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心律失常教案.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如何分析心律失常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分析心律失常教案.pptx(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如何分析心律失常如何分析心律失常一、如何分析心律失常一、如何分析心律失常 n n心律失常又称心律紊乱,是学习心电图课程中最难的一关,搞一辈子心电图的人,一看到复杂的心律失常,犹如苏轼描写庐山的诗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常听到不少搞心电图的人说,心律紊乱越学越乱。第1页/共84页(一)分析心律失常的(一)分析心律失常的要点要点 n n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心电图中的“牛鼻子”就是心电第一波P波,首先要确定有无P波,再确定P波的性质(P、P、F、f),以及P波与QRS波的关系。找到P波(心房波)弄清与QRS波的关系,算是找到分析心律失常的
2、钥匙。第2页/共84页(二)要学会绘制梯形(二)要学会绘制梯形图图 n n借助梯形图来揭示心脏激动的起源点,以及激动传导过程中与QRS波的关系,这是分析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梯形图绘制的方法如下 第3页/共84页n n根据需要分别划出4条平行线(3格)、5条平行线(4格)、6条平行线(5格)等,最常用的是4条平行线(3格)。第4页/共84页n n在横格中标出激动的起源点(通常用圆黑点)以及激动传导经过各部位的斜线,如窦性(S)、窦房交界区(SA)、心室(V)。激动起源点发生在心室,还需划出异位激动点(E)、异室交界区(EV)。代表传导的斜线越长,激动的传导越慢。第5页/共84页n n代表定向传导
3、的符号:=正常传导,=传导时间,=定向传导阻滞,=逆向传导阻滞,=干扰脱节,=传导迟缓,=不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不全性或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左后或左前分支阻滞。第6页/共84页通过上述分析,找到了通过上述分析,找到了心律失常诊断的钥匙,心律失常诊断的钥匙,又绘成了梯形图,基本又绘成了梯形图,基本可以揭示心律失常的真可以揭示心律失常的真相,犹如相,犹如“山穷水覆疑山穷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7页/共84页第8页/共84页第9页/共84页第10页/共84页二、分析心律失常时常二、分析心律失常时常遇到的心电现象遇到的心电现象第11页/共84页(一)节律重整现象(一)
4、节律重整现象n n心脏中的节律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心脏的中枢心脏中的节律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心脏的中枢节律点。即窦性节律点;另一类为心脏的备用节律点,节律点。即窦性节律点;另一类为心脏的备用节律点,即各种逸搏节律点;第三类为心脏中的即各种逸搏节律点;第三类为心脏中的“犯罪犯罪”节律节律点,即各种早搏或早搏引起的阵发性心动过速。上述点,即各种早搏或早搏引起的阵发性心动过速。上述节律点中的任何一个节律点发出的激动,对另一个节节律点中的任何一个节律点发出的激动,对另一个节律点进行毁灭性的冲击,使其发生无效除极。这个无律点进行毁灭性的冲击,使其发生无效除极。这个无效除极的节律点并不甘心永久消亡
