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pptx
《民事诉讼证据.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事诉讼证据.ppt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民事诉讼证据民事诉讼证据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1.1.证据材料与定案证据证据材料与定案证据 证据材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或者法院依职权收集的证据材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或者法院依职权收集的欲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材料。欲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材料。定案证据:经过当事人的质证并被法院采纳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的定案证据:经过当事人的质证并被法院采纳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的证据材料,称为定案证据或裁判证据,或者直接称之为证据材料,称为定案证据或裁判证据,或者直接称之为“证据证据”。2.2.证据方法与证据资料证据方法与证据资料 证据方法:是指在诉讼中
2、,为了证明案件事实,可作为调查对象的证据方法:是指在诉讼中,为了证明案件事实,可作为调查对象的有形物,如证人、文书、物体等。有形物,如证人、文书、物体等。证据资料:则是指法院对各种证据方法经过调查后所获得的资料,证据资料:则是指法院对各种证据方法经过调查后所获得的资料,如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如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第1页/共31页二、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二、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 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是指作为民事诉讼证据应当具有的性质和要求。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是指作为民事诉讼证据应当具有的性质和要求。一般认为民事诉讼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三个基本属性。一般认为民事诉讼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
3、性三个基本属性。(一)客观性(一)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非猜测、虚构之物,故这一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非猜测、虚构之物,故这一属性又称为证据的客观真实性、真实性。属性又称为证据的客观真实性、真实性。(二)关联性(二)关联性 关联性又称为相关性,是指民事诉讼证据必须与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关联性又称为相关性,是指民事诉讼证据必须与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即待证事实)存在一定的客观联系。(即待证事实)存在一定的客观联系。(三)合法性(三)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证据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和提供,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合法性是指证据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和提供,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
4、条件。合法性包括两层含义:件。合法性包括两层含义:1.1.证据的调查、收集、审查、认定必须符合法定程序。证据的调查、收集、审查、认定必须符合法定程序。2.2.证据的形式应当合法。证据的形式应当合法。第2页/共31页第二节第二节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第3页/共31页一、证据能力一、证据能力(一)证据能力概述(一)证据能力概述 证据能力,又称为证据资格或证据的适格性,是指一定的事实材料作证据能力,又称为证据资格或证据的适格性,是指一定的事实材料作为诉讼证据的法律上的资格,或者说是指证据材料能够被法院采信,为诉讼证据的法律上的资格,或者说是指证据材料能够被法院采信,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所应
5、具备的法律上的资格。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所应具备的法律上的资格。(二)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能力的规则(二)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能力的规则 1.1.证人资格规则。证人资格规则。2.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除了法定例外情形,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除了法定例外情形,法官不得将非法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应当将其予以排除。法官不得将非法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应当将其予以排除。3.3.证据须经过质证的规则。证据须经过质证的规则。4.4.限期举证规则。限期举证规则。5.5.调解或和解中对事实的认可不得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的规则。调解或和解中对事实的认可不得
6、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的规则。6.6.证据能力受限制的规则。证据能力受限制的规则。第4页/共31页习题选练:习题选练:2005年司法考试题年司法考试题n n42.在某一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原告一方因无法获得作为档案材料存放在某单位的证据,申请法院进行调查。庭审中对该证据的质证,应当如何进行?n nA.应当由原、被告双方进行质证n nB.应当由被告与法院进行质证n nC.应当由被告与保管该证据的某单位进行质证n nD.法院对该证据进行说明,无需质证第5页/共31页二、证明力二、证明力(一)证明力概述(一)证明力概述 证据的证明力,又称为证据价值、证据力,是指证据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据的证明力,又称为证
7、据价值、证据力,是指证据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的大小(强弱)。证明作用的大小(强弱)。(二)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证明力的规定(二)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证明力的规定 1.1.涉及证明力有无的规则。即证据在特定情形下是否具有证明力并且涉及证明力有无的规则。即证据在特定情形下是否具有证明力并且予以确认的证据规则。予以确认的证据规则。2.2.涉及证明力大小的规则。是指对不同证据之间的证明力大小进行比涉及证明力大小的规则。是指对不同证据之间的证明力大小进行比较并且予以确认的证据规则。较并且予以确认的证据规则。3.3.涉及证明力优先顺序的规则。包括两种情形:涉及证明力优先顺序的规则。包括两种情形:一是
8、证明力大小优先规则,即应当优先采信证明力强的证据。一是证明力大小优先规则,即应当优先采信证明力强的证据。二是同等证明力优先规则,是指在具有同等证明力的情况下,一种证二是同等证明力优先规则,是指在具有同等证明力的情况下,一种证据比另一种证据具有采信的优先性。据比另一种证据具有采信的优先性。第6页/共31页第三节第三节证据的分类证据的分类第7页/共31页一、本证和反证一、本证和反证 根据证据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可以将证据分为本证和反证。根据证据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可以将证据分为本证和反证。本证:是指对待证事实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用于证明本证:是指对待证事实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用
