、固体表面的特点一、固体表面的特点与与与与液液液液体体体体比比比比较较较较表面分子或原子受力也不对称,也有表面分子或原子受力也不对称,也有表面能、表面张力。表面能、表面张力。相同点相同点:不同点不同点:不象液体易于缩小和变形,不能直接测定表面能(在不象液体易于缩小和变形,不能直接测定表面能(在高温下,金属表面的分子、原子都会流动,如铜与铜高温下,金属表面的分子、原子都会流动,如铜与铜板的熔结。板的熔结。熔结:固体表面在熔点以下温度粘结的现象)。熔结:
2、固体表面在熔点以下温度粘结的现象)。铜的熔点铜的熔点10801080、725725即可产生熔结。即可产生熔结。第二页,本课件共有55页 表面能定义表面能定义:恒温、恒压下产生单位新表面积时所:恒温、恒压下产生单位新表面积时所产生的体系产生的体系GibbsGibbs函数的增量函数的增量 Gs Gs也是恒温、恒压时产生单位新表面积时环境所耗费的可也是恒温、恒压时产生单位新表面积时环境所耗费的可逆功,此功也常称作为内聚功逆功,此功也常称作为内聚功.对液体而言对液体而言,表面增大时分子很容易由体相迁移到表面达到,表面增大时分子很容易由体相迁移到表面达到平衡,所以液体的表面张力与表面能相等。平衡,所以液
3、体的表面张力与表面能相等。第三页,本课件共有55页 对固体而言对固体而言,情况则有所不同,将截面为,情况则有所不同,将截面为1cm1cm2 2的固体的固体切开,形成两个切开,形成两个1cm1cm2 2的新表面,原来受力均衡的分子成为表面的新表面,原来受力均衡的分子成为表面分子,这些分子受到一个应力,这种单位长度所施加的外力称表分子,这些分子受到一个应力,这种单位长度所施加的外力称表面应力或拉抻应力,新产生的两个固体表面的表面应力之和的一面应力或拉抻应力,新产生的两个固体表面的表面应力之和的一半叫半叫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为两个新表面的表面应力,通常为两个新表面的表面应力,通常 =。第四页,本课件
4、共有55页 恒温、恒压条件下新形成表面而增加的固体恒温、恒压条件下新形成表面而增加的固体GibbsGibbs函数为函数为:d(AG:d(AGs s)=dA)=dA =Gs+A(Gs/A)=Gs+A(Gs/A)式式2-22-2 该式表明固体的表面张力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表面能该式表明固体的表面张力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表面能的贡献(的贡献(GsGs)。一部分是由于表面积改变引起表面能改变的)。一部分是由于表面积改变引起表面能改变的贡献(贡献(A(Gs/A)A(Gs/A),可理解为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引起的,可理解为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引起的GsGs的变化,从而产生对的变化,从而产生对GibbsGibb
5、s函数的贡献。函数的贡献。对液体而言,分子移动到平衡位置很快,所以对液体而言,分子移动到平衡位置很快,所以 Gs/A=0Gs/A=0,G Gl l=。对固体而言,表面分子移动到平衡位置时间很长,对固体而言,表面分子移动到平衡位置时间很长,Gs/A0Gs/A0,即达到平衡之前,即达到平衡之前GsGs第五页,本课件共有55页 固体表面的原子与内部原子所处的环境不同,周围原子对它的作用力是不固体表面的原子与内部原子所处的环境不同,周围原子对它的作用力是不对称的,所受力不饱和,存在剩余力场。当气体分子碰撞在固表时,有的气体对称的,所受力不饱和,存在剩余力场。当气体分子碰撞在固表时,有的气体分子就会停留
6、在表面,使气体在固表的密度相应增加,相应在气相中就减少了。分子就会停留在表面,使气体在固表的密度相应增加,相应在气相中就减少了。这种固体表面层与气体相之间产生压力差的现象就是气体在固表的吸附。这种固体表面层与气体相之间产生压力差的现象就是气体在固表的吸附。因为固体对气体的吸附、溶解和化学反应都导致体相压力的减少,不能单凭气因为固体对气体的吸附、溶解和化学反应都导致体相压力的减少,不能单凭气体体相压力减少来断定发生吸附作用,而应从三种作用过程的不同规律来判断。体体相压力减少来断定发生吸附作用,而应从三种作用过程的不同规律来判断。2-2 固体对气体的吸附固体对气体的吸附一、固体吸附的本质一、固体吸
7、附的本质 实验表明,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对气体的溶解、化学反应、吸附的量(实验表明,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对气体的溶解、化学反应、吸附的量(V)与气体压力与气体压力P的关系如图的关系如图2-1所示。所示。第六页,本课件共有55页图图2-1 溶解、化学反应和吸附的溶解、化学反应和吸附的P-V曲线曲线 图图a a的曲线表示气体溶解量的曲线表示气体溶解量VsVs与压力呈直线关系,与压力呈直线关系,VsPVsP,如,如H H2 2溶解在金属钯中,这种过程又称为吸溶解在金属钯中,这种过程又称为吸收,被吸收的气体在固相中是均匀分收,被吸收的气体在固相中是均匀分布的,而气体被吸附时,只停留在固布的,而气体被吸附时