5、,还要聚集能量恢效除极的节律点并不甘心永久消亡,还要聚集能量恢复到原有节律的活动。这个从毁灭到再生的过程,称复到原有节律的活动。这个从毁灭到再生的过程,称为节律重整现象。心电图中提前出现的节律点称为干为节律重整现象。心电图中提前出现的节律点称为干扰性节律点;后出现的节律点称为节律重整的节律点。扰性节律点;后出现的节律点称为节律重整的节律点。第12页/共84页心电图上常见的节律重心电图上常见的节律重整现象整现象 n n备用节律点(各种逸搏节律点)重整:备用备用节律点(各种逸搏节律点)重整:备用节律点是为心脏不测而存在的,但在正常情节律点是为心脏不测而存在的,但在正常情况窦性节律点发出的激动频率最
6、高,每发出况窦性节律点发出的激动频率最高,每发出一次激动都能侵入备用节律点内,使其成为一次激动都能侵入备用节律点内,使其成为无效除极而消失。然而备用节律点并不灰心,无效除极而消失。然而备用节律点并不灰心,仍要尽其力地重新聚集能量以备发放激动。仍要尽其力地重新聚集能量以备发放激动。当备用节律点将要达到发放激动的能量时,当备用节律点将要达到发放激动的能量时,又被频率高的窦性激动所侵入而又被频率高的窦性激动所侵入而“流产流产”。结果是备用节律点一次次进行节律重整,又结果是备用节律点一次次进行节律重整,又一次次被窦性激动冲消,因此,心电图上表一次次被窦性激动冲消,因此,心电图上表现为窦性激动成为心脏的
7、主导节律。现为窦性激动成为心脏的主导节律。第13页/共84页n n窦性节律重整现象:窦性节律点因某种原因窦性节律重整现象:窦性节律点因某种原因出现过缓、暂停、或出现过缓、暂停、或“犯罪犯罪”节律点急不可节律点急不可耐的提前发放激动(各种室上早搏、心动过耐的提前发放激动(各种室上早搏、心动过速),侵入到窦房结内,使未成熟的窦性激速),侵入到窦房结内,使未成熟的窦性激动成为无效除极(灭活),而后又以无效除动成为无效除极(灭活),而后又以无效除极为起点重新积聚能量以备发放有效激动控极为起点重新积聚能量以备发放有效激动控制心脏,一旦较快的异位节律点停止发放激制心脏,一旦较快的异位节律点停止发放激动,窦
8、性激动便再次控制心脏,此时的窦性动,窦性激动便再次控制心脏,此时的窦性激动业已经过节律重整。窦性节律重整的间激动业已经过节律重整。窦性节律重整的间接证据,就是室上性早搏代偿间期不完全接证据,就是室上性早搏代偿间期不完全(图(图11)。)。第14页/共84页n n交界区节律重整现象:在窦性节律点的自律性降低或交界区节律重整现象:在窦性节律点的自律性降低或传出阻滞时,备用节律点之一的房室交界区为防止心传出阻滞时,备用节律点之一的房室交界区为防止心脏停搏,便代偿性的发出激动控制心脏的活动。此种脏停搏,便代偿性的发出激动控制心脏的活动。此种现象心电图上往往出现干扰性房室脱节,即现象心电图上往往出现干扰
9、性房室脱节,即P P波和波和QRSQRS波各按其频率出现,房率波各按其频率出现,房率 室率。如果出现一个窦性室率。如果出现一个窦性P P波夺获了心室,在夺获心室的同时交界区节律点受到波夺获了心室,在夺获心室的同时交界区节律点受到了窦性激动下传时的干扰,发生了一次无效除极,而了窦性激动下传时的干扰,发生了一次无效除极,而后交界区节律点便以无效除极为起点,重新积聚能量后交界区节律点便以无效除极为起点,重新积聚能量恢复原有节律,这个过程就是交界区节律重整现象。恢复原有节律,这个过程就是交界区节律重整现象。心电图上的证据是,窦性激动夺获心室后的代偿间期心电图上的证据是,窦性激动夺获心室后的代偿间期(R
10、RRR间期)等于窦性激动夺获心室前的正常心动间期)等于窦性激动夺获心室前的正常心动周期(周期(RRRR间期),即等周期代偿间期(图间期),即等周期代偿间期(图22)。)。另一种情况是规整的另一种情况是规整的RRRR间期中,突然出现一个长间期中,突然出现一个长的的RRRR间期,不是短间期,不是短RRRR间期的整倍数,这个长间期的整倍数,这个长RRRR间期也是交界区节律重整的表现,其机制是窦间期也是交界区节律重整的表现,其机制是窦性激动夺获心室失败,但夺获了交界区节律点,使交性激动夺获心室失败,但夺获了交界区节律点,使交界区节律点重整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图界区节律点重整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图33)。)