9、于证明该事实的证据。该事实的证据。反证:是指对待证事实不负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为证明该事实不反证:是指对待证事实不负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为证明该事实不存在或不真实而提出的证据。存在或不真实而提出的证据。区分本证与反证的意义在于:区分本证与反证的意义在于:(1 1)二者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时所要达到的证明标准不同。)二者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时所要达到的证明标准不同。(2 2)有助于法院在衡量本证与反证的证明力大小的基础上,判断和认)有助于法院在衡量本证与反证的证明力大小的基础上,判断和认定有关的案件事实。定有关的案件事实。(3 3)明确调查证据的顺序。)明确调查证据的顺序。第8页/共31页二、原
10、始证据与传来证据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按照证据的来源不同,可将证据分为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按照证据的来源不同,可将证据分为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未经中间环节传播的证据,是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未经中间环节传播的证据,是在案件事实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中直接形成的证据,即通常所说在案件事实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中直接形成的证据,即通常所说的的“第一手证据材料第一手证据材料”。传来证据:又称为派生证据,是指从原始证据中衍生出来的证据。传传来证据:又称为派生证据,是指从原始证据中衍生出来的证据。传来证据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经过复制、转述等中间环节
11、而来证据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经过复制、转述等中间环节而形成的证据,是形成的证据,是“第二手材料第二手材料”。区分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意义在于:区分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意义在于:(1 1)二者的可靠性和证明力是有差别的。)二者的可靠性和证明力是有差别的。(2 2)使用传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时,应当格外慎重。)使用传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时,应当格外慎重。(3 3)可运用传来证据去发现原始证据、佐证原始证据。)可运用传来证据去发现原始证据、佐证原始证据。第9页/共31页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根据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将证据分为直根据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系不同
12、,可以将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指与待证事实具有直接联系,能够单独地直直接证据:是指与待证事实具有直接联系,能够单独地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与待证事实之间具有间接联系,不能单独间接证据:是指与待证事实之间具有间接联系,不能单独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区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意义在于:区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意义在于:(1 1)便于诉讼主体认识二者与案件事实的不同联系及其)便于诉讼主体认识二者与案件事实的不同联系及其具有的证明作用的大小。具有的证明作用的大小。(2 2)在无法获得直接证据而必须借助间接
13、证据认定案件)在无法获得直接证据而必须借助间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时,应当基于间接证据的特点,遵守有关的证明规则。事实时,应当基于间接证据的特点,遵守有关的证明规则。(3 3)在既有直接证据又有间接证据时,可以运用间接证)在既有直接证据又有间接证据时,可以运用间接证据进一步印证直接证据,加强其证明力。据进一步印证直接证据,加强其证明力。第10页/共31页习题选练:习题选练:2006年司法考试题年司法考试题n n47民事诉讼中下列哪种证据属于间接证据?n nA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 n nB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n nC证明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 n nD与一方当事人或者代理人有
14、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 第11页/共31页n n间接证据是指不能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其最大特点是证明力的或然性,间接证据一般须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证明案件事实。A,B,D项列举的证据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9条所规定的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的证据,是证据能力受限制的情形,但是作为物证和证人证言,却可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所以不必然就属于间接证据。而要证明夫妻感情破裂只能以其他事实推论,对这些事实证明的证据即属间接证据。故本题应选C。第12页/共31页四、间接本证与间接反证四、间接本证与间接反证 根据证据与证明责任的关系以及与待证事实之间联系的不同,可以把根据证据与
15、证明责任的关系以及与待证事实之间联系的不同,可以把证据分为间接本证与间接反证。证据分为间接本证与间接反证。间接本证:对于待证的主要事实负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因无法提出直间接本证:对于待证的主要事实负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因无法提出直接证据证明该事实,而提出间接证据证明间接事实,从而依据经验法接证据证明该事实,而提出间接证据证明间接事实,从而依据经验法则由该间接事实推定该待证的主要事实存在,此种举证称为间接本证。则由该间接事实推定该待证的主要事实存在,此种举证称为间接本证。间接反证:对方当事人为防止主要事实被推定成立的不利结果,以反间接反证:对方当事人为防止主要事实被推定成立的不利结果,以反证证明另外
16、的间接事实,从而依据经验法则由间接事实推定待证的主证证明另外的间接事实,从而依据经验法则由间接事实推定待证的主要事实不存在,此种举证称为间接反证。要事实不存在,此种举证称为间接反证。第13页/共31页习题选练:习题选练:2006年司法考试题年司法考试题n n81原告诉请被告返还借款5万元,为证明这一事实,原告向法院提交了被告书写的借据;被告则主张借款已经清偿,并向法院出示了原告交给他的收据。关于原、被告双方的证据,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n nA“借据”是本证,“收据”是反证 n nB“借据”是本证,“收据”也是本证n nC“借据”是直接证据,“收据”是间接证据n nD“借据”是直接证据,“收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事诉讼 证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