8、,只停留在固体表面,吸附作用和吸收同时发生时体表面,吸附作用和吸收同时发生时常称之为常称之为“吸着吸着”。图图b b说明固体和气体发生了化学说明固体和气体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反应,如CuSOCuSO4 4与与H H2 2O(g)O(g)作用,当作用,当PPdPPd时,固体没有分解,不产生反应,时,固体没有分解,不产生反应,V Vr r=0=0,P=PP=Pd d时,时,H H2 2O(g)O(g)开始反应,开始反应,并保持压力不变,之后压力进一并保持压力不变,之后压力进一步增加,步增加,V Vr r不变。不变。图图c c是气体吸附时的等温线。是气体吸附时的等温线。第七页,本课件共有55页 固体对
9、气体吸附时按作用力的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固体对气体吸附时按作用力的性质可分为两大类: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表表2-1 2-1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吸附类别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吸附力范德华力化学键力吸附热较小、近似较大、与反应热相似选择性 无有吸附分子层单或多分子吸附层单分子层吸附速度较快不需活化能不受温度影响较慢、需活化能,T上升,反应加快吸附稳定性会发生面位移、易解吸不位移、不解吸第八页,本课件共有55页二、吸附量与吸附曲线二、吸附量与吸附曲线 吸附量吸附量():单位质量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气):单位质量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体
10、)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mL/g),),亦有用物质的量表亦有用物质的量表示的示的 =V/m =V/m 或或 =n/m=n/m 吸附达平衡时,对于给定的一对吸附剂和吸附质,其吸附达平衡时,对于给定的一对吸附剂和吸附质,其吸附量与温度及气体压力有关,即吸附量与温度及气体压力有关,即 若若T恒定恒定 =f(p)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 若若P恒定恒定 =f(T)吸附等压线吸附等压线 若若 恒定恒定P=f(T)吸附等量线吸附等量线=f(TP)第九页,本课件共有55页三、吸附量的测定三、吸附量的测定静态法是将气体与吸附剂放在静态法是将气体与吸附剂放在一起达到平衡后,用适当方法一起达到平衡后,用适当方法测定的吸
11、附量。测定的吸附量。静态法静态法动态法动态法第十页,本课件共有55页四、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四、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由于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作用力不同,吸附剂表面状态的差由于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作用力不同,吸附剂表面状态的差异,吸附等温线的形状多种多样,根据实验结果有下列五种类型。异,吸附等温线的形状多种多样,根据实验结果有下列五种类型。(图中(图中P P0 0表示吸附温度下,吸附质的饱和蒸气压)。表示吸附温度下,吸附质的饱和蒸气压)。图图2-2 2-2 溶液、化学反应和吸附的溶液、化学反应和吸附的p-Vp-V曲线曲线 类型类型:单分子层吸附,远低于:单分子层吸附,远低于P P0 0时,即时,即吸满
12、单分子层,吸满单分子层,P P上升上升,不再增加。不再增加。类型类型:S S型吸附等温线(常见),低压下为单分型吸附等温线(常见),低压下为单分子层,压力增加,产生多分子层吸附,图中子层,压力增加,产生多分子层吸附,图中B B是低是低压下曲线的拐点,通常认为吸满了单分子层,压下曲线的拐点,通常认为吸满了单分子层,B B也即计算比表面的依据,如也即计算比表面的依据,如-195-195下氮在铁催下氮在铁催化剂上的吸附。化剂上的吸附。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5页类型类型:低压下产生单分层吸附,压力增加,吸附剂的孔隙结构中产:低压下产生单分层吸附,压力增加,吸附剂的孔隙结构中产生毛细凝聚,生毛细凝聚,急
13、剧上升,毛细孔中装满吸附质后急剧上升,毛细孔中装满吸附质后,不再上升。如不再上升。如常温下,苯在硅胶上的吸附。常温下,苯在硅胶上的吸附。类型类型:低压下即产生多分子层吸附,压力增加,毛细凝聚低压下即产生多分子层吸附,压力增加,毛细凝聚低压下即产生多分子层吸附,压力增加,毛细凝聚低压下即产生多分子层吸附,压力增加,毛细凝聚类型类型:较少见,一开始即为多分子层吸附。类型:较少见,一开始即为多分子层吸附。类型、在在PP0PP0时,曲线时,曲线趋于纵轴平行线的渐近线,表明产生了吸附质的凝聚,如低温下(趋于纵轴平行线的渐近线,表明产生了吸附质的凝聚,如低温下(-137.7-58)溴在硅胶上的吸附。)溴在