11、。第15页/共84页节律重整的心电图表现节律重整的心电图表现 n n心电图上必须存在两个节律点。n n早搏后的代偿间期不完全。n n干扰性房室脱节或几乎完全性房室阻滞时,心室夺获后的RR间期=夺获心室前的RR间期,即等周期代偿。或在规整的RR间期中,突然出现一个长的RR间期,但长RR间期2个RR间期。第16页/共84页n n室性心动过速时,发生窦性夺获心室,夺获心室后的RR间期等于夺获心室前的RR间期(等周期代偿),此为室性节律重整的表现。n n心房纤颤时,室性早搏后出现的类代偿间期,此为交界区传导功能重整的表现。第17页/共84页节律重整的条件节律重整的条件 n n心电图上同时存在两个节律点
12、,即一个干扰心电图上同时存在两个节律点,即一个干扰节律点,一个节律重整节律点。节律点,一个节律重整节律点。n n干扰性节律点发放的激动必须早于节律重整干扰性节律点发放的激动必须早于节律重整的节律点,干扰性节律点发放激动较晚或与的节律点,干扰性节律点发放激动较晚或与重整节律点同时发放激动,此时重整节律点重整节律点同时发放激动,此时重整节律点已经成熟,会出现自身保护机制而被干扰或已经成熟,会出现自身保护机制而被干扰或冲消。冲消。n n重整的节律点必须无保护机制,如存在保护重整的节律点必须无保护机制,如存在保护机制,如并行心律,就不会出现节律重整。机制,如并行心律,就不会出现节律重整。第18页/共8
13、4页节律重整的临床意义节律重整的临床意义 n n认识节律重整可以解释一些心电现象。n n心脏存在节律重整,是一种保护机制。第19页/共84页第20页/共84页(二)干扰现象(二)干扰现象n n一次心脏激动,在向其周边传导过程中,遇一次心脏激动,在向其周边传导过程中,遇到某处心肌尚未完全脱离生理不应期的影响,到某处心肌尚未完全脱离生理不应期的影响,传导过程发生迟缓或中断,称为干扰现象。传导过程发生迟缓或中断,称为干扰现象。干扰现象分相对性和绝对性干扰,当激动传干扰现象分相对性和绝对性干扰,当激动传导遇到上次激动所造成的相对不应期,传导导遇到上次激动所造成的相对不应期,传导速度降低者称为相对干扰;
14、激动遇到上次激速度降低者称为相对干扰;激动遇到上次激动所造成的绝对不应期,传导中断者,称为动所造成的绝对不应期,传导中断者,称为绝对干扰。常见的干扰现象如下(图一)。绝对干扰。常见的干扰现象如下(图一)。第21页/共84页窦房结内和窦房交界区干扰现象窦房结内和窦房交界区干扰现象 n n窦房结内干扰: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激动,在激动心房的同时,扩布到窦房结,冲消了一次未成熟的窦性激动,打乱了窦房结的固有节律性,促使其节律重整,称为绝对干扰现象,心电图表现为早搏后无窦性P波,代偿间期不完全。(图2)第22页/共84页n n窦房交界区绝对干扰: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在激动心房的同时,向窦房结扩布,
15、在未侵入窦房结时窦性激动已经发出,两者在窦房交界区相遇,发生绝对干扰,异位激动未进入窦房结,窦性激动也未进入心房,称为窦房交界区干扰。心电图表现为早搏后无窦性P波,代偿间期完全(图三)。第23页/共84页n n窦房交界区相对干扰:异位节律点发出激动,在激动心房的同时窦房交界区相对干扰:异位节律点发出激动,在激动心房的同时向窦房结扩布时,遇到前一次窦性激动传出时造成的交界区绝对向窦房结扩布时,遇到前一次窦性激动传出时造成的交界区绝对不应期,未能侵入窦房结内,但在窦房交界区引起了新的不应期,不应期,未能侵入窦房结内,但在窦房交界区引起了新的不应期,当窦性激动向心房传出时遇到相对干扰,传出时间延长(
16、当窦性激动向心房传出时遇到相对干扰,传出时间延长(SASA延延长),但已能进入心房,心电图表现为插入性房早后有窦性长),但已能进入心房,心电图表现为插入性房早后有窦性P P波,波,窦性窦性P P波后延,即波后延,即PPPPPPPPPP呈次等周期代偿(图四)。呈次等周期代偿(图四)。第24页/共84页心房内干扰现象心房内干扰现象 n n心房内绝对干扰:心房(或房室结区)异位激动与窦性激动在心房内相遇,各自激动心房的一部分形成房性融合波,即非窦性也非异位P,形成第三种P波。此称为房内绝对干扰现象(图五)。第25页/共84页n n心房内相对干扰:早波后出现一个或数个窦性P波变形者,除外房性逸搏,房内
17、游走节律,称为房内相对干扰,又称房内差异传导,或Chung(钟氏)现象。第26页/共84页房室交界区干扰现象房室交界区干扰现象 n n房室交界区绝对干扰:当房室交界区尚处于前一次激动通过所造成的绝对不应期时,接踵而至的室上性激动恰遇此绝对不应期而受阻,称为房室交界区绝对干扰。心电图表现为房早未下传,房速、房扑的2:1传导现象(图六、图七)第27页/共84页n n房室交界区相对干扰:当房室交界区尚处于前一次激动通过所造成的绝对不应期时,接踵而至的室上性激动恰遇此相对不应期而出现传导迟缓,称为相对干扰,心电图上表现为一过性PR间期延长(图八、图九)。第28页/共84页室内干扰现象室内干扰现象 n
18、n室内绝对干扰:当心室内同腔或异腔两个激动点发出的激动,在室内相遇各激动心室的一部分,出现一个既非甲也非乙的中间型QRS波,即室性融合波。此称为室内绝对干扰(图十)。第29页/共84页n n室内相对干扰:室上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下传至心室时,恰遇室内的某束支或分支尚未完全脱离上次激动的相对不应期,改变了室上性激动在室内的传导速度或途径,使室上性QRS波变形,此称为室内相对干扰现象,也即常说的室内差异传导和迷路传导。第30页/共84页干扰脱节干扰脱节n n心脏存在双重节律时,各按固有频率发出激心脏存在双重节律时,各按固有频率发出激动,两者一旦相遇发生绝对干扰,便表现脱动,两者一旦相遇发生绝对干
19、扰,便表现脱节。脱节是在绝对干扰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节。脱节是在绝对干扰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称为干扰性脱节,也称干扰性分离。两个此称为干扰性脱节,也称干扰性分离。两个激动发生连续激动发生连续3 3次或以上的绝对干扰,便称为次或以上的绝对干扰,便称为脱节。根据干扰性脱节部位分为:脱节。根据干扰性脱节部位分为:第31页/共84页n n干扰性房内脱节:两个激动在心房内相遇,各激动心房的一部分,形成连续3次或以上的房性融合波,称为心房内脱节。此现象常见于窦性激动和低位异位激动点并存,两种节律互相竞争中在房内相遇发生绝对干扰,表现在心电图上为窦性P、逆性P、房性融合P交替出现,房性融合P连续出现3次或以上
20、。第32页/共84页n n干扰性窦干扰性窦交脱节:是常说的干扰性房室脱节,窦性激动控制着交脱节:是常说的干扰性房室脱节,窦性激动控制着心房,交界区节律点控制心室,心房,交界区节律点控制心室,P P波和波和QRSQRS波呈分离状态。心电图波呈分离状态。心电图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P P波和波和QRSQRS波没有固定的时间关系,波没有固定的时间关系,P P波和波和QRSQRS波各按自波各按自己固有频率出现,己固有频率出现,P P波频率一般稍慢于波频率一般稍慢于QRSQRS波的频率,有些病例波的频率,有些病例P P波频率波频率=QRSQRS波频率,前者称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后者称等频波频率,前者称完