14、硅胶上的吸附。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5页 吸附是放热过程:所以吸附是放热过程:所以T T上升,吸附下降,若是化学吸上升,吸附下降,若是化学吸附,可得图附,可得图2-32-3的结果,低温下是物理吸附,高温下是化学吸的结果,低温下是物理吸附,高温下是化学吸附,虚线部分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附,虚线部分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图图2-3 2-3 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5页五、吸附热五、吸附热 吸附总是放热过程,吸附热可直接用热量计直接测定,也吸附总是放热过程,吸附热可直接用热量计直接测定,也可由等量线测得,计算时使用可由等量线测得,计算时使用Clausial-clapeyron方程。方程。积分得积分得 因
15、为固体表面不均匀,吸附优先发生在活性高的位置,而后发生在因为固体表面不均匀,吸附优先发生在活性高的位置,而后发生在活性低的位置,无论用何种方法测定的吸附热,总是随吸附量上升活性低的位置,无论用何种方法测定的吸附热,总是随吸附量上升而下降,吸附热的数据是一个平均值。而下降,吸附热的数据是一个平均值。R R R R:气体常数;:气体常数;:气体常数;:气体常数;QaQaQaQa:等量吸附热;:等量吸附热;:等量吸附热;:等量吸附热;HHHH:吸附量一定时的热效应:吸附量一定时的热效应:吸附量一定时的热效应:吸附量一定时的热效应P1P1P1P1、P2P2P2P2、T1T1T1T1、T2T2T2T2:
16、分别是吸附量一定:分别是吸附量一定:分别是吸附量一定:分别是吸附量一定时的压力温度。时的压力温度。时的压力温度。时的压力温度。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5页一、一、LaugmuirLau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1916 1916年,年,L Laugrmuiraugrmuir根据分子间作用力随距离上升而根据分子间作用力随距离上升而迅速下降的事实,提出了他的吸附理论,他假设:迅速下降的事实,提出了他的吸附理论,他假设:2-3 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单分子层吸附理论与与Freundlich经验方程经验方程被吸附分子间无作用力,因而分子脱附不受周围分子的影响。被吸附分子间无作
17、用力,因而分子脱附不受周围分子的影响。只有碰撞在空间表面的分子才有可能被吸附(单分子层吸附)。只有碰撞在空间表面的分子才有可能被吸附(单分子层吸附)。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各处吸附能相同。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各处吸附能相同。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5页 设设为表面被吸附分子所占的分数,即覆盖度,若全部为表面被吸附分子所占的分数,即覆盖度,若全部覆盖则覆盖则=1=1。(。(1-1-)则代表空白表面的分数。)则代表空白表面的分数。设设z z为单位时间碰撞在单位表面上的分子数,为单位时间碰撞在单位表面上的分子数,kaka代表碰撞代表碰撞分子被吸附分子的分数,即吸附速率常数。分子被吸附分子的分数,即吸附速率常
18、数。根据假设根据假设2 2:吸附速度(率):吸附速度(率)=K=Ka aZ(1-)Z(1-)二、公式推导二、公式推导P P:气体压力;:气体压力;m:m:气体分子质量;气体分子质量;k k:Boltzman常数;常数;T T:绝对温度:绝对温度根据假设根据假设1 1:脱附只与覆盖分数有关,脱附速度(率):脱附只与覆盖分数有关,脱附速度(率)=R=Rd d 平衡时:平衡时:k ka aZ(1-)=RZ(1-)=Rd d由分子运动论得知:由分子运动论得知:Z=P/(2mkt)1/2Z=P/(2mkt)1/2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5页当当P P很小时,很小时,bP1bP1bP1,V=VV=Vm m,
19、吸附饱和,吸附量与,吸附饱和,吸附量与P P无关无关P P不大不小时,曲线部分不大不小时,曲线部分代入代入Langmuir方程方程 若以若以V Vm m代表吸满单分子层(代表吸满单分子层(=1=1)时的吸附量,又称饱和吸附量,用被)时的吸附量,又称饱和吸附量,用被吸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表示,以吸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表示,以V V表示单位吸附剂在压力表示单位吸附剂在压力P P时的时的被吸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则:被吸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则:式式2-6 2-6 令:令:b=ka/kd(2mkt)1/2,一并代入上式,一并代入上式 公式讨论公式讨论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5页 实验测
20、得一系列实验测得一系列V-PV-P值,以对值,以对P P作图,截距作图,截距1/Vmb1/Vmb,斜率,斜率VmVm,从而求得,从而求得VmVm和和b b,根据根据VmVm和被吸附分子面积(可查得),就可计算吸附剂和被吸附分子面积(可查得),就可计算吸附剂表面积。表面积。改写改写三、混和吸附三、混和吸附应用应用: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5页四、四、FreundFreundl lichich吸附等温方程式吸附等温方程式 Freundlich根据大量实验数据,总结出根据大量实验数据,总结出Freundlich经经验方程式:验方程式:V=kPV=kP1/n1/n 式式2-92-9 即固体吸附气体积即固
21、体吸附气体积V V与气体压力与气体压力P P成指数关系,成指数关系,n n、k k为为经验常数,且经验常数,且n1n1,应用时取对数。,应用时取对数。大量实验数据表明,较多体系在中等压力范围内服从大量实验数据表明,较多体系在中等压力范围内服从FruendFruendl lichich方程。方程。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5页一、一、BET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多分子层吸附理论 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同层分子(横向)间没有相互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同层分子(横向)间没有相互作用,分子在吸附和脱附时不受周围同层分子的影响。作用,分子在吸附和脱附时不受周围同层分子的影响。物理吸附中,固体表面与吸附质之间有范德华
22、力,被吸物理吸附中,固体表面与吸附质之间有范德华力,被吸附分子间也有范德华力,即吸附是多分子层的。附分子间也有范德华力,即吸附是多分子层的。2-4 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多分子层吸附理论1、BET理论的基本假设理论的基本假设 根据上述假设,平衡时,固体表面可能有空白,而另一根据上述假设,平衡时,固体表面可能有空白,而另一部分可能是一层、二层或部分可能是一层、二层或n n层,甚至无穷多层。层,甚至无穷多层。该理论是该理论是19381938年,年,Brunauer、Emmelt、Tellen三个人联合三个人联合提出的,根据严格的数学推导。提出的,根据严格的数学推导。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55页BET
23、BET常数公式(常数,常数公式(常数,VmVm、C C)式中式中 BETBET常数公式(常数公式(VmVm、c c、n n)n=1n=1时,上式变为时,上式变为即即LangmuiLangmui方程方程 n xn xn n00 V V:吸附量;:吸附量;VmVm:盖满表面一层时的吸附量:盖满表面一层时的吸附量P P:吸附平衡时的压力;:吸附平衡时的压力;P P*:吸附温度下,吸附质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吸附温度下,吸附质液体的饱和蒸气压若吸附发生在有限制的表面(多孔吸附剂),吸附层数为若吸附发生在有限制的表面(多孔吸附剂),吸附层数为n n,则:,则:公式讨论公式讨论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5页二、
24、二、BETBET方程的性质及应用方程的性质及应用 1 1、性质:、性质:BET BET归纳了归纳了、和和类等温线的吸附规律类等温线的吸附规律 、当、当n=1n=1时,时,LangmuirLangmuir型型 、n1n1时,如果吸附剂与吸附质的引力大于吸附质液态时,如果吸附剂与吸附质的引力大于吸附质液态分子间引力等温线为分子间引力等温线为S S型(型(型)型)、n1n1当液态吸附质分子间引力大于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分当液态吸附质分子间引力大于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分子引力(子引力(Q Q2 2QQ1 1)等温线类型)等温线类型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吸附体系,当相对压力(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吸附体
25、系,当相对压力(P/PP/P*)在)在0.050.050.350.35范围内,范围内,P/V(PP/V(P*-P)-P)P/PP/P*作图都是直线,即在作图都是直线,即在0.05P/P0.05P/P*0.350.35的范围内,实验结果与的范围内,实验结果与BETBET公式相符。公式相符。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5页若被吸附分子单个分子所占面积为若被吸附分子单个分子所占面积为,则则 S0=VmNA/V0 2 2、应用:固体比表面积的测定、应用:固体比表面积的测定 将常数公式改写:将常数公式改写:式式2-12 2-12 VmVm为盖满表面一层时的吸附量为盖满表面一层时的吸附量 以以x/V(1-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固体 界面 性质 优秀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