21、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后者称等频性干扰性房室脱节,或房室脱节钩拢现象。如出现窦性激动夺获性干扰性房室脱节,或房室脱节钩拢现象。如出现窦性激动夺获心室(心室(QRSQRS波提前出现),称为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图十一)波提前出现),称为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图十一)。第33页/共84页n n干扰性窦室脱节:是干扰性房室脱节的一种,即窦性激动控制心房,心室内节律点控制心室,P波频率显著慢于QRS波频率,快速匀齐的宽大畸形QRS波与P波无固定的时间关系。心电图上表现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第34页/共84页n n干扰性交交脱节:也叫干扰性房室结内脱节,即交界区内存在双重节律点,
22、高位节律点发出激动逆行上传控制心房,低位节律点发出激动前向传导控制心室。心电图上表现一系列逆行P波和室上性QRS波无明确的时间关系。高位节律点激动如能夺获心室,称为不完全性干扰性交交脱节(图十二)。第35页/共84页干扰和脱节现象的临床干扰和脱节现象的临床意义意义 n n干扰和脱节现象都是暂时性的,属于生理现干扰和脱节现象都是暂时性的,属于生理现象,因而是可逆的。干扰性脱节与阻滞性脱象,因而是可逆的。干扰性脱节与阻滞性脱节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两者应与区别。干扰节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两者应与区别。干扰现象对心脏有一种保护机制,例如房速、房现象对心脏有一种保护机制,例如房速、房扑出现的扑出现的2 2:
23、1 1或以上的房室反应,房颤时出或以上的房室反应,房颤时出现的同源性干扰,防止出现心室率过快,进现的同源性干扰,防止出现心室率过快,进而保护了心脏的有效排血功能。另一面,干而保护了心脏的有效排血功能。另一面,干扰现象是产生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凡心律扰现象是产生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凡心律失常都伴随干扰现象,不熟悉心电图中的干失常都伴随干扰现象,不熟悉心电图中的干扰现象,就等于不了解心律失常的全貌。扰现象,就等于不了解心律失常的全貌。第36页/共84页第37页/共84页第38页/共84页第39页/共84页第40页/共84页(三)折返现象(三)折返现象 n n定义:心脏某一部位突然发生一次激动,经过
24、传导又折返至原产生激动的部位,使其再次激动,便称为折返现象。例如早搏二联律就是折返激动的心电图表现。如果一次激动循某一心脏组织连续不断的折返,是形成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重要原因。第41页/共84页形成折返的条件形成折返的条件 n n传导系统在解剖上或功能上存在双径路:两条径路的两端必须与心脏的某一节段心肌组织相连,构成电学上的环形径路。一个激动从某一条径路传出,从另一条径路上返回原起始点,使之再次激动,便形成激动折返。第42页/共84页n n双径路中必须有一条存在单向阻滞:激动在一条径路上只能同一个方向传导,在相反方向上不能传导,即激动传导只有前进,不能后退,才能形成环形折返。第43页/共84页n
25、 n双径路中前向传导径路传导速度必须缓慢:即首先前向传导的径双径路中前向传导径路传导速度必须缓慢:即首先前向传导的径路须存在缓慢传导,当激动传至不应期长传导速度快的优势传导路须存在缓慢传导,当激动传至不应期长传导速度快的优势传导径路时,使之较早的进入不应期,发生功能性单向阻滞,激动只径路时,使之较早的进入不应期,发生功能性单向阻滞,激动只能沿传导速度慢而不应期短的慢径路向前传。慢径路不仅传导速能沿传导速度慢而不应期短的慢径路向前传。慢径路不仅传导速度慢而且还存在递减传导,传到速度更慢,因此当激动经慢径路度慢而且还存在递减传导,传到速度更慢,因此当激动经慢径路折返至原激动发出点时,该点已脱离了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分析 心律失